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08 14:32:26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節后新基金扎堆發行,而業績顯著回暖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成為主角。
伴隨著近期A股市場的強勢反彈,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也迅速回暖,整個9月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17.32%,超過3000只主動權益基金(份額合并計算)的年內收益在反彈中“回正”。
根據Wind數據,10月將正式啟動發行的基金共有27只,其中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為代表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占據半壁江山。不僅如此,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發行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有顯著提升,并且展望四季度新基發行有望進一步提速。
權益類基金發行持續回暖,前三季度新基發行顯著增加
近段時間以來,權益類基金的發行迎來一波小高潮。
Wind數據顯示,節后全市場將正式啟動發行的新基金共有27只,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有13只占到半數,包括興證全球基金、廣發基金等管理人都有新的權益類產品將推出。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從今年4月起,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就有顯著回溫,4月的權益類新發基金占比超過六成;而6月、8月、9月的這一數據分別達到65.28%、65.33%和71.21%,持續回溫趨勢明顯。
而從發行份額來看或許更加明顯。今年3月,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內的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總份額為103.33億份,僅占當月新發基金份額的7.74%;但此后主動權益基金的發行份額占比都在10%以上,到8月占比接近20%,9月達到49.45%,也就是說新發基金份額半數都是主動權益類產品,回溫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根據Wind數據,前三季度新基金發行份額達到8540.9億份,明顯超過去年同期的7707.61億份,顯示出基金發行的整體回暖。
展望四季度,新基金發行有望進一步提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由于公司看好后市走勢,新申報的基金后續也會啟動提速發行,“抓緊上車”。
主動權益基金加速收復凈值失地,業績在反彈中“轉正”
主動權益基金發行的回暖與新基金發行的提速,與市場反彈和基金凈值的修復密切相關。
國慶假期前,A股市場強勢反彈,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也是迅速回暖。從9月18日起,不到十個交易日時間里,上證指數從2689.7點一路突破,區間漲幅超過20%,截至9月30日已經突破3300點、達到3336.5點。
乘著市場的東風,一大批主動權益基金迅速乘勢而上,凈值得到快速修復。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為例,從9月18日到當月月底,該指數漲幅達到20.32%。按份額分開計算,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該區間實現上漲的比例達到約99%,其中不乏產品上漲幅度超過30%甚至40%,漲勢驚人。
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段時間的上漲,全市場有3000只主動權益基金的年內收益由負轉正。其中不乏之前虧損超過20%的產品,年內回報都已在反彈中回正,一舉收復凈值失地;經此一役,還有一些主動權益基金不僅“扭虧”成功,收益超過10%的也不在少數,有109只基金(份額合并計算)的年內回報直接由虧損轉為盈利超過20%。
當然,雖然大量產品憑借9月的一波上漲實現了盈利,但仍然有部分前期虧損幅度比較大的基金年內回報仍然為負,想要回正尚需時日。
10月8日開盤后,上證指數繼續上漲,早間盤中一度攀升至3674.4點,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對于后市走勢,多家公募的預期也較為樂觀。
國壽安?;鸨硎?,隨著市場預期的轉變,權益市場大幅反彈,債券長端和超長端收益率大幅上行,短端受益于降準,表現相對較好。目前來看,A股正處于多重底部共振階段,指數放量積極基本確認了中期底部,但政策傳導至基本面底仍需要時間,順周期方向仍有空間。配置上,市場經過三季度探底和整體估值下殺后,整體配置性價比較高,但仍需關注結構選擇。
嘉實基金價值風格投資總監張金濤也分析,從全球市場估值吸引力和資金再平衡角度,A股和港股優質資產也具備配置優勢。例如中國的互聯網龍頭估值在全球偏低位置,若外資回流,可能更傾向買入這類有一定成長性、競爭格局較好的優質資產。隨著海外無風險利率下降,低估值和高股息的中國資產更具吸引力,港股也有望是全球資金增配中國資產的首選。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則指出,展望后市,美國大選在即,地緣政治會持續擾動;在地產、貨幣、財政新政刺激下、中國宏觀數據能否持續改善,可能將會對港股形成較大影響。國新辦于10月6日宣布將于10月8日盤中再次舉辦發布會,屆時發改委有關領導將就“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扎實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的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并答記者問,潛在的增量政策的出爐有望進一步推動市場情緒走高,在空頭回補以及風險偏好回升的背景下延續反攻。但需要留意交易過熱引發的市場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