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什么是驅動中國未來產業變革的重要底層力量?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最新解析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9 18:48:38

    劉俏建議,宏觀政策體系框架可從目前側重生產端向消費端傾斜。主要背景在于,新動能需要加快形成,總需求需要大幅提升,未來出發點不僅僅是維持經濟增長、物價穩定,需要向更加積極改變產業結構,轉換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方面傾斜。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張益銘

    9月28日,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承辦的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劉俏發表主旨演講,闡述了他對產業變革背后一系列推動力量的思考。

    當前,我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劉俏指出,討論新質生產力,可通過圍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來展開。如果我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那么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需要回到2%甚至更高。這可以作為討論新質生產力的一個核心出發點。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劉俏

    主辦方供圖

    從全要素生產率角度討論新質生產力

    劉俏說,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從大概2010年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后,全要素生產率增速降至2%以內。

    他說,當前討論新質生產力,可圍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來展開。進一步而言,通過聚焦關鍵領域、節點行業,即在國民經濟中產業鏈比較長、生產網絡中密度比較大的行業,實施產業投資計劃,為經濟發展帶來大進步。

    因此,接下來就是如何尋找到關鍵領域和節點行業,形成中國新的生產網絡,使得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最終能夠重新恢復到2%的水平。

    從這個角度,劉俏說,驅動產業變革的力量,基本也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來源。

    他指出,可從兩方面尋找:一方面是科技革命催生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將帶來全要素生產率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潛力未能充分釋放的機制性掣肘,未來可通過進一步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促進增速空間釋放。

    具體而言,劉俏提出,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背后是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而這背后的力量之一是,研發投入加大。在核心領域,包括“卡脖子”領域,將出現大量投資,其中產業層面的研發,特別是基礎研究將得以推進,這將是巨大的結構性驅動力量。

    對金融而言,需要更好地培育耐心資本。這就需要重新審視金融體系,特別是科技金融體系,可從這一方向推動建設現代化金融強國。

    劉俏重視與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的產業變革。對于碳中和,他說,到2050年,中國可能需要投資300萬億人民幣以上,目前看大約每年10萬億人民幣。

    劉俏說,當前房地產投資下滑較多,下滑部分可通過碳中和等新動能投資彌補。碳中和是一場深刻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帶來上下游大量產業崛起,對經濟產生巨大的乘數效應。

    而人工智能、大數據,使得人類社會交互第一次可以擺脫時間限制,將帶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改變,這背后擁有大量投資機會,可成為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量。

    總需求需要大幅提升

    劉俏還強調制造業的重要性。他說,讓制造業在保持GDP一定占比下,通過智能制造,努力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有望形成一個國內大市場,提升國內總需求,將帶來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巨大空間。但也要防止產能過剩等問題,這方面爭議較多。

    從消費視角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居民消費對GDP占比將從目前約38%升至約60%,服務消費也將有較大提升空間,這將帶來產業結構大的變化。需求端、供給端均呈現結構性調整,而這背后需要大量投資,需要企業家精神的發揮。

    再從收入分配視角看,不少人認為,共同富裕是一個分餅過程,劉俏說,其實是把餅做大的過程,也是形成新動能的領域。

    劉俏說,城鄉二元結構下的城市居民、農村居民之間存在收入差距,背后原因主要有兩點:

    第一,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過低,未來通過土地制度進一步改革,在農業領域形成集約化生產,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而提升農業從業人員初次分配收入,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

    第二,當前中國城鎮化率超過65%,但約18%的居民常住城市卻沒有城市戶籍,處于城市與農村之間漂移狀態。不少研究顯示,一旦居民在城市獲得戶籍,消費意愿進一步提升。這也可以成為未來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再看房地產,過去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下滑。劉俏測算,當前房地產存量市值大概400萬億人民幣,按每年2%的折舊率算,每年可能需要達8萬億人民幣的新增投資維持。但若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大的發展,通過消費方式可再貢獻10萬億元甚至更多,則房地產對GDP的貢獻將大幅提升而不是下降。這需要思考房地產模式,如何更好地從過往的開發商模式向“開發商+經營商”模式轉變。劉俏說,住房消費可能是房地產進一步發展的答案,而這與共同富裕也緊密相連。

    最后,劉俏建議,宏觀政策體系框架可從目前側重生產端向消費端傾斜。主要背景在于,新動能需要加快形成,總需求需要大幅提升,未來出發點不僅僅是維持經濟增長、物價穩定,需要向更加積極改變產業結構,轉換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方面傾斜。

    “這些力量合在一起之后,可能構成未來十年或者十五年間,驅動中國產業變革的重要底層力量。”劉俏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經濟 投資 管理學 管理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