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調查丨不如看動物世界?海洋館養(yǎng)“假鯨鯊”陷爭議 “藍色”生意難做,龍頭企業(yè)四年巨虧22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2 21:30:24

          近日,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試營業(yè),因展出“人造鯨鯊”引發(fā)游客不滿。據了解,人造鯨鯊單只身價達到數(shù)百萬元之上。事實上,目前國內海洋公園面臨大型海洋動物稀缺和高昂養(yǎng)殖成本的困境。行業(yè)專家指出,人造海洋動物雖有助于生態(tài)保護,但無法完全模擬活體的行為與生態(tài)特征,“最好的方式,是將海洋館開到大自然里”。

          每經記者 杜蔚  宋美璐    每經編輯 梁梟    

           

           

          “我們全家出行,花了近千元,你給我看假魚”“和活體海洋動物養(yǎng)在一起,會不會(對動物)有危害”“想法不錯,但(人造鯨鯊)做得有些劣質”“假的挺好,鯨鯊屬于大海”??近日,有關“如果你在大型海洋館遇到假鯨鯊怎么辦”的話題在網絡上引發(fā)討論。

          今年“十一”,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試營業(yè),吸引大批游客,眾人期待親眼見到真實的海洋巨獸,但最終卻只看到了“假鯨鯊”,不少人抱怨被“欺騙”。

          圖片來源:網友分享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一個月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海洋主題公園并從多位行業(yè)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已有至少5只人造鯨鯊投入市場,單只身價在數(shù)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行業(yè)龍頭海昌海洋公園(02255.HK,股價0.68港元,市值55.18億港元)同樣選擇“人造”。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造鯨鯊均出自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團隊。

          “‘假鯨鯊’事件不只是游客糾紛,還折射出海洋主題公園整體的生存困境。”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向記者坦言。

          鯨鯊是稀有海洋生物,通常壽命可達70年以上。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今年9月下旬,西南某地有海洋館一只鯨鯊死亡;海昌海洋公園全國7座場館,目前僅剩1只活體鯨鯊。“人工養(yǎng)殖的大型海洋動物,平均生存年限為5年。”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院長、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tǒng)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委員會副主任李建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

          鯨鯊、虎鯨等大型海洋動物身價動輒上億元,既是海洋館的重要資產,也是重大風險點。翻開財報,海昌海洋公園近四年合計虧損超22億元。行業(yè)龍頭尚且困頓,更何況中小海洋館們。砸錢引入“黑科技”,能否拯救海洋主題公園?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真實體驗的今天,機械“假魚”能替代活體海洋動物嗎?生存危機之下,行業(yè)能否找到新的增長點?

          鎮(zhèn)館之寶“作假”算不算欺詐消費者?

          鯨鯊體型龐大,全長可達2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有能力養(yǎng)殖鯨鯊的海洋主題公園并不多,因此擁有鯨鯊的海洋館,通常會以此為賣點吸引游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小梅沙海洋世界曾歷經四年多時間重建,總體占地面積超6萬平方米,擁有陸生動物、鰭腳類、鯨豚類、鳥類、魚類等200多種稀有名貴動物。今年國慶期間7天游客接待量超10萬人次,是深圳的新晉“頂流”。

          營業(yè)僅1個多月,小梅沙海洋世界就飽受質疑。不少消費者認為,“幾百塊買的票看的卻是假魚”“哪個海洋館會有機械魚,離了大譜”。某購票平臺上的5000余條評價中差評近400條,多數(shù)提到了其中的“機甲鯨鯊”,認為花錢不值得、受到了欺詐。

          小梅沙海洋世界的人造鯨鯊 圖片來源:網友分享截圖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參觀海洋主題公園,為的是親近海洋動物,“默認的就是看到生活中不??吹降?、有生命力的、真實的海洋動物,如果是用機械(代替),就失去了它的稀缺性和真實性”。

          在林煥杰看來,海洋公園應該提前向廣大游客告知鯨鯊為機甲鯨鯊,不能等游客去了自己發(fā)現(xiàn)。記者查詢小梅沙海洋世界多個購票平臺詳情時,并未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機甲鯨鯊的提示,但在其公眾號中可以看到“機甲鯨鯊”的描述。

          對此,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蓉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信息應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宣傳。若小梅沙海洋世界在宣傳或廣告中聲稱展出真實鯨鯊或擁有真實鯨鯊等,而實際情況不符,則構成虛假宣傳,欺詐游客。

          “這種形式(人造鯨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公眾對海洋生物保護的意識和關注,但也要認識到,它與真鯊魚之間存在差距,如果消費者感到被誤導,認為體驗與實際不符,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果,影響大眾對海洋保護的認同感。”中國海洋大學未來海洋學院院長、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tǒng)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委員會副主任李建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yè)在展覽前應進行明確標識、透明溝通和正確引導教育,確保公眾了解人造展示的目的。

