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00:14:05
12月6日,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的中國主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將在蓉舉行。當峰會時隔五年重回成都,上市公司的聚會點也隨之轉移。能聚集到近1/10的A股上市公司,更是因為這座拼搏奮進的城市——“期待在成都走走看看,尋求商機”,有上市公司高管如此說道。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17046
這兩天,400多家上市公司的代表陸續抵達成都。這個數據,幾乎是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十分之一。
眾多董事長、總經理、董秘親自帶隊前來,企業所屬行業也橫跨了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網聯等不同領域。
他們相聚成都,是因為一場會——12月6日,由成都傳媒集團旗下的中國主流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上市公司峰會”將在蓉舉行。
當峰會時隔五年重回成都,上市公司的聚會點也隨之轉移。
能聚集到近1/10的A股上市公司,更是因為這座拼搏奮進的城市——“期待在成都走走看看,尋求商機”,有上市公司高管如此說道。
近來,成都可謂企業和資本的“寵兒”。9月至今,十余家企業官宣在成都“落子”布局,其中包括多家世界500強和“專精特新”企業。
當然,成都也拿出最高禮遇。作為西部唯一的經濟中心,成都把健全工業立市制造強市體制機制擺在首要位置,加快構建“支柱+新興+未來”的現代化工業體系。以產業強經濟,以產業謀未來。
企業、資本與成都為何雙向奔赴,這場峰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
資本市場是服務科技創新、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
在9月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指出,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總體是著眼于“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目標,進一步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數據顯示,2023年成都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555.6億元,比上年增長6.0%。截至2023年底,成都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48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17家,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8家,蟬聯中西部第一,躍居全國第一方陣。
今年“加碼”成都更是成為新風向。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31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包括戴爾、騰訊等,這些企業都是成都機遇的最佳“代言人”。
此次參會的嘉賓亦有所感??拼笥嶏w公眾溝通部總監范妍妍表示,“成都經濟活躍,產業發展多元,尤其在高新技術領域表現突出。成都是西南地區的重要樞紐,國際化程度高,營商環境優越,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
藥師幫公關總監戴晶晶也提到,成都有著蓬勃的發展活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經濟方面,成都兼具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資和企業入駐,產業體系也非常多元化。“隨著持續的科技創新和政策的支持,我相信成都將會在未來展現出更大的競爭力,值得期待。”
據悉,此次來蓉參會的40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級別的嘉賓就有40多位,眾多上司公司高層表示,希望在成都此次大會上交流溝道,更期待在成都走走看看,尋求商機。
眼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制造、生物技術、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領域的布局正在全球展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前謀劃顛覆性、變革性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公開報道顯示,今年以來,“經濟大省”“萬億城市”密集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截至10月,至少已有11份關于未來產業的行動方案/實施意見出爐,幾乎與過去五年的支持力度相當,爭先布局競速未來的趨勢愈發明顯。
從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未來產業從“播種”到“出苗”,孵化周期長、培育風險大,天然需要資金密集投入、長期投入,也比其他產業更需要耐心資本的支持。而一旦跨越過起步期,它將呈現出顯著的裂變成長效應和先發鎖定效應。
瞄準未來產業,此次峰會分別設立了“2024數智科技大會”“2024生物醫藥大會”。以生物醫藥為例,作為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結合體,被譽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是全球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成為各地競相布局的“賽道”。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產業迅速崛起,已經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版圖的重要一極。從去年新增的上市企業來看,醫藥健康正是成都上市“軍團”成長壯大的新增長極。
將時間拉長,過去兩年,成都共攬獲13家上市醫藥企業,醫藥健康領域的上市企業累計達到22家,總市值超過2000億元,占全市的15%左右。
不只是新興產業、新興賽道,此次峰會還特別設立了一場“2024中國未來產業園區與城市IP進化思享會”。特別邀請到來自上海張江、蘇州工業園區、武漢經開區、常州高新區、宜賓三江新區、青羊經開區、東莞等優秀的園區代表。
自“新質生產力”于2023年9月被提出以來,中國科技產業創新再度提速。圍繞“國家所需”,成都正對準產業園區,大力推進“工業立市”“制造強市”,最大程度發揮“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這一功能。
作為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的主要承載地,園區通過技術溢出和產業鏈延伸,加速了城市產業結構優化,提升了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城市形象的新IP。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蘇州等塔尖城市均將園區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增長極。
在這場國內外爭相布局的競速賽中,各地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如何因地制宜各展所長?在即將進入2025之際,若能對各地未來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一次相對全面的“摸底”,將有助于各方厘清現狀、明辨優勢、把準方向、凸顯特色,從而一起“爬坡過坎”,攜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基于此,12月6日,思享會現場還將發布由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與火石創造聯合構建的“2024產業園區‘未來力’指數”,通過全新的視角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對全國931家產業園區進行綜合評估,深剖中國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潛力,以園區為“尺”,衡量未來產業聚集度,以未來為“度”,求解園區進化方向。
盛會即將啟幕,機會就在眼前。企業的聚集代表一種認可,將吸引更多資源要素“近悅遠來”,共同營造出一種新的發展活力,任誰也不能錯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