四川在線 2024-09-27 09:37:09
四川在線記者 王培哲 宜賓觀察 羅順 陳治吏
9月24日上午,宜賓市翠屏區人民路上,正在改造施工的敘府賓館已經完成外立面裝修,現場運輸車輛進出,升降機吊起玻璃和砂漿,內部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預計年底前開業時,這里將為一旁的敘府商城乃至人民路周邊商業注入更多人氣。
2003年開業,敘府商城曾是宜賓首個港資參與建設的商業綜合體,其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是人民路上的標志性景觀。21年來,敘府商城先是與周邊商業共同組成大觀樓商圈,創造了宜賓城市商業新模式,又影響、帶動宜賓一大批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出現,見證了宜賓主城區商圈業態的不斷變化,也直接參與到新消費趨勢下的轉型調整之中。
敘府商城。 羅順 攝
宜賓商業綜合體“零的突破”
見證城市零售業的發展變遷
眼下,敘府商城的2024年夏季鋪面調整進入尾聲,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敘府商城調整了34個柜面的品牌、面積等內容,占到商場商鋪總量四分之一強,不少小店面被“合二為一”,更多年輕品牌被引入商城。
經營敘府商城的四川宜賓敘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紅梅回憶,敘府商城的柜臺與人民路及周邊商圈的變化息息相關,“商城成立初期,周邊商業還不完善,男裝、女裝、電器、箱包……什么商家都想在商城里有‘一席之地’,柜臺‘重金難求’。”
但隨著人民路、大觀樓及周邊商圈的不斷升級,敘府商城也面臨租金、人流等各種沖擊。
2006年8月,敘府商城經歷第一個轉折點,在商城內經營了3年的燕君電器總部搬離敘府商城,在人民路周邊包下了三層樓獨立經營。“他們的打算是在單一門類上做大規模,我們的想法是增加百貨柜臺,提高收入。”四川宜賓敘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侯中華告訴記者。
燕君電器總部搬離敘府商城的背后,是人民路及周邊商圈不斷崛起的時代背景。宜賓市翠屏區商務局副局長張志翔介紹,2009年以前,宜賓僅有敘府商城周邊這一個商業中心,有的商家選擇商城周邊沿街鋪位,“蹭”上了人氣;有的商家選擇從商城搬出“自立門戶”,發展為地方龍頭企業。在敘府商城及人民路周邊商圈的影響下,2008年宜賓沃爾瑪開業,標志商業綜合體形式的商業地產在宜賓萌芽,讓市民感受到零售巨頭帶來的購物魅力,隨后的萊茵香街開街,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消費場景。
大觀樓。 羅順 攝
向年輕化、時尚化轉型
培育“家門口”的消費新場景
敘府商城發展的第二個轉折點在2019年前后。面對線上消費潮流的“咄咄攻勢”,敘府商城逐步將300余個柜臺合并、壓縮到100余個,定期更新門店品類,在引入新興潮流品牌的同時,保留一部分獨有高端品牌。
“樓上的辦公用房改造成了活動空間、茶室,經營面積變大了,內容更豐富了。”侯中華介紹,轉型期間,公司謀劃了敘府賓館的升級改造。有趣的是,此次敘府賓館改造的目的并非升級傳統顧客看重的四星級酒店,而是與第三方旅行平臺合作,提升年輕客群更看重的智能化、時尚化水平,打造“五鉆酒店”。
敘府商城的轉型升級,是人民路及周邊商圈面臨困境突破“重圍”的一個縮影。隨著消費主體年輕化、消費習慣線上化,人民路上不少沿街商鋪從服裝銷售轉型開起了奶茶、快餐。
眼下,更大范圍的改造提升正在人民路周邊展開。9月24日,連接人民路和大觀樓的清華街正在進行提升改造工程,新鋪設的人行道、靚化改造后的街區將在國慶節前呈現。張志翔介紹,針對老城區路網細、密的特點,翠屏區正在加快推動清華街為代表的節點場景優化和小餐飲業態的分層和提升,計劃植入特色餐飲、文創娛樂等潮玩業態,補充老城缺失業態,培育“家門口”的消費新場景。
“回首過去20多年,人民路周邊商圈的定位、店鋪、業態都有變化,但五糧液、冠英街等文化IP沒有改變,這是賦予商圈差異化競爭的文化底蘊。”張志翔透露,翠屏區將通過文旅融合、酒旅融合等模式,立足人民路、大觀樓區域人文旅游資源,進行城市更新改造與業態升級,目標形成50億級商圈,輻射人口超80萬人,打造成宜賓老城歷史文化體驗消費區。
宜賓市翠屏區人民路。 羅順 攝
人民說
四川宜賓敘府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侯中華:
參與敘府商城的經營管理,我見證了人民路周邊的變化。歷史積淀深厚、配套日趨完善,這條路仍然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感受宜賓味道的首選。這個夏天,不少市民選擇在商城5樓的公共區域帶娃、休息。有顧客告訴我,只要敘府商城的燈還亮著,這條街的人氣就在、活力就在,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肩上的使命——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便捷、更舒適的消費場景。
宜賓市翠屏區魯家園小區居民王雙琪:
畢業于人民路小學,大學畢業回到宜賓發展,下班后最常走的,就是從大觀樓到人民路這一段,見證了街上的店鋪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記得以前外地親戚來宜賓,第一站首選人民路,逛大觀樓、人民公園,在敘府商城選套新衣裳。雖然現在網購消費多了,歡迎大家到人民路上做客,感受宜賓商業文化魅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