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熱評︱以最嚴格的執法 讓非法薦股“無處容聲”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07 18:11:52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社交媒體網絡再次展現了其強大的影響力。近日,A股市場上一些股票的莫名大漲甚至連續漲停,背后都有網絡主播的助推。據測算,一個擁有5萬名觀眾的直播間,能夠動員的資金量可達5億元,相當于一個中等規模的游資,足以將一只中小盤股票推至漲停。這些直播間的主播們通常會在顯眼位置展示投顧執業編號、所屬公司以及風險提示,但在一些隱晦的“憋單”等營銷話術下,投顧變成了薦股者,甚至誘導新手投資者“接盤”。

    分散的信息或觀點是一回事,但將大量人群聚集并灌輸某些觀點或直接薦股則是另一回事。前者只影響少數人,而后者則可能擾亂市場的正常運行,并伴生“黑嘴”“搶帽子”“殺豬盤”“非法投顧”等黑灰產業鏈。例如,2021年和2022年時有出現的“殺豬盤”曾轟動一時,其典型模式是:布局者將自己包裝成所謂的“專家”或“老師”,通過社交媒體鼓吹某企業的產品或技術,并密集推薦股票,最后在股價被抬高后賣出獲利。今年9月下旬以來,隨著股市回暖,社交媒體平臺上的非法薦股活動明顯增多,各平臺也進行了重點處置。

    盡管監管機構和平臺采取了嚴厲措施,非法薦股活動依然難以徹底禁絕。筆者認為,這主要歸因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這些活動常常通過私密的群聊、私信以及各種暗示方式進行,甚至以“送資料”等隱晦名目掩蓋真實目的,這使得無論是事前事中的管控還是事后的取證都極為困難。二是資金一旦被集中且動作一致,所謂的“神預測”就能實現,這是許多投資者的“剛需”。三是部分人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沒有購買相關股票,未從中牟利,只是收取少許“課程”費用,屬于小打小鬧,不會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無牌照、無執業資質的個人或機構不得從事投顧活動。從事投顧活動需要有相應的場所、制度和人員,并且必須遵循了解客戶,向客戶提供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建議的原則,不得以虛假信息、市場傳言或內幕信息向客戶提供建議。這些法律規范非常明確,但實際執行情況決定了法規的嚴肅性和震懾力。

    要有效治理社交媒體平臺上的非法薦股活動,監管機構和平臺的密切配合至關重要。不以惡小而放過,以最嚴格的執法讓所有非法活動都受到應有的懲處,是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對于違規內容,平臺的處理方式包括內容下架、資料重置、賬號禁言等,但這些措施對于非法薦股的潛在收益來說往往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平臺應將掌握的違法違規線索與監管機構共享,監管機構可據此嚴格依法依規處置,并及時向全社會公開,確保法律法規執行沒有死角。只有這樣,資本市場才能更有序地運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