          圖片來源:小梅沙海洋世界微信公眾號

          面對爭議,小梅沙海洋世界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場館尚處于試運營,已經注意到了消費者的反饋,后續(xù)會進行調整。但對于人造鯨鯊價格等方面并未作答。

          記者查詢天眼查看到,“小梅沙海洋世界”商標歸屬于深圳市海洋世界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實際控股股東為持股超98%的深圳市特發(f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發(fā)集團)。據官網介紹,特發(fā)集團成立于1981年,如今形成了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yè)投資運營、珠寶與文旅時尚產業(yè)投資運營、房地產開發(fā)經營與物業(yè)管理為核心的多元化產業(yè)體系。記者希望就其海洋館業(yè)務的相關問題采訪特發(fā)集團,截至發(fā)稿未獲回復。

          海洋館重金砸“黑科技” 仿生鯨鯊身價最高上千萬元一只

          小梅沙海洋世界掀起爭議的“人造鯨鯊”并非業(yè)內首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2022年,國內海洋主題公園的龍頭海昌海洋公園就已布局,與國內科研團隊共同研發(fā)、生產了世界首只亦是中國首只仿生鯨鯊。目前,海昌海洋公園已在上海、鄭州兩城的主題公園共投用4只仿真鯨鯊。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仿生鯨鯊身價十分昂貴,單只達到數(shù)百萬元甚至超千萬元。

          10月20日,記者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看到,館內有兩只人造鯨鯊,但并未游動,只是停靠在水面上方的一個角落里,待到當天人魚表演時,一只人造鯨鯊才開始“游動”配合,能從外觀直接看出“機械感”滿滿,整個游動過程較為平穩(wěn),并未展示出活體鯨鯊的動態(tài)。

          ??吭谒嫔戏浇锹涞娜嗽祧L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工作人員。多名員工稱,館內仿生鯨鯊充電后,可在水中游動的時長大約為5個小時,為了保證演出質量,往往需要人工手動操作仿生鯨鯊的游動路線。

          “機甲鯨鯊身長約4.7米,重超過430公斤,皆由全機械打造、人工智能制導高度仿真模擬真實原型動作。”海昌海洋公園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昌海洋公園現(xiàn)有的人造鯨鯊有兩個版本,一種是仿生機甲設計,外形更具科技感;另一種是仿真蒙皮設計,從外觀看更接近活體鯨鯊。

          主題海洋公園陸續(xù)采用“假”鯨鯊展示的背后,實則是業(yè)內大型海洋動物稀缺的無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獲悉,當前海昌海洋公園全國7個主題項目中,活體鯨鯊僅1只。今年9月下旬,西南某地有海洋館的一只鯨鯊死亡,彼時,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從該海洋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這頭死亡的鯨鯊體長8米左右,曾在館內“生活”了9年。

          “大型海洋動物不能捕撈更不能買賣,海洋館之間可以通過置換的方式引入。”林煥杰向記者直言,現(xiàn)在國內海洋館普遍缺乏大型海洋動物,不少場館已失去人工繁殖的機會,這導致業(yè)內頭部企業(yè)轉向探索“高科技”。

          魚群中的人造鯨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上述海昌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亦向記者坦言,鯨鯊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這類大型海洋瀕危物種數(shù)量日漸減少,我們希望通過高科技還原,向游客展示珍稀、瀕危生物游弋在大海中的風姿;同時,也希望讓更多游客通過仿生生物了解海洋知識,以科技助力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多番采訪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目前投入市場的幾只仿生鯨鯊的幕后制作者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下簡稱中國航天科工)旗下團隊。官網信息顯示,該集團系我國航天事業(yè)和國防科技工業(yè)的中堅力量。

          “與活體鯨鯊相比,人造鯨鯊對環(huán)境影響小,避免捕撈和運輸活體鯨鯊,減少對其自然棲息地的影響,有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且安全性好,避免了活體鯨鯊可能出現(xiàn)的健康問題和意外事件。”李建平認為,通過科技手段提供互動體驗,人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鯨鯊的生物特性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行業(yè)龍頭4年累計虧損超22億元,海洋館企業(yè)注冊量逐年下降

          “與樂園型的主題公園相比,海洋主題公園的支出成本更高。遇到疫情等特殊情況,其他主題公園只要拉下電閘,就能極大降低成本,但擁有動輒上萬只海洋動物的海洋主題公園養(yǎng)殖成本較高,還要365天不斷電來保持恒溫。”林煥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致使海洋主題公園至今仍未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現(xiàn)場了解到,于2021年底出生的我國首只虎鯨寶寶“胖豆丁”由專門保育人員照料。除了每周體檢,還會為其定制配方奶,一年多時間喝了近5噸奶。

