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30 23:47:27
打造“關中平原城市群第二機場”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
據陜西日報消息,10月28日,寶雞機場附屬工程開工,標志著寶雞機場項目進入施工建設階段。寶雞機場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飛行區等級為4C,按滿足2035年旅客吞吐量14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700噸的目標建設民航設施。
該機場建成后,將加快構建寶雞鐵路、公路、航空運輸綜合交通體系,優化區域交通設施布局,進一步加快寶雞“四城”建設步伐,發揮帶動輻射功能,促進與周邊地區互動融合發展,為寶雞全力打造先行區、加快建設副中心城市貢獻力量,進一步鞏固寶雞作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地位。
寶雞市市長王勇表示,寶雞將只爭朝夕抓建設,緊盯2025年底成功試飛目標,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爭分奪秒、快馬加鞭,確保各項工程快建設快推進快建成。
解讀:“成也交通,敗也交通”,這句話對于寶雞來說,并不陌生。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地處陜、甘、寧、川四省區接合部,寶雞是西安、蘭州、銀川、成都四個省會城市的中心點,也是通往中國西北、西南鐵路交通的主要咽喉通道。
受益于隴海、寶成、寶中鐵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寶雞是西部物資集散地,圍繞交通建設了一大批門類眾多的工業企業,包括陜汽集團、寶石機械、秦川機床、中鐵寶橋、寶鈦集團等等。就在本世紀初,寶雞都還是全省的經濟“第二城”。
然而,隨著西康線、陽安線、襄渝線、蘭渝鐵路和西成高鐵的修建,寶雞交通樞紐被邊緣化。如當地專家所說,寶雞工業基礎雄厚,但近年發展較慢,交通受限是一個重要因素。時至今日,寶雞的經濟排名已經下滑到了全省第四位。
重塑交通優勢,《寶雞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初步形成“1234快速交通圈”——即市縣1小時連通,關中平原城市群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四大城市群4小時通達。
為達到這一目標,沒有高鐵在建項目的寶雞,明確將在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鐵路專用線以及寶雞機場發力。從時間線上看,寶雞機場“申飛”已有16年之久。早在2008年9月,寶雞市政府就已對寶雞市建設軍民合用機場進行可行性考察,從申報到審批,眼下終于踏進正式建設階段。
寶雞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其機場的定位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第二機場”,在當地看來,寶雞機場建成后,將與西安形成互動,促進陜西雙中心城市的形成,促進關中平原城的協同發展。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寶雞機場是在軍用機場基礎上改擴建而成,為4C級支線機場,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帶動寶雞交通地位的回升和經濟的增長,前景并不明確。相比起機場建設,加快推進寶雞南北向的高鐵項目緊迫性更強。
根據今年初寶雞日報的消息,寶雞大通道建設取得新進展,寶漢高鐵已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修編。據悉,寶漢高鐵是陜西省近年來規劃研究寶雞經漢中至巴中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陜川兩省規劃研究連接關中、成渝兩大經濟區重要鐵路通道。
國務院批準,新增4個國家級經開區
據中國政府網30日消息,國務院同意廣州花都經濟開發區、江西貴溪經濟開發區、重慶涪陵工業園區、沈陽金融商貿開發區等4個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定名為廣州花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貴溪經濟技術開發區、涪陵經濟技術開發區、沈陽金融商貿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級經開區是我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此前的數據顯示,我國國家級經開區數量達到229家,遍布31個省份。
上海全面實施“光伏+”工程
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美麗上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提到持續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具體包括,加快現役煤電“三改聯動”改造。全面實施“光伏+”工程,市內光伏裝機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啟動實施百萬千瓦級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打造一批零碳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加大市外清潔電力的引入力度。
杭州為數據流通交易立法
10月28日至10月30日,杭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杭州市數據流通交易促進條例》,將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施行。其中規定了數據來源者、數據處理者兩類主體的權益和受托處理特殊情形下的權益歸屬,回應市場對數據權益確認的迫切需求;規定了數據權益登記的范圍和效力等,鼓勵開展數據權益登記和規范化交易。
廣州中山深圳三地邁入“半小時交通圈”
據微信公眾號“廣州南沙發布”消息,連接深中通道和南中高速的南沙聯絡線于10月30日下午3時正式通車,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同步開通。深中通道南沙線和南中高速通車后,將聯通廣州、中山、深圳三市,串起多個高快速路和國省道,成為“黃金內灣”重要交通樞紐,南沙前往深圳寶安車程縮短至20分鐘,15分鐘可至中山城區,三地將攜手進入“半小時生活交通圈”。
國家發改委等六部門發文: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消息,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十四五”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十五五”各領域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有力支撐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
江蘇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10月28日,江蘇發布《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4)》。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首次突破2000萬人,達到208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4.5%,高于全國3.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73萬人,占比18.4%,高于全國3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末,江蘇13個設區市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首次全部超過14%,全部進入中度以上老齡化社會。其中,占比超過21%的4個,分別是南通、泰州、鹽城和揚州,這4個市已經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而蘇州則是江蘇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市。
據江蘇省民政廳介紹,該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同時,加快銀發經濟產業布局,穩步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清華城市健康報告,北京重返第一
10月29日,《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4》發布。圍繞政府、企業和居民三大類城市健康體系的核心角色,設計了6大評價版塊,分別為健康服務、健康產業、健康行為、健康設施、健康環境、健康效用。
分值越高,代表城市健康水平越好。依據城市健康指數分值結果,對評價城市進行分級。城市健康水平級別由高到低依次為:引領級城市、優質級城市、平均級城市、發展級城市和追趕級城市。
在大城市組排名中,北京與上海位置互換,北京重返第一,上海變為第二;杭州和南京位置也互換,分別是第三和第四。深圳、廈門、珠海、青島、廣州等城市緊隨其后,同為引領級城市。整體來看,引領級城市醫療衛生經費保障、健康產業優勢、健康支撐設施等指標優勢較為突出。
中小城市組中,湖州、三亞、通化、衢州、威海位列2024年度評價中小城市組前五名。中小城市組頭部城市各具優勢,比如湖州健康效用排名第一,居民體質水平優勢顯著;三亞在健康行為、健康環境方面表現亮眼。
通過對比過去5年的指數可以發現,全國城市健康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引領級城市數量從1個增多至9個,而追趕級城市數量則從86個顯著減少至10個。但各個城市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健康水平,這也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