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25 21:10:53
1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2024數據資產管理峰會(DAMS2024)上表示,自國家出臺《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來,數據產業發展迅速。他建議,要構建創新型數據產業體系,將數據資產與制造業結合起來。
每經記者 陳植 每經編輯 馬子卿
作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進程的新興資產類型,數據資產正日益成為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
11月2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在當天舉行的“2024數據資產管理峰會(DAMS2024)”的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國家相關部門出臺《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數據二十條”)后,數據產業發展相當迅速。
“‘數據二十條’有一個特點,就是通過確認持有權、制造權和經營權,把數據產權的經營性質定下來。有了這個原則,大家才可以動,才可以考慮數據怎么流通、交易、估值、增值等。”他指出。為了讓數據在所有權不動的情況下讓數據流通起來,過去兩年國家建立了相關法律框架與政策體系,將數據權利的歸屬、定義、估值、收集、生產交易都建立起來。
與此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明確各個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在數據方面的權利與責任,推動地方政府的公共數據開放。
2023年8月,財政部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把數據的會計準則定下來,為它的估值、發展,價值定位和未來增值等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外,國家數據局發布了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開展國有企業的數據估值,特別是電力系統、能源系統都開始嘗試數據資產的戰略性運用,民營企業也在認真積極考慮所持有的數據資產如何發展。
朱民向記者指出,在這個基礎上,國家還建立了相關數據資產監管體系,包括數據采集、隱私保護、安全、交流、流通等一系列法律框架,這是一個了不得的創舉,是人類歷史與經濟史的創新性發展。
在他看來,隨著數據資產相關配套措施與法律框架的日益完善,數據金融化征途“走得相當快”。
“過去兩年,我們看到很多數據資產抵押,甚至出現數據資產保理、數據資產投資,數據資產抵押等業務。尤其是數據資產和實體資產的結合,融資價值的互相增強,形成實體經濟增強數據資產的價值,數據資產增強實體經濟的價值的新金融業態,前景非常廣闊。”朱民指出。尤其在去年8月財政部出臺數據入表會計準則后,數據的金融化征途“相當快”。比如,上海的數據交易所已開展數據資產打包、處理、定價、掛牌、交易等,且數據資產可以進入流通和生產領域。
朱民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國家政府部門積極鼓勵地方政府開放公共數據與授權經營,地方政府將成立自己的數據公司對公共數據授權經營,將在公共數據使用方面出現不同的模式,包括點對點的交易,點對行業的交易,行業對點的交易等,也有完全放開的公共數據競標、采集、估值與使用。
但無論采取哪種模式,公共數據對企業未來運營有著重要意義。比如,交通數據、低空數據、城市公共服務數據,對實體產業精準化發展和挖掘客戶有著很大影響。
“在這個基礎上,數據資產管理鏈、供應鏈、產業鏈開始興起,市場會出現一批數據戰略咨詢企業,幫助企業進行數據定義、數據定位、數據管理、數據入表、數據估值等方面的咨詢,一批會計公司開始做數據入表,一批科技企業開始參與數據生產,一批平臺企業開始做數據的流通交易,包括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數據交易所做數據掛牌,通過合法的法律所有程序推動數據資產掛牌、經營和交易,令數據在法律界限明確、估值明確、安全邊界完善的應用下得到友善的使用、溝通和交流。”他指出。目前,上海已設立數據海關,境內數據可以通過數據海關走出國門,國外數據可以通過海關“進來”,所以整個數據產業鏈正日益形成。
“目前,我們正思考與提出要構建創新型數據產業體系,要把數據資產產業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新能源、經濟社會等并列作為國家重大新型產業體系,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智能社會里,數據是基礎。”朱民強調說。目前,一系列圍繞如何構建中國創新型數字產業體系的政策正在籌劃與陸續發布。
朱民向記者表示,隨著數據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要構建中國創新型數據產業體系,相關機構、企業與政府部門還需做好兩件事,一是讓數據更好地與科技結合,二是需要讓數據更好地進入“生產函數”。
朱民表示,“數據資產掛牌交易很重要,但光有掛牌交易是不夠的,因為在數據資產掛牌交易后,最重要的是讓數據進入生產領域與生產函數,讓它變成真正的生產力,讓它生產出‘更多的財富’。所以要讓數據進入生產函數、進入物質生產領域,特別是中國制造業領域。當前,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的30.3%,是美國、日本、德國和韓國的總和,保持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就是走向數字化,把數據資產和制造業相結合。”
此外,我國擴大內需,建立以國內消費市場為主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服務消費會成為未來的重要驅動力。隨著我國人均GDP持續增長,我國越來越需要發展服務消費,包括教育、醫療、文娛、旅游、文化等。未來數據將在這些服務產業發揮相當重大的作用,特別是我國仍缺乏工業服務企業,發展工業服務企業是中國制造和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方面。這也是數據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領域。
此外,朱民指出,將數據用起來,我國的“碳中和”也將呈現重大發展。
在他看來,“碳中和”的基礎是數據。在整個“碳中和”過程,以往都是從碳總量的消耗與碳效率兩個指標進行管理,這是從能源角度估算出來的,未必精確,所以要轉向以碳排放管理與碳排放密度管理的“碳中和”體制,因為到2030年“碳達峰”后,我國的碳排放量只能“往下走”,所以必須進行碳管理,而碳管理的核心是數據。這是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
朱民強調說,我數據資產產業的崛起,有著三大原因。一是人類正走向智能社會,智能社會的三大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數據,我國是數據大國,如何用好中國數據是中國發展的戰略,所以數據是我國經濟新增長點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隨著外部環境變化,我國在科技時代就需要用好自己的數據,三是中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需要數據廣泛應用的支撐。
“因此,構建一體化的數據資產交易體系與生產體系就變得特別重要。在未來的世界里,實體經濟價值將會與數據價值相互連接在一起、相互加強。實體經濟會加強數據生產、加強數據價值,數據價值會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實力,兩個彼此促進相互增強的混合產品將會出現在交易市場,成為數據世界的新業態。”朱民認為。
朱民指出,在國內數據資產產業發展過程中,上海還可以發揮三方面優勢。一是上海率先落實數據確權,且將數據確權與知識產權連接起來,解決數據流通環節最難的一個步驟,并通過交易所實現了數據交易流通;二是上海數據交易所圍繞數據確權、估值、流通、掛牌交易提供一條龍服務,并能根據數據價值的不斷變化提供相應的跟蹤服務,可以解決數據流通環節的不少挑戰,提升數據流通使用效率;三是上海的數據海關可以推進數據跨境雙向流通,與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
記者注意到,在峰會期間,《共建全球數據資產市場上海宣言》正式發布,將聚焦互聯全球數據資產市場、配置全球數據要素資源,倡導數實深度融合、釋放數據資產價值,發揮上海在全球數據資產市場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共同推動全球數據資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