          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虎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近兩年,旅游市場熱度不斷提升。經文化和旅游部數(shù)據中心測算,今年國慶假期,國內出游人次高達7.65億,比上年同期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據海昌海洋公園數(shù)據,2024年國慶長假7天,海昌海洋公園旗下各公園及文旅項目累計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同比2023年增長7.1%。

          文旅市場的旺盛卻未能提振公司業(yè)績。今年上半年,海昌海洋公園營收同比增長約6.8%至8億元,期內虧損8719.3萬元。事實上,為了“減負”,海昌海洋公園曾在2021年將旗下武漢、成都、天津、青島的主題公園出售。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tǒng)計,從2020年至2023年,海昌海洋公園4年合計虧損22.35億元。

          行業(yè)龍頭已是舉步維艱,中小型海洋館擴張步伐也急速收窄。

          “2016—2021年期間,中國海洋主題公園行業(yè)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5%左右。”《2022—2027年中國海洋主題公園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預計,未來幾年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將會繼續(xù)擴大。但事實上,天眼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的最新數(shù)據顯示,從2019年至今我國“海洋館/海洋世界”相關企業(yè)注冊量呈逐年下降趨勢,截至2024年10月,現(xiàn)存的相關企業(yè)僅1000余家。

          生存危機下開啟產品創(chuàng)新 “人造海洋動物”能走多遠

          仿生鯨鯊引發(fā)的爭議,將大型海洋主題公園及中小型海洋館面臨的生存困境擺上臺前。

          “人工養(yǎng)殖的大型海洋動物,平均生存年限為5年。”李建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于大型海洋動物,海洋館通常難以提供與其自然棲息地相似的舒適生存環(huán)境。

          而從生態(tài)和氣候角度,李建平進一步向記者表示,海洋館養(yǎng)殖大型海洋動物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打破了生態(tài)平衡和物種遺傳多樣性,導致基因瓶頸;其次,在人工環(huán)境,因空間不足和自然行為受限,大大影響其健康和壽命;再者是養(yǎng)殖和維護大型海洋動物的設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從而產生溫室氣體,間接影響氣候變化;既增加經濟成本,也給環(huán)境造成負擔。”

          某海洋館的鯨鯊,現(xiàn)已死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在林煥杰等業(yè)內人士看來,“海洋生意”看起來很美,但不好做。海洋動物是各企業(yè)的重要資產,稍有不慎就會給自身帶來重大風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共有6只虎鯨,單只價格超億元。

          一位海洋主題公園的經營者向記者表示,對人造海洋動物的未來并不看好。“市場不買賬,游客還是喜歡真實的東西帶來的震撼力。對海洋館來說,人造鯨鯊只是一個噱頭,如果本來有一個真的,配上機械的,是錦上添花。如果只有假的,不會有人買賬。”

          “中國主題樂園行業(yè)的競爭格局日益激烈,既有國際知名品牌的強勢入駐,也有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2024年中國主題樂園行業(yè)競爭格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指出。

          作為行業(yè)細分領域的海洋主題公園亦面臨更嚴峻的挑戰(zhàn)。林煥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當前文旅產品豐富,海洋主題公園還伴有動物表演的爭議。“未來表演將越來越少,甚至歸零,企業(yè)亟須多元化發(fā)展,除了傳統(tǒng)的娛樂項目外,要考慮如何加強文化體驗、跨IP合作等。”

          海洋館的動物表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上述海昌海洋公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題公園需要更大吸引力的產品,IP作用才能凸顯。公園已通過打造七萌團、海靈藍星女王、虎鯨胖豆丁等自有海洋IP以及與奧特曼、航海王等國際IP合作方式,來提升園內“二消”頻率。同時也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探索。目前除了仿生鯨鯊,還有仿生鰩魚、仿生江豚等10余只仿生產品。未來希望聯(lián)合更多專業(yè)機構和生物學者,開發(fā)更多科技海洋動物,還原遠古海洋生物。

          李建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利用科技開發(fā)新品是為海洋館紓困的一種方法,但目前大型仿真海洋動物無法完全模擬活體鯨鯊的行為與生態(tài)特征,可能影響游客的真實體驗感,且在建造、維護等方面成本較高。“不過,相信技術的進步能彌合這些方面的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將海洋館開到大自然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主題公園 海昌海洋公園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 亚洲女性午夜在线视频 | 色yeye在线视频观看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成免费人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