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2 12:20:20
2023年11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群,由蔣凡負責,旨在整合淘天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蔣凡在過去3年專注于海外電商業務,此次調整賦予他更大權力與責任。吳泳銘強調,電商業務和AI科技是集團未來發展的關鍵發展方向,將通過AI推動生產力變革。
每經記者 陳婷 每經編輯 文多
202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宣布年輕化管理團隊全面接棒淘天集團,現在,又一輪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開啟。
11月21日,阿里巴巴(HK09988,股價84.40港元,總市值1.62萬億港元)集團CEO吳泳銘發布全員郵件,宣布成立阿里電商事業群,任命蔣凡負責,向吳泳銘匯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新的電商事業群將全面整合淘天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去年9月,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之后明確了“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重心,做出戰略取舍,聚焦核心業務,他還兼任淘天集團和云智能集團CEO,推進管理團隊年輕化,對組織陣型、業務策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就在不久前,阿里(即阿里巴巴集團,下同)方面表示,今年“雙11”期間,淘寶天貓商品交易總額(GMV)實現了強勁增長。在經歷深度的反思和取得階段性成績之后,阿里在新一輪組織架構的調整上想必也寄予了新的期望與思考。
吳泳銘在這次的內部信中重申,電商業務和AI科技是集團最關鍵的發展方向。隨著這一輪調整,阿里巴巴聚焦核心業務的發展思路更加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同日,吳泳銘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表示,AI最大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在手機上做出一兩個超級App,而是推動各行各業的生產力變革。
對于已出征海外市場3年的蔣凡而言,權力更大的同時,身上的擔子無疑也更重了。阿里再次賦予了他一個“關鍵先生”的角色,他能帶領阿里的電商業務再創下一個輝煌嗎?
過去3年,蔣凡的目光聚焦在阿里的海外電商業務上。
2021年12月6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的張勇發出內部信,宣布公司升級“多元化治理”體系,任命戴珊和蔣凡分別負責新設立的“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
當時,這一輪調整直接打破了過去基于業務客群所劃分的To C、To B業務線,阿里兩大電商板塊——即“淘系”與“B系”首次得以打通。本輪調整后,蔣凡此前分管的大“淘系”交由戴珊管理,他則負責“海外數字商業”板塊,分管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和國際貿易(ICBU)兩個海外業務,以及Lazada(來贊達,東南亞最大的在線購物網站之一)等多家面向海外市場的子公司。
到了2023年3月28日,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張勇發布題為《唯有自我變革,才能開創未來》的全員信,啟動新一輪公司治理變革。根據當時的全員信,蔣凡任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
雖說經過了多輪的組織架構調整,但這3年間,蔣凡的精力始終都投注到了海外電商業務上。不過,從財報數據來看,雖說取得營收上的明顯增長,阿里的海外業務依然還在投入期。
根據阿里巴巴近日披露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情況,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3個月中,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收入同比增長29%至316.72億元(約合45.13億美元)。
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3個月中,經調整EBITA(非公認會計準則的凈利潤,具體剔除項目情參考公司公告)為虧損29.05億元,2023 年同期為虧損3.84億元,這主要是由于對AliExpress和 Trendyol跨境業務的投入增加。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以AliExpress為例,今年以來,出于擴大影響力等訴求,平臺在營銷上明顯加大了投入。今年3月,AliExpress正式成為2024歐洲杯(歐洲足球錦標賽)官方合作伙伴,該平臺也是本屆歐洲杯首個電商贊助商。5月,AliExpress還簽約足球巨星大衛·貝克漢姆為全球代言人。
雖說投入勢頭不小,但阿里在海外市場也需要應對不少強勁的競爭對手。
首先,AliExpress需要在Temu迅猛的攻勢下尋求增長。數據平臺SimilarWeb在9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Temu在今年8月的總訪問量接近7億次,已超越eBay成為全球訪問量第二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亞馬遜仍居于榜首。
