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1 08:58:50
每經AI快訊,12月1日,國家安全部官微發表文章稱,大數據時代,信息在網絡空間發布、傳播渠道愈發豐富多樣。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敏感信息在未經脫密處理、未經風險隱患評估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公開傳播,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獲取開源情報的重要來源,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開源信息通常指公開可獲取的合法信息資源,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媒體帖子、網絡論壇討論、博客文章、新聞報道、衛星圖像等。這些信息來源廣泛,獲取成本低,且往往包含大量有價值的數據和情報,可能成為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網絡竊密的重要來源。開源信息的公開性和易獲取性使得敏感信息容易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所利用。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將碎片化、模糊化數據匯聚在一起,通過大數據關聯分析,就可對目標實施精準、持續、穩定的信息追蹤,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情報,這使得保密工作面臨著更大挑戰,需要采取更加嚴密有效的措施來防止信息泄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