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0 12:25:39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金融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在“求解利差損”研討會上,陸家嘴國泰人壽總精算師周浩波表示,我國臺灣的保險市場累積的高利率保單時間更長、影響更大,目前整體發展仍較為平穩。對于大陸保險市場,其在應對利率問題方面具有借鑒意義。
“在此輪利率下降過程中,外資撤出當地保險市場,一些中小公司破產或者被接收。對于大陸保險市場,也展現類似的情況:一批保險公司面臨償付能力下降、退保激增對現金流影響等問題,本質上也是生存難的問題。”但在其看來,相比我國臺灣的保險市場利差問題,大陸保險市場利率的變化或者改革速度更快,這是好事情。
對于如何解決利差問題,周浩波表示,一是走浮動利率路線,降低固定的成本;二是有機會用大量新的、更低成本的負債來對沖,降低負債成本。
周浩波認為,在資本市場上漲的背景下,提高權益配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利差損”,但這不是一個“長期主義”的范疇;對于中小保險公司來說,在利率下行情況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競爭中生存。
“保險業的核心,是做資產負債管理。對于壽險業而言,應該跟客戶分享收益。”在周浩波看來,保險股東、社會等各方需要降低對保險公司經營的預期,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的投入、做長期的經營,而非賺大錢的行業,保險公司要與客戶建立長期的信任,才能實現更穩健的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