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4-09-30 14:55:38
四川省閬中市思依鎮近10余年來自發形成了一個肉牛養殖基地,且以該鎮為中心,逐步輻射到鄰近的木蘭、橋樓兩鎮,甚至蔓延到相鄰的廣元市劍閣縣、南充市南部縣的鄉鎮,整個片區肉牛存欄量7000余頭,年出欄近6000頭,目前存欄量較去年增加了20%。
然而,在調查中,幾乎所有肉牛養殖戶都稱當前行情不好,養牛普遍虧本,一頭牛虧幾千上萬元,一個養殖場虧損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蔀槭裁疵髅魈澅荆數厝馀4鏅诹繀s不降反增呢?養殖戶對記者說,他們已掌握了行情波動的“牛周期”,并找到了駕馭行情的法寶。
法寶一是以協會的名義共進退,抱團取暖盈虧共度。二是種養循環并盡量延長產業鏈,彌補短板,把飼養鏈前端盡量掌握在自己手中,從降低成本中提升利潤空間。養殖戶說,據他們判斷,新一輪行情即將到來,因此不少人開始新增犢牛,并積極儲備飼草料。
抱團取暖,長期堅守總體是賺
“前年買犢牛8000~9000元一頭,去年賣時每頭虧3000~5000元,總體虧損近百萬元。”養殖戶任玉梅說,她目前仍存欄140頭,如果行情再這樣低迷,好多人都會撐不住的。但閬中市思依片區家庭農場協會78名會員中,還沒出現被拖垮的,長期堅守多年養??傮w是賺。
據估計,在這一輪行情中78家會員總體虧損達4000萬~5000萬元。協會會長王加紅介紹,片區大多數是養殖肉牛多年的老養殖戶,行情好的時候都積累了一定資本,加之經驗豐富,懂得如何降低成本、趨利避害,故而虧損較少,但是近幾年入市的新手虧損較大。
養牛老手蒲德猛證實了王加紅的看法。“2023年初,牛價開始下跌,當每斤降到17元時,我判斷還會一路下降,因此我及時清倉沒再新進犢牛了,果不其然,到今年8月,肉牛每斤降到了11元。”蒲德猛說,目前他已儲備了幾百噸糧食和幾百噸草料,準備逐步恢復養殖,計劃達到存欄200頭的規模。
而在劍閣縣的一家肉牛養殖場,2022年建場投資700余萬元,當時正處行情頂峰,犢牛買進價每頭高達1.5萬元,去年底出欄時每頭只賣到了1.4萬元,加上成本每頭虧損1萬多元,250頭總共虧損近300萬元。雖然虧損較多,但有協會的鼓勵,這家養殖場沒有氣餒,選擇繼續堅持。
“協會能起的最大作用是在犢牛買進和飼草料的購買上可以整體議價。”王加紅說,以去年為例,協會分別去內蒙古、吉林等地采購了幾千頭犢牛,比過去單獨采購總體節約了幾百萬元,同時以協會名義采購飼料和草料,也總體節約幾百萬元,兩項共節約上千萬元。
延鏈補短,掌握主動權很重要
肉牛養殖投入成本最高的是購買犢牛。行情好時犢牛價格就高,養殖周期又長達一年,如果在高峰時段購進犢牛,低谷的時候出欄,那勢必虧損。怎樣避免這一風險?最好是自繁自養。但養殖母牛占用資金大,母牛養殖成本也很高,因此不是一般養殖戶能承擔的。
王加紅的養殖場目前存欄250頭,其中母牛160頭。所產犢牛自己養一部分,賣一部分。自繁自養或者就近購買犢牛,相比從內蒙古、吉林等地購買犢牛至少可節約遠程運費,且避免了長途運輸引起應激反應導致的死亡、疾病等風險,更重要的是把源頭控制在自己手里了。
但目前協會會員中飼養母牛的很少,這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王加紅之所以敢養殖母牛,除了犢牛有穩定市場外,關鍵是他自己還流轉了500畝地生產糧食,小麥、玉米、牧草等實現飼草料自給自足,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外購飼草料的成本,因此不怕資金占用。
流轉土地種植糧食和牧草,走種養循環的路,是不少肉牛養殖戶摸索出來的好辦法。調查顯示,協會78名會員中,50戶思依鎮本地會員基本上都是走的這條路。這50戶中最小規模為60頭牛,最大的有200多頭牛,流轉土地幾十畝到幾百畝,總種植面積2萬余畝。
蒲德猛流轉土地480畝,用于種植玉米、小麥和大豆等作物,因此肉牛養殖中所需的玉米、豆粕、麩皮等飼料就可以自己提供了,而這些作物的秸稈粉碎也可充當草料。“地里自產飼料,每頭牛至少可以為我節約成本800元,200頭可節約16萬元。整個協會可節約500萬~600萬元。”蒲德猛說。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頭牛一天至少需要2斤干草,整個協會以7000頭來算,一個養殖周期共需3000噸干草。外購草料每噸運費在500元左右,整個協會自己生產草料一年可節約150萬元左右。兩項加起來,走種養循環的路子,平均每頭牛養殖成本可降低1000元左右。
合作升級,打造肉牛產業園區
經過一個炎熱的夏季,由閬中市思依片區家庭農場協會中5個會員為發起人的農事服務中心即將建設完成。王加紅介紹,農事服務中心僅農機就投資了500多萬元,從糧食作物的耕種防收到后期的烘干、倉儲、加工等各個環節,均可在中心一條龍完成。
該中心建成后,耕種防收服務面積將達到3萬余畝,輻射面積可達到5萬畝,占思依鎮糧食作物種植面積一半以上。他們計劃安裝烘干設備8套,預計日烘干糧食能力可達160噸。同時,農事服務中心還將配備飼料、青儲草料加工設備,尤其是草料烘干加工設備將發揮重要作用。
發起人之一謝天景說,建成后的農事服務中心草料日加工能力為50噸,年加工能力可達1萬噸,以目前協會成員總養殖規模來看,僅用兩個月就可完成加工儲備,巨大的草料加工能力,為當地富余秸稈收儲利用提供了用武之地,還可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建草料烘干加工設施太重要了!”蒲德猛說,四川空氣濕度大,用傳統的晾曬方法很難排干草料中的水分,水分不干就難以儲存,這也是大多數養牛戶不得不從北方省份購買草料的原因。“有了這套設備,就地取材自己加工草料,完全能擺脫從外省購買的依賴。”他說。
協會成了片區承接撂荒地治理的主力軍,僅去年一年,協會成員就開荒種植糧食作物上萬畝。王加紅介紹,農事服務中心建成后,種植面積將會繼續擴大。如果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有機肥生產、肉牛屠宰及牛肉加工領域加大投資,讓更多的人加入母牛養殖行列,就會讓產業更加壯大。
目前,協會各會員均是家庭農場傳統養殖模式,閬中市政府準備在思依片區打造一個肉牛產業園區,計劃引進社會資本建一個存欄2000頭的標準化集中養殖場,采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等養殖設施設備,并探索散戶托養等模式。
記者:李傳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