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2 00:59:28
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8245
據大河財立方消息,富士康新能源電池(鄭州)有限公司近日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含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新能源原動設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換電設施銷售等,由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此前(今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鄭州建設富士康新事業總部。富士康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智能制造領域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全球范圍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儲能電池、數字醫療和機器人產業基地等項目落地實施,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制造產業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
解讀:今年前三季度,鄭州GDP10702.7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居萬億城市第二位。
汽車產業是增長引擎之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鄭州汽車及裝備制造業、鋁及鋁精深加工業、電子信息工業等六大主導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對規上工業的貢獻度達92.7%。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鏈長,乘數效應達1:10——即汽車每1個單位的產出,可帶動國民經濟各環節增加10個單位的產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帶動能力更強,如鋼鐵、冶金、石化、機械、電子等眾多相關產業都將受益。
早在2022年,鄭州喊出“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彼時,按照河南的規劃,全省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150萬輛,鄭州“認領”了100萬輛。而在不久前,鄭州向外界傳達新目標——力爭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150萬輛。
這兩年,鄭州確實沖得很猛。2022年時,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還只有6.98萬輛,2023年就憑借31.6萬輛的成績,首次躋身新能源汽車產量TOP10城市。到了今年前三季度,鄭州新能源汽車實際下線產量36.17萬輛,增速901.9%。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超過70萬輛,增長120%。
不過想要沖擊“全國最大”,鄭州壓力不小。外部來看,同為中部省會城市的合肥已經走在了前列。合肥工信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全市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30萬輛,同比增長74%。
目光向內,鄭州當地專家也曾分析,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生態建設(換電產業、核心零部件產業)、本土企業培育等方面還存在短板,需要進一步發力。眼下,富士康在鄭州成立新能源電池公司,經營范圍即包括了汽車零部件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從數據來看,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本地配套率已經提升到40%。但對比其他發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城市,比如常州、武漢等零部件配套都要達到60%以上。
按照河南、鄭州省市兩級規劃,到2025年,鄭州力爭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升到60%以上,部分重點車型本地配套率甚至達到80%。
香港優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據大灣區之聲消息,香港新一份施政報告宣布將革新各項輸入人才機制。香港特區政府11月1日起推出三項措施優化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一是擴大高才通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二是延長高才通計劃A類申請的首個簽證年期至三年;三是優化優才計劃“綜合計分制”評審準則及安排。
溫州首條跨海高鐵有望明年正式開建
日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發布了《溫福高鐵(浙江段)海域使用論證專題技術服務招標公告》。該招標公告顯示,溫州至福州高速鐵路溫州境內的線路長81.134公里,其建設內容為溫州樞紐及相關配套工程。工程在溫州市內共有兩處涉海段,涉海段1位于龍灣區的甌江口海域,高鐵線路首先跨越甌江北口,途經靈昆島后跨越甌江南口最終進入龍灣的陸地部分,用海長度約5.5公里;涉海段2位于瑞安市的飛云江,用海長度約1.6公里。
江蘇3年將引育1000家數據企業
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培育壯大數據產業的意見》,以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主線,培育經營主體,壯大產業規模,繁榮產業生態,建設國內領先的數據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到2027年,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完成數據產業全鏈條布局,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引育1000家數據企業,形成1000個高質量數據集,打造2000個典型數據產品,建立50個數據產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數據產業生態更加完備。
內蒙古發文培育壯大低空經濟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低空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印發,將進一步培育壯大低空經濟。《方案》規劃,建設500個無人機自動機場和垂直起降場,實現主要服務區域通信、導航、監視信號全覆蓋,具備低空物流功能的通用機場達到29個以上。拓展城市即時配送、醫療配送、農畜鮮活產品配送、應急物資運輸、交通不便等特殊地區物流、支線物流6類應用場景,打造15個低空物流應用場景樣板項目,開通10條常態化低空物流航線。
商務部:北上廣三地將對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給予資金支持
11月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關消費月活動情況。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表示,這次消費月把打造精品首發季擺在突出位置,就是要大力推進首發經濟,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商品供給和消費體驗。
活動期間,上海、北京、廣州將對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給予資金支持,重慶將出臺專項政策支持特色伴手禮品牌培育。下一步,商務部還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出臺支持首發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促進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國商品房成交量拐點出現,成交量增長擴大至更多城市
根據住建部“全國房地產市場監測系統”網簽數據,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同比、環比實現“雙增長”。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同比增長3.9%,自今年2月份連續8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具體來說,同比方面,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0.9%,比9月份同比擴大12.5個百分點。這是自去年6月份連續15個月下降后首次實現增長。
環比數據也同樣呈現轉好態勢。10月份全國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環比增長6.7%;二手房網簽成交量環比增長4.5%;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總量環比增長5.8%。房地產市場歷來有“金九銀十”的說法,10月份是四季度首月,一般會受9月份沖量的透支影響。今年“銀十”超過“金九”十分罕見,是2007年起首次“銀十”超過“金九”。
同時,成交量增長從一線城市向更多城市擴大。從區域數據能看到變化的范圍。分城市看,很多城市商品房網簽成交量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一線城市增長更為明顯,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14.1%,二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47.3%。廣州、深圳、南京、寧波、大連、東莞等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過30%,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50%。
分地區看,11個省份新建商品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較上月增加6個。其中,湖南、天津、廣東、江西、江蘇同比增幅超過10%;20個省份二手房網簽成交量同比增長,較上月增加2個,其中,北京、上海、河北、遼寧、浙江、湖南、重慶、貴州、甘肅、陜西、寧夏同比增長超過10%。
前三季度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福州港超過佛山港
交通運輸部公布前三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前三季度,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9.7億噸,同比增長3.4%。分結構看,內貿吞吐量同比增長1.7%,外貿吞吐量同比增長7.6%。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5億標箱,同比增長7.7%。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強不強,看集裝箱”。具體來看,1-9月,全國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前十名為: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唐山港、青島港、廣州港、日照港、天津港、蘇州港、煙臺港、北部灣港。與上期榜單相比,榜單前20名排名沒有變化。
同期,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前十名為: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青島港、廣州港、天津港、廈門港、蘇州港、北部灣港、日照港。與上期榜單相比,前20名中,除福州港超過佛山港排名位居第15位外,其余港口排名并未發生變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