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2 11:10:42
1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金融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在“求解利差損”研討會上,信美相互人壽總精算師姜仁娜表示,在經歷周期之后,希望行業探索出適用于市場的、可動態管理的指標評估體系,充分衡量壽險長期經營的價值貢獻,也適當地把隱含的利率風險體現進來,更好地評估公司的價值。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1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金融發展年會”在北京召開。
在“求解利差損”研討會上,信美相互人壽總精算師姜仁娜表示,在當下的利率下行、利差損的階段,我們認為逆周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監管也非常重視逆周期管理,行業通過做好合理的逆周期管理,共同度過當下非常艱難的低利率時期。
談及行業“利差損”的看法,在姜仁娜看來,目前不僅是長期的保證利率高,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現金價值同樣很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做長還是做短,其實主動權在客戶手上。當利率下行,保險公司可以提供相對確定的收益,客戶會留下,但保險公司有利差損的風險;如果利率上行,客戶可能會投向權益資產,資產配置選擇變多,客戶可能會退保,損失也在可承受范圍內。“所以從行業健康發展角度看,對于儲蓄型業務,保險公司對于現金價值的管理建議要重視起來,否則,保險公司就處在一個很被動狀態。”
姜仁娜還提到,在目前的會計準則下,中小公司的壓力很大。“新會計準則下利潤壓力變小,但凈資產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一波中小公司在切換會計準則時將面臨困境。這需要集體的智慧,從行業的角度想辦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信美相互人壽是國內唯一一家相互制壽險公司,從試點至今七年多時間,我們始終堅持初心且保有情懷,但同時也因缺少相互制配套政策,我們也感受到壓力和挑戰,尤其是在資本補充方面。”姜仁娜表示,這一輪“利差損”階段,核心是缺資本。“出資人需要對保險業有一個重新認知和接受的過程,下一輪保險的資本補充或者資本投入上,才能有新的共識。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耐心資本進入保險市場。”
從長效經營的角度而言,姜仁娜認為,到底用什么樣的指標來衡量保險公司的業務價值或者公司的風險情況,是整個行業要思考的問題。“在經歷周期之后,希望行業探索出適用于市場的、可動態管理的指標評估體系,充分衡量壽險長期經營的價值貢獻,也適當地把隱含的利率風險體現進來,更好地評估公司的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