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4-11-12 12:20:13
【開欄的話】
在繁忙的拼經濟搞建設生產現場、在農時不等人的小春播種田壟上、在書聲瑯瑯的校園中……初冬時節,巴蜀大地熱潮涌動。
為進一步密切聯系群眾、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即日起,四川日報全媒體將推出《守初心 強“四力”助發展》系列報道。記者將走進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深入生產車間沃野田疇,在謳歌時代、書寫歷史的進程中,永葆初心、踐行“四力”,助推高質量發展。敬請垂注。
木板上分出4條滑道,工人們從水池中撈起鰻魚,按照重量滑入不同的網兜。分選好的鰻魚從養殖基地出發,將在成都市大邑縣的加工基地被制作成蒲燒鰻魚,再銷往全國乃至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截至11月6日最近一次發貨,位于宜賓市江安縣陽春鎮的鰻魚養殖基地今年已發出300余噸鰻魚。
11月10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距離養殖基地不遠處的建設現場,新廠房的鋼結構已完成施工,工人們忙著將保溫板安裝在屋頂和墻面上。
這里是四川乃至西南目前唯一的鰻魚集中養殖基地。眼下,200多萬尾鰻魚生活在100余畝的室內恒溫養殖場里。
鰻魚養殖對水質和溫度要求高,其用到的種苗和飼料來自沿海地區。因此,之前鰻魚養殖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廣東等地。2015年,離開互聯網公司計劃創業的魏森,在一場高中同學聚會上認識了在成都大邑從事鰻魚加工銷售的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明國,他們認為可以在四川建立養殖基地。
“一尾鰻魚苗10元,養殖一年左右的出欄價可賣到每斤50元,加工成蒲燒鰻魚后,品質較高的可以賣到上百元一斤。”魏森解釋,在高額的利差面前,種苗和飼料的運輸成本并不是考慮的關鍵,重點是如何找到潔凈的水源,提升鰻魚成活率。
在東部沿海地區,鰻魚大多在露天土塘養殖,受水質和環境影響,成活率在85%左右。2018年前后,魏森和沈明國沿著川內的河流找點位,最終選擇了江安縣。這里面朝長江,水資源豐富,經實地檢測,水質滿足鰻魚“挑剔”的要求。
彼時,江安縣正在推動漁民退捕上岸。這個曾經水產捕撈、加工行業發達的縣,一度出現水產行業空白。“通過省水產局介紹,我們認識了魏森和沈明國,但那時我們對鰻魚養殖還不太了解。”江安縣農業農村局畜牧水產股股長張新才回憶,洽談時,縣農業農村局中有一多半人還沒吃過鰻魚,更不要提了解鰻魚養殖方法了。
2019年,位于江安縣的“川鰻郎”養殖基地建成投產,總投資2億元,占地面積約140畝,集規模化、工廠化、現代化養殖為一體,132口鰻魚養殖池可同時飼養500萬尾鰻魚,年產鰻魚600噸。引入長江水,養殖基地的鰻魚成活率保持在95%以上,相較沿海地區具有明顯優勢。
養殖基地門前的水塘依山勢而建,養殖產生的尾水逐層凈化,上層的水塘種滿用于初步凈化的水葫蘆,下層的水塘安裝有凈化設備,排放出的尾水能達到《四川省水產養殖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二級排放標準。
凈化后的尾水并非直接排入長江,而是通過管道、溝渠免費提供給基地周邊的10余家淡水魚養殖戶。距離養殖基地不遠處的金江村養殖戶鄧科告訴記者,尾水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富含氨、氮等元素,用尾水養殖不僅節約水費,還能提高產量。
圍繞鰻魚養殖基地,江安縣建設了四川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一方面聚焦鰻魚下游加工產業,今年底將建成的二期養殖基地配套加工車間,嘗試開發鰻魚醬、鰻魚營養品等產品;另一方面,發力縣域特色魚類和早蝦養殖。張新才介紹,目前,江安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3.6萬畝,今年漁業總產值預計突破6.5億元。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