在東南亞市場,今年8月,Lazada傳出了開始盈利的消息。當時,記者從市場知情人士處了解到,Lazada泰國站更是早在2022年就首先實現盈利。據透露,Lazada的 CEO董錚在內部講話中表示,此次盈利證明了Lazada商業策略的有效,Lazada將在可持續運營模式下,持續增加對東南亞市場的投入。但在外界看來,Lazada在東南亞尚沒有建立絕對優勢。
根據新加坡墨騰創投發布的報告,2023年,泰國的電商平臺市場由Shopee主導(49%市場份額),Lazada(30%)和TikTok Shop(21%)緊隨其后。
過去3年,在海外布局的同時,以淘天集團為主的阿里國內電商業務也發生了不少變化。
去年“雙11”期間,在時任淘天集團CEO戴珊的帶領下,天貓核心主打“全網最低價”。而到了去年12月,新官上任的吳泳銘便宣布了淘天集團最新的組織決定,6位年輕的管理者被分別任命帶領淘天集團各關鍵業務,直接向吳泳銘匯報。吳泳銘同時對淘天集團提出要求:正視現狀,重新創業。
經過此次組織架構變動,技術出身的吳嘉擔任了重要崗位,少壯派站上“淘天”的舞臺。今年以來,在新領導班子帶領下,淘天集團正加大對用戶體驗、商家側方面的投入。
自今年9月1起,淘天集團開始對平臺上的交易收取基于確收GMV的基礎軟件服務費,7月,淘寶宣布優化“僅退款”策略,此外,本季度,淘天集團還取消和退還商家年費,并通過“全站推廣”提升商家經營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11”,“淘天”方面也不再一味“卷低價”,對“88 VIP”會員等中高消費人群的重視程度也水漲船高,與拼多多的低價路線進行差異化競爭。
不過,雖說“淘天”方面今年以來在GMV增長上有了一些進展,但CMR(客戶管理收入)的增長依然有限。根據阿里巴巴2025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國零售商業板塊的客戶管理收入同比增長2%,主要由于在線GMV增長。
在此大背景下,本次調整應運而生。
“時代快速進步,25歲的阿里巴巴仍要以創業的心態,不斷創新,以履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使命,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據了解,吳泳銘在這次發布的內部信中表示,中國和全球的電商業態都在進入新的時代,全球化的供應鏈能力、履約能力與消費者服務能力,將決定未來的競爭格局。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本次整合可以更快打通國內和國際電商,決策和執行效率將大大提升,協同發展和創新能力也將大大增強。
從阿里近期在電商業務上的動作來看,其在整合國內外電商上已經有所動作。
7月中旬,淘寶推出了“大服飾全球包郵計劃”,9月,淘寶出海戰略全面升級為“淘寶天貓出海增長計劃”,即之前僅向服飾商家開放,如今擴容至全行業商家均有機會。此外,9月,淘寶還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推出了英文版。
不過,這一業務還在早期試水階段,優勢或許在于可以通過整合供應鏈提升出海競爭力,將四散的資源聚合起來。據記者在今年9月了解到,淘寶服飾出海的項目是淘寶與阿里國際旗下零售電商平臺“貨盤打通”,商品除了通過淘寶海外版面向海外淘寶用戶銷售,還通過AliExpress、Lazada賣向全球多個市場。
阿里方面也表示,淘寶和1688背后有超千萬的中小企業,他們所代表的豐富、優質供給,在全球市場都極具競爭力,國內電商和國際電商的整合,意味著阿里電商業務將走向更廣闊的增量市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涵 攝
無論如何,通過整合國內與海外電商,阿里在電商業務上有了新故事可講。
此前,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曾對記者表示,對個別電商平臺而言,向海外尋求增量是彌補國內電商市場份額逐漸下降的一個手段。她分析說,現在物流基礎設施也能夠達到一個履約水平了,結合整體市場的情況看,電商平臺都在搶奪這個增量市場的機會。
與此同時,從本次調整也可以發現,阿里正在大力推動的不僅是電商業務內外整合,還有AI相關業務。
吳泳銘表示,電商業務和AI科技是集團最關鍵的發展方向。這次的內部信中,他表示:“AI方面,我們將持續加大投入,推動以AI為動力的生產力革命,完善AI基礎設施和配套支撐體系,堅持開源開放,在To B和To C領域持續地投入AI產品研發,把握住AI時代的機遇。”
今年以來,圍繞著AI,吳泳銘已經給出了許多關于未來的構想。
11月21日,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吳泳銘表示,過去一年,AI的To B和To C賽道都取得了一些進展,這些進展在消費端表現為用戶體驗的優化,在產業側表現為生產力的極大提升。他還表示,長遠來看,AI最大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在手機上做出一兩個超級App,而是推動各行各業的生產力變革。
“阿里巴巴在與產業伙伴共同探索的過程中注意到,AI的通用性加上行業領域知識和企業專有知識,正在逐漸構成專屬于每一家企業的超強智能體,由點成線、由線到面地解放企業的生產力。”吳泳銘認為,如果把AI定義為科技革命和生產力變革,就必須使用與之匹配的標準,給予其足夠的耐心和更持久的投入。
當前,AI在現實中還處于逐漸落地的階段。
阿里巴巴最新發布的財報中提及,聚焦“云+AI”一體化發展,阿里云商業化收入增長加速,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值得關注的是,基于公共云的雙位數增長驅動,AI相關產品收入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3位數同比增長,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89%。
今年的“雙11”反映出電商世界正從“內卷”逐漸走向“競合”,發展到一定高度的本土電商行業“下一步往哪走?”這也成為了不少業內外人士關心的問題。通過大刀闊斧地成立電商事業群,阿里講出了新故事,目前來看,這一新故事的前景或許不僅關系阿里的前途,也將深度影響著電商行業的未來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