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2024-11-23 09:19:52
11月17日下午,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業界大咖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的專家學者齊聚中財學術會堂,圍繞數智時代的財經傳播及復合型財經人才培養展開探討。此外,還舉行了新質生產力主題優秀財經報道案例征集活動啟動儀式和財經媒體社會責任共識倡議發布儀式。本次論壇旨在探討數智時代的財經傳播和人才培養,推動業界與學界的深度聯結。
11月的北京,丹桂飄香。中財校園,百年銀杏換金甲,秋意正濃。
11月17日下午,一場傳媒人的思想盛宴正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激烈碰撞。來自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業界大咖,與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數智時代的財經傳播暨復合型財經人才培養展開熱烈探討。
論壇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產品與產業工作委員會主任任勇、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白彥鋒和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劉雙舟分別發表致辭。
任勇表示,當今時代,AI與傳媒的結合愈加普遍,為財經傳播帶來變革。人工智能技術在多模態、信息感知、數據挖掘、分析處理、可視化呈現等方面發揮應用價值,極大提高了財經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準確度,為財經媒體精準把握輿論導向、有效實施預期管理、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
白彥鋒結合本校研究生院人才培養建設實踐,提出“人才培養要雙輪驅動”。他表示,當前既要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同時也要解決“卡嗓子”的問題。
白彥鋒表示,過去,我們常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似乎又回到了這樣的年代,大家更加重視理工人才的培養,強調硬科技。但他對此并不完全茍同。在他看來,我們的人才培養還是要雙輪驅動,離了誰都不行。
劉雙舟在致辭中表示,數智時代的到來,不僅重塑財經傳播新格局,也對培養財經新聞傳播人才形成挑戰。他表示,作為財經新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財經傳播領域的教育和人才培養,積極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模式。
“我們新聞專業人才培養始終緊跟時代步伐。”劉雙舟介紹道,學院新聞專業課程設置緊密圍繞財經、傳媒和現代數字技術三大領域,將經濟學、管理學的深厚底蘊和新聞傳播學敏銳視角有機融合,同時融入數據分析、智能傳播等數智時代必備的知識模塊,“我們的畢業生除了去黨媒央媒和主流財經媒體外,相當一部分奔赴國央企、銀行與非銀機構從事黨建、文宣工作,近年來我們也把面向資本市場進行信息披露的‘董秘型’人才培養作為一個新的增長點。”
論壇中,來自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新聞工作者來到現場并發表主旨演講。
原《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主任馬興宇就在校生如何在數智時代下進入學習角色、職業角色,提出五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建議同學們追求學習高度,特別是政治高度,保持對政治類課程的高度興趣;二是知識面要寬,做復合型人才;三是建立自己的專業優勢;四是在精度方面下功夫;五是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呂學武表示,盡管現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有聚光燈,但是人云亦云吸引不了人,媒體人的提問能力依然重要。“最好的訪談主持人就是能和嘉賓形成溝通交流。所有好的訪談節目都是話題逐漸深入,看著非常過癮。包括現在新媒體做的好的公眾號,都是垂類媒體,就是在某一領域掌握非常深,非常有特色。”
央廣網副總編伍剛表示,一直以來,央廣網始終踐行媒體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四力”,提升傳播力、影響力、引領力、公信力,媒體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沒有變化。“我們推出的品牌IP‘看丹觀察’也是結合網民的聲音,用網民正能量引導網民,圍繞網上正能量進行熱點疏導。”
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表示,央國企“求賢若渴”,對新聞傳播領域的人才需求非常強烈。他歡迎在座中央財經大學的莘莘學子,帶著新理念、新能力、新視野參與國資央企新聞宣傳和輿論品牌文化建設戰線的工作。
面對時代變革,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寄語未來的財經人。他認為,財經人始終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和瞭望者,新聞理想和情懷不能改變。財經人也是財經事件的平視者、財經領域專業的深耕者、面向新事物的學習者、財經行業創新者和觀點提供者。
聞達表示,傳統媒體確實面臨諸多的挑戰,特別是技術所帶來的沖擊。當危機面臨的時候,我們只有主動化危為機、迎接挑戰,媒體才會迎來真正的升級。
回顧近三十年來傳統媒體的發展歷程,華夏時報社執行總編輯張志偉表示,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創新,媒體格局、傳播形式隨之發生深刻變化,也對財經媒體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F如今,財經媒體主要通過三種主流競爭模式發展自身影響力,分別是流量派、技術派和生態圈派。
談到《華夏時報》的發展方向,張志偉表示,《華夏時報》主要有兩大定位,一是中央級主流財經媒體,二是公益報道第一媒體。“作為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管主辦的中央級綜合性主流媒體,把公益大旗扛起來,這是《華夏時報》理所應盡的職責。”張志偉說道。
他表示:“每次來中財都很有感慨,一進校園,吞吐大荒的雕像,敦厚又不失張力。”這同樣也是張志偉對中財學生的理解:有堅實的基礎、有向上的精神。他希望,未來中財學生走出校園,依然能夠秉持這樣的風格,扎實研究,不斷厚重自己的才學,并且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成功舉行新質生產力主題優秀財經報道案例征集活動啟動儀式,以及財經媒體社會責任共識倡議發布儀式。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李愛民與到場嘉賓代表共同啟動了新質生產力主題優秀財經報道案例征集活動。
數智技術驅動下的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關鍵力量,也成為國家決策高度關注的領域。據悉,此次活動將邀請國內主流黨央媒和財經媒體共同參與,以新質生產力報道為鮮明選題取向,匯集優秀案例進行匯編,作為前沿實踐成果進入課堂,同時依托中央財經大學在財經和傳媒領域的師資力量深入系統進行研究,提煉出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實踐經驗,也帶動更多財經媒體豐富相關報道視角與題材。
文化與傳媒學院新聞系系主任陳端作為論壇主持人介紹了本次案例征集的細節:征集時間橫跨兩年,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止。入選作品要能夠敏銳捕捉到新質生產力領域動態涌現出的核心問題,選題具有新聞價值,同時能夠深入新質生產力內在機理優化報道策略。
論壇中,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新聞系和傳媒茶話會共同發起財經媒體社會責任共識倡議,教師代表莫林虎教授宣讀了倡議書。倡議書包含了“堅守信息真實,筑牢信任基石”“保護數據隱私,維護信息安全”“預警市場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弘揚財經倫理,引領行業新風”“服務公眾利益,傳播正向價值”五部分,這些倡議也體現出數智時代財經報道社會責任的新內涵與新邊界。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劉燦國表示,作為業界、學界廣泛關注的微信公眾號,傳媒茶話會贏得了大家的尊重,也吸引了包括官媒、大型民營企業等在內的廣告投放。他認為,這些都與傳媒茶話會的價值觀分不開,“第一條,讓媒體人更有尊嚴。第二條,與媒體人一起向善。第三條,堅持改革開放。這就是我們至死不渝的價值觀。”
“我們將持續把數智技術的賦能能力轉化為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新動能。”論壇尾聲,陳端表示,“當前數智時代浪潮洶涌澎湃,如同潮水一般不可阻擋的力量,深刻重塑著財經領域的格局。我們堅信本次論壇匯集每一份智慧如點點繁星,將照亮我們人才培養的未來之路,希望在座學子以本次論壇為契機,跟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各位嘉賓朋友深化后續交流合作,攜手共進,以傳播為翼,以人才為基,共同書寫新的發展篇章。”
記者:李明會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