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1 19:22:03
◎“政府為每個網箱提供了60%的保費補貼,企業只需支付40%的保費,可獲得70%的飼養成本保額。”2023年,梁欣穎為自己的58個重力網箱購買了保險。
◎2024年臺風“摩羯”登陸后不久,梁欣穎就收到了保險公司打來的400多萬元預賠款,讓她能夠踏實、迅速地恢復生產。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張益銘
湛江,舊稱廣州灣,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2000多年前,湛江市徐聞縣三墩港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也是中華大陸最前沿、最開放的地區,源源不斷的絲綢、黃金與土產從這里出海,到達黃支國(今印度境內)、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
2000年后,湛江憑借全長1500公里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水產種類,以及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華南沿海最深的航道,成為漁業發展的重要基地。數據顯示,2023年,湛江實現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為1286.02億元,漁業總產量128.5萬噸,漁業產值290.2億元,其中海水養殖產量87.99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漁業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保險產品的創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支持現代化海洋牧場的發展,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加大專屬保險產品創新力度,已累計開發水產養殖保險產品46個,產品庫基本覆蓋淡水、咸淡水、海水、深海網箱等多種養殖模式。
在廣袤的廣東省湛江市流沙灣海域上,一個個巨大的“圓圈”漂浮在海面,藍色的漁船在這些“圓圈”之間穿梭。雖然天空飄著小雨,但是依然有漁船上的漁民冒雨將甲板上的餌料投入圍欄中,餌料入海瞬間水面激起無數浪花,體型肥碩的金鯧魚爭先恐后地躍出水面搶食。
深海網箱(海上“甜甜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袁園 攝
“我們把這些圈圈,也就是重力網箱昵稱成為海上‘甜甜圈’,別看這些海上‘甜甜圈’看著不大,其實每個周長都有90米,海下深度也達百米,能養10萬尾魚苗。”海邊長大的姑娘梁欣穎在說到這些甜甜圈時,眼中帶著少有的溫柔和親切。據其介紹,這些海上“甜甜圈”均具備更智能化的疾病監測、精準投喂等管理功能,可以幫助漁民實時監測魚的生長和健康狀態。
2016年,湛江市開始大力推廣深海網箱的建設,并主導推動金鯧魚的規模化養殖。梁欣穎看到機會,決定回鄉創業。但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看天吃飯的漁業養殖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不堪一擊。
“現代化海洋牧場帶動了傳統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與此同時,海洋牧場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往往面臨三大難題,即投資金額高、自然災害風險高、價格波動大。”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廣東省建設海洋牧場的“海上甜甜圈”平均造價約60萬元/個,桁架式大型網箱的平均造價更是高達2000萬元/座,養殖設備的成本回收期長。一旦發生風險,輕則減收減產,重則全軍覆沒,損失不可估量。
從小就跟著父輩一起養魚的梁欣穎對此深有體會。“我家的養殖業就曾在20年前因為暴雨而受到影響。”梁欣穎表示,除了災害,金鯧魚還容易發生細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要加強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隨著海洋牧場的建設和發展,廣東省政府也注意到了當前漁業養殖面臨的挑戰和難題。2023年11月,廣東省發布了《廣東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2024—2026年)》(下稱《方案》),并就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保險的保障范圍和理賠標準進行優化。根據《方案》,在保險期限內,所在區域由于熱帶氣旋、暴雨、高溫、低溫寒害(標準),以及疾病、疫病等原因,導致保險牧場水產死亡或損失的,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所在區域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氣象或海洋災害,可采用氣象(災害)指數進行保險賠付。此外,《方案》還要求各級財政對相關保障進行補貼。
