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17:24:04
12月以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紛紛加入不良貸款“轉讓潮”。據悉,中信銀行公示了一項個人消費及經營性貸款轉讓項目,起始價僅為未償本金的1.1折。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編輯 馬子卿
12月5日,中國銀行和北京銀行先后在銀登網掛牌轉讓不良貸款。記者注意到,12月以來,包括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掛牌轉讓不良貸款,涉及房地產貸款項目、個人消費及經營性貸款項目等。
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37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6%,較上季末基本持平。
以建設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項目為例,未償本金約4.99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680天,轉讓方式為線上公開競價,起始價1.6億元,加價幅度10萬元。起始價是未償本金的3.2折。
個人不良貸款方面,以中信銀行為例,其公示了一項個人消費及經營性貸款轉讓項目,共計889筆,未償本金總額約0.79億元,轉讓方式為線上公開競價,起始價約0.087億元,加價幅度5萬元,起始價是未償本金的1.1折。
今年四季度以來,銀行加速出清不良貸款。剛剛步入12月份,就有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大連銀行、江蘇贛榆農商行、甘肅涇川農商行等多家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掛牌轉讓不良貸款。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表示:“年底往往到了不良處置的沖刺階段,機構加大力度旨在完成不良處置相關目標,為來年輕裝上陣奠定優良根基。”
記者注意到,11月29日,銀登網發布公告稱,由銀登中心起草的《不良資產轉讓業務主協議》正式向市場機構公開征求意見,將對不良資產轉讓涉及的核心要素進行規范定義,對業務主要流程環節涉及的有關事項進行約定。
“《不良資產轉讓業務主協議》作為范本文件,有助于明晰交易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蘇筱芮告訴記者,目前,銀行機構采取不良轉讓試點的方式多樣,包括不良資產轉讓試點、不良ABS、不良收益權轉讓等,銀行需根據各類手段的不同特征及自身轉讓需求進行綜合決策。
據了解,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自2021年開啟。2021年初,為進一步防范化解不良貸款風險,創新不良資產處置手段,原銀保監會印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準予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試點開展零售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2022年底,《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開展第二批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明確試點要求。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成交的總金額同比翻倍,背后由多重因素構成,一是銀行機構不良貸款高效處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二是前期不良貸款轉讓試點情況較好,機構更傾向于選擇通過此類途徑來實施處置,三是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參與機構名單仍在持續擴容,有更多機構加入公開處置不良的行動中來。
銀登中心2024年第三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掛牌數量分別為86單、224單和288單,呈加速出清趨勢。前三季度成交規模為1276.3億元,同比增長106.99%;其中,三季度成交規模為645億元,同比增長56.82%、環比增長50.35%。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279613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