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24-10-01 11:09:58
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5周年華誕。
櫛風沐雨,踔厲奮發。75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凝心聚力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日出東方,其道大光。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徐徐繪就,一曲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正接力譜寫,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履鏗鏘。
一
從“四個現代化”到“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
中華民族要生存,離不開現代化。中華民族要發展,離不開現代化。中華民族要安全,離不開現代化。實現現代化,一直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是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由近代衰落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點,為向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將現代化建設提上議事日程。
“四個現代化”的提出。1953年12月,毛澤東同志提出建設“現代化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現代化的國防”,初步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思想。1954年9月,周恩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的要求。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正式向全國人民公布了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四個現代化”由此正式確定為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
“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提出。我們黨正式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的命題是在改革開放后。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198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三步走”現代化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三步走”戰略安排將中國現代化的宏觀性任務轉化為具體性步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劃了路線圖。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黨的十八大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黨緊緊圍繞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帶領人民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5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從“四個現代化”到“中國式的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歷史進程,歸結于中國式現代化,鮮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的高度重視與不懈追求,不斷賦予了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新的時代內涵,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指明了一條充滿生機活力的康莊大道。
二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75年來,瞄準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我們一路向前,敢為敢創、善作善成。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由現代化的落伍者、趕超者到成功者、貢獻者的歷史性巨變。
75年來,我國經濟規模連上臺階。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1986年突破1萬億元,2000年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持續增強。2020年,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2023年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計算,2023年經濟總量比1952年增長223倍,年均增長7.9%。
75年來,我國發展根基愈發堅實。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18萬噸提高到2023年的69541萬噸,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強化。2023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達33萬億元,規模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工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服務業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75年來,我國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從“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到“天宮”遨游太空,再到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中國創新實力持續躍升。2023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規模穩居世界第二,比2012年增長2.2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3年的第12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75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積貧積弱,人民普遍貧困。經過多年不懈奮斗,貧困人口顯著減少。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住房保障力度加大,養老服務加快發展,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從生態失衡到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75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加強。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奮斗犧牲,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威懾和實戰能力不斷增強,為鞏固新生人民政權、形成中國大國地位、維護中華民族尊嚴提供了堅強后盾,為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提供了強大力量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為指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英雄的人民軍隊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續寫了新的時代篇章,煥發出新的時代風采。
75年來,我國經濟影響力持續提升。2023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2013年至2023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我國是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服務貿易第二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三
精彩紛呈的現代化建設四川篇章
今日之四川,江河壯麗、動能磅礴、萬眾一心、前景廣闊,現代化呈現出萬千氣象。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翻天覆地的變革席卷巴蜀大地,這片土地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建設史詩。
經濟實現跨越發展。75年間,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24.6億元,到1973年突破百億,達到103.9億元,用21年時間實現百億的跨越;1991年經濟總量達到1016.3億元,用18年時間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2007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0562.4億元,用16年時間實現從千億到萬億的跨越;2011年、2015年、2018年、2021年、2023年先后跨越兩萬億、三萬億、四萬億、五萬億、六萬億臺階,2023年經濟總量達到60132.9億元,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第五、西部第一。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75年來,四川經濟實現了由農業為主到工業和服務業共同主導經濟發展的巨大轉變,經濟結構持續轉型升級,供給側改革取得實效,城鄉一體化加速融合,區域經濟、民營經濟等經營主體發展活力不斷釋放,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發展動能持續增強。2023年,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29.9%和62.5%。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新中國成立初期,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是四川經濟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改革開放后,四川搶抓西部大開發等各種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建設從實現通達到追求速達,從修建普通公路鐵路到全面建設高速公路鐵路,從陸路交通到陸空水運齊頭并進,蜀道難變新通途。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高速公路建設跑出“加速度”,并不斷向大涼山、大巴山、大雪山延伸。通車總里程從4000多公里增至10000多公里,年均建成500公里以上。
民生改善成效斐然。新中國成立初期,四川社會處于休養生息階段,人民生活經歷了較長時期的困難。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居民收入顯著增加,民生福祉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勝利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公共醫療衛生發展,持續改善人民醫療條件,推動公共文化事業共建共享,強化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事業日益繁榮,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開放程度日新月異。四川地處內陸,不沿海、不靠邊,對外貿易起步較晚,基礎薄弱,60年代起,對外貿易逐步萌芽,實現了從無到有的初步發展,并在改革開放后快速增長,規模持續壯大。進入21世紀以來,四川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重要歷史機遇,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錨定構筑向西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主攻方向,積極推介新四川、開辟新通道、開拓新市場,逐步成為全國重要的貿易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西部地區對外經濟合作排頭兵。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一路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里不斷書寫。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式現代化之路,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大復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