受過教育、深諳保險邏輯的梁欣穎成為雷州流沙村首個購買海洋牧場保險的養殖戶。“政府為每個網箱提供了60%的保費補貼,企業只需支付40%的保費,可獲得70%的飼養成本保額。”2023年,梁欣穎為自己的58個重力網箱購買了保險。在她的帶動下,流沙村不少養殖大戶也購買了保險,使得面臨更多風險的深海養殖有了保險保障。
政策性養殖保險的介入為漁民解決了后顧之憂,但風險轉嫁后,保險從業者的挑戰才剛剛開始。面對這片變幻莫測的海洋,就連專業經營風險的保險公司也感受到了艱難。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相關人員在交流時坦言:我們在陸地上非常得心應手,但海洋板塊是財險的新領域。雖然臺風的發生無法避免,但保險公司正努力通過科技賦能,探索降低風險及損失的方法。
以人保財險為例,其建立了“粵農保—粵海保”漁場云養殖平臺,實時對海洋牧場水質、水溫等養殖環境情況及魚情監測,實現遠程監控、智能飼養、預警提醒、線上理賠等功能。
今年6月,受暴雨和極端天氣影響,湛江地區部分養殖企業的漁網附著了大量的水生生物及其排泄物、殘餐及海藻等。經過數據采集及評估,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投入50萬元為養殖企業(戶)更換養殖漁網,降低魚類疾病以及因漁網損壞而逃逸的風險,減損金額達140余萬元。
針對海水養殖品種豐富、養殖模式差異大等特點,保險公司還加強了與專業科研院所的合作互動,強化現代化海洋牧場風險研究和風險評估工作,持續夯實海洋牧場保險高質量發展基礎。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聯合瑞士再保險公司成立“大灣區農業保險創新實驗室”,聯合廣東海洋大學成立“大灣區農業保險研究中心”,研發與廣東海洋風險特征和現代化海洋牧場主要災因相契合的災害損失模型,為海洋巨災等保險產品開發夯實數據基礎。
湛江灣實驗室監控大屏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袁園 攝
今年4月份,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發設計的深遠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在湛江投入使用,并在幾個月后成功經受住了超強臺風“摩羯”的考驗。“保險公司有很多一線的運營數據,包括網箱的損傷、賠付及事故原因分析,其實這些數據對我們智能海洋裝備研究來說都非常有用,希望后續能夠有這方面的合作。”擔任“恒燚一號”總設計師的王宏建議,保險公司把相關數據反饋給研究機構進行改進,共同提升智能海洋裝備抵御風險的能力。
數據顯示,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已累計開發水產養殖保險產品46個,產品類型覆蓋淡水、咸淡水、海水、深海網箱等多種養殖模式,包括傳統水產品養殖保險、氣象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魚飼料期貨價格保險、海洋碳匯保險、海洋裝備財產保險等多元化產品類型。
今年以來,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累計提供海水養殖風險保障5.24億元,包括為2個大型養殖平臺、456個重力式網箱提供養殖和裝備財產風險保障,為生蠔養殖提供產量價值和碳匯價值保險保障,為“恒燚一號”深海養殖平臺提供研發責任風險保障。
今年的“摩羯”臺風就是檢測保險機構保險保障和風險減量服務的試金石。2024年臺風“摩羯”一日之內強度三級跳,給湛江漁業帶來了巨大損失。但是,保險的存在給漁民吃了一個定心丸。臺風登陸后不久,梁欣穎就收到了保險公司打來的400多萬元預賠款,讓她能夠踏實、迅速地恢復生產。
“保單約定,當測得平均風速達10級,就觸發保險責任,公司立即啟動海洋牧場緊急預賠綠色通道,及時支付賠款。”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9月11日,湛江海洋牧場累計接報案15件。其中,在臺風第一次登陸后4個小時內,即預賠付“摩羯”臺風首筆現代化海洋牧場保險款項360萬元。
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李旭透露,此次摩羯臺風來襲時因為事前準備充分,災前做實風險減量,災中不斷優化預賠機制,災后加快保險賠付,大大減少了災情與損失。截至10月下旬,湛江海洋牧場今年已預賠付3580.5萬元。為更好地實施救援,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在湛江雷州流沙島碼頭建立廣東省首個“藍色金融”服務網點——“現代化海洋牧場保險服務驛站”,下水保險行業首艘現代化海洋牧場專屬服務工船,實現服務1小時快速響應。出動海洋牧場防災救災人員230人次,無人機5架次。
漁業保險雖然在不斷地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但仍存在諸多難題。有業內人士撰文指出,經測算,農業保險深度達1.35%,而漁業保險深度約為0.04%,僅為農業保險深度的3%左右,相較漁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近十分之一而言,漁業保險覆蓋面低,且與產業發展規模極不協調。
此外,區域發展程度不均衡,政策層面支持力度不夠,財政政策支持不到位;風險數據積累少,創新險種定價困難,保險產品有效供給不足,承保驗標和查勘定損理賠難度大等也是制約當前漁業發展的難題,但這些也是鼓勵和促使保險從業者積極探索的動力。“我們也在加強研究利用漁探儀、水下機器人等先進的技術裝備,去提升服務質效和風控水平。”人保財險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