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9 17:30:10
每經編輯 孫志成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微信號29日發布聲明指出,有中介散播“征信恢復新規”不實言論。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微信號截圖
央行征信中心稱,近日發現有不法中介為達營銷目的,散播所謂“2024年征信恢復新規”不實言論,以此誘導社會公眾。
對此,央行征信中心表示,目前并未有新規定發布。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將予以刪除。
針對網上不實信息或言論,央行征信中心提醒社會公眾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避免造成損失。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責是依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國務院關于實施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的決定》等國家法律法規和人民銀行規章,負責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征信系統)、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建設、運行和管理。
據中國基金報,近期部分社交平臺上廣泛流傳“2024年征信新規”的相關內容,傳播內容主要涉及不良信息保存期限縮短、逾期記錄更新周期縮短、設立信用修復申請平臺、引入信用咨詢服務等內容。
而從傳播賬號的主體來看,除部分為財經博主、個人知識分享外,主要為房產中介、財稅代理中介、貸款平臺等,還有部分賬號名稱中帶有“債務協商”“征信修復”“融資金服”等字樣。
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消息稱,擬對《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銀發〔2018〕102號)部分條款進行修改,起草了《修改<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進一步加強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有關公告(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不過,相關內容與此次征信中心聲明中所指的“2024年征信恢復新規”并無關系。
今年6月,征信中心曾發布相關宣傳材料,揭示“征信修復”的騙局。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體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記錄的心理,混淆征信異議、信用修復概念,通過虛假宣傳、教唆無理申訴、材料造假、惡意投訴等手段,以所謂“征信修復、洗白名義騙取他人財物,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嚴重干擾正常經濟金融秩序。
征信中心表示,不存在“征信修復”的概念。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規定,無論是征信機構還是商業銀行等信息提供者,都有如實報送信用信息的義務,無權隨便更改、刪除信用報告上展示無誤的不良信息。對于“有償代理征信投訴”“花錢洗白征信”等“征信修復”騙局,要做到勿輕信、勿傳播,尤其要拒絕參與編造事實、偽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等違法行為。
編輯|孫志成?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行征信中心、中國基金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