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4-11-29 20:37:32
前不久,四川省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科技城新區分局辦證大廳迎來了一對年輕的自主創業者——大學生小謝和小劉。他們計劃在城區人流集中的地段,根據早、中、晚三個時段的消費和品種需求,與賣早餐的老陳共用一個經營場所和設施設備,開設各自的小餐飲店,分別取得各自食品經營許可,在不同時段獨立經營米粉、快餐和燒烤,節約投資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設施。
這種分時共享的經營模式雖然新穎,現行法律卻規定同一經營場所只能申領一個食品經營許可證。“這樣的模式有助于大學生在資金和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創業,但是許可證的申領主體及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劃分成為棘手難題。”綿陽科技城新區市場監管分局工作人員表示。
面對餐飲經營共享新業態的出現,綿陽市市場監管局沒有回避這一新問題,而是用“放得活”“管得住”的工作思路,精準扶持不同經營主體發展。依托市場監管總局的“服務+監管”工作理念,多科室聯動研討,以“一定二扶三治”策略,成功破解餐飲經營共享新業態辦證難及后期食品安全監管難題,開啟了四川省餐飲食品共享經營監管新模式。
界定辦證主體,全程跟蹤指導辦理
餐飲分時共享經營,簡而言之,是指通過平臺化、集約化的方式,將多家餐飲企業或個體經營者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同一場地早中晚分段經營共同開拓市場,盤活資源,帶動就業。
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組織業務骨干和律師等多方參與,共同探討達成共識。三種經營項目均為熱食類,比較相近,風險相對較低,實施共享經營模式許可是可行的。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經3個共同經營者協商,由設施設備投入者為主體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協會指導三者簽食品安全責任合同,各自獨立經營,共同履行食品安全責任義務,對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法定代表人負責,形成了責任晰、風險共擔、相互監督、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老陳他們在綿陽市場監管“證照智能導辦平臺”上提交了資料,很快申領了“新”證。
扶持服務并重,兜底食品責任安全
“這種新的共享模式,對于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我們將加強跟蹤指導,建立食品安全員聯絡機制,幫助他們盡快走入軌道。”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科技城新區分局局長蔣平說。
在促進餐飲共享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和穩定就業時,市場監管部門采用上門服務,靠前服務,貼近需求服務,實現企業開辦和經營全面提速。
監管部門指導經營者分別配備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根據不同經營項目擬定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清單,實現食材采購、加工制作、物流配送等環節的相對獨立,建立獨立的經營臺賬,形成了共享與監督的有機融合,遵循統一食品安全底線。指派1名監管人員為定向聯絡員,只要經營者有困難和需求,隨叫隨到,直接上門幫扶。
發揮綿陽市食品安全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對這種新的經營模式,建立了食品新業態新模式備案制度,加強跟蹤指導,定期舉辦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幫助從業者提升專業素養和安全管理水平,健全行業規范和自律機制。
對餐飲共享經營主體新業態,通過政策引導、“名特優新”申報、資金補助等扶持方式,開展評估餐飲食品共享經營業發展成效。
這種共享模式“合”在一起了,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責任怎么分擔?又由誰來兜底?
據了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和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識別和控制潛在的食品安全風險,提高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面對日益凸顯的食品安全風險,行業協會引導餐飲共享經營主體積極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分擔安全風險。
創新治理手段,加快餐飲行業發展
市場監管部門面對餐飲共享經營主體新業態,實施法治、數治與共治相結合的治理模式。激發社會各界參與餐飲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治理法制化。加強餐飲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培訓,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自覺性。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懾。
治理數字化。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數字化監管,開發“綿州食安通”監管平臺,餐飲食品企業場所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實現遠程監控和實時預警。對食品經營、消費等全鏈條的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食品安全風險。定期組織“餐飲”主體及其監管部門進行食品安全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共治格局化。建立由政府、企業、消費者、媒體等多方參與的餐飲食品安全共治機制,通過招募志愿者、外賣小哥食品安全哨兵、社區網格員等社會力量,擴大食品安全監管力量。設立食品安全投訴有獎舉報信箱和郵箱,征集食品安全有獎舉報,注重媒介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注食品安全熱門話題,增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感。
據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相關部門介紹,綿陽市市場監管局破解分時共享經營模式難題,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大局,助力產業發展,是全省踐行監管為民理念,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服務型監管新模式的一個縮影。四川的創新舉措,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經營方式,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餐飲選擇,更為全省打造安全、健康、和諧的餐飲消費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