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931家產業園區“摸底”,誰在改變城市未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6 15:51:16

    從“立足地”來看,“未來力”Top30園區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廣州、武漢、蘇州、常州等14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各有7個產業園區上榜,成都、杭州分別以4個、2個產業園區緊隨其后。

    每經記者 淡忠奎  余蕊均    每經編輯 楊歡

    Agiawqnpni1733401103817.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353202

    “未來產業”風口已至。

    今年3月,“未來產業”被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經濟大省”“萬億城市”密集出招,截至10月,至少已有11份關于未來產業的行動方案/實施意見出爐,幾乎與過去五年的支持力度相當,爭先布局競速未來的趨勢愈發明顯。

    在這場國內外爭相布局的競速賽中,各地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到刀刃上,如何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在即將進入2025之際,若能對各地未來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一次相對全面的“摸底”,將有助于各方厘清現狀、明辨優勢、把準方向、凸顯特色,從而一起“爬坡過坎”,攜手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12月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中國未來產業園區與城市IP進化思享會”在四川成都舉行,以“象由“新”生乘勢而進”為主題,匯聚來自政界、學界、企業界的重量級嘉賓,充分展現中國城市培育壯大未來產業的所思所想所為,共尋未來產業園區崛起之路。

    會上,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與火石創造聯合構建的“2024產業園區‘未來力’指數”(以下簡稱“未來力指數”)正式發布,以園區為“尺”,衡量未來產業聚集度,以未來為“度”,求解園區進化方向。

    通過近千家園區數據解答,究竟上一階段城市競速賽況如何?當下既定城市格局是否可能被改寫?誰又將作為“黑馬”成功突圍?

    什么是“未來力”

    中國自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即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上日程,此后,“未來產業”一直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納入考量范疇。到2021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前瞻謀劃未來產業”,這是“未來產業”作為一個專用詞組,正式寫入頂層設計。

    此后幾年內,國家對于未來產業的范疇進行了多次部署,直到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給出了相對明確的釋義:

    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同時明確了六大重點發力方向,包括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

    區域賽道上擠滿了“競速者”,早在2017年末,杭州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杭州未來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技術、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作為重點方向發展。此后在2022年迎來布局高峰期,截至目前已有超過20個地市出臺相關專項政策。

    從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看,未來產業從“播種”到“出苗”,孵化周期長、培育風險大,天然需要資金密集投入、長期投入,也比其他產業更需要耐心資本的支持。而一旦跨越過起步期,它將呈現出顯著的裂變成長效應和先發鎖定效應。

    園區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承載了“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所謂產業園區“未來力”,即是從園區的維度衡量未來產業的聚集程度和發展潛力,包括企業聚集度、創新聚集度和資本集聚度三個一級指標:

    基于頂層設計錨定的重點布局方向和地方實踐數據的可得性,報告選取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纖維及復合材料、新型儲能、商業航天、合成生物等六個代表六大未來產業方向重點發展的細分賽道,對全國931家產業園區進行評價。

    最終得出2024產業園區“未來力”綜合指數,該指數著眼產業園區在六個細分賽道上的資源聚合能力和發展潛力,數值越高代表未來競爭優勢越強。

    30強園區“花落”誰家

    截至2024年10月,931家產業園區中,“未來力”綜合指數得分最高的是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77.29),與排在第二、第三位的中關村科技園區大興亦莊園(52.91)和張江高科技園區北區(43.96)共同組成“第一方陣”。

    “第二梯隊”包括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廣州科學城、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光谷生物城四個園區,“未來力”綜合指數均在30以上。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杭州未來科技城、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也憑借各自特色躋身前十,表現較為突出。

    從“立足地”來看,“未來力”Top30園區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廣州、武漢、蘇州、常州等14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各有7個產業園區上榜,成都、杭州分別以4個、2個產業園區緊隨其后。

    一方面,“塔尖城市”當前在六個細分賽道上的表現說明,園區所在城市經濟基礎、科創實力、產業條件對“未來力”具有顯著的支撐作用,園區“未來力”一定程度上投射了城市“未來力”。同時,長三角作為“萬億城市”最密集的區域,此次共有14個產業園區“跑到”前列,爭先布局未來的氛圍非常濃厚。

    當然,城市逐夢未來,必然要靠這些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的“未來企業”共同筑造,日積月累,從“小不點”成長為“大塊頭”。火石創造產業數據中心顯示,931家園區中,共有41個園區的數量超過100家,占到“未來企業”總量的56.64%。

    從城市分布看,北京、上海分別斬獲13家、12家,深圳、成都、杭州各有3家、3家、2家,廣州、重慶、南京、武漢、合肥、西安、石家莊、襄陽各有1個園區代表。

    細分賽道以“特”爭先

    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也正是產業園區進化的方向。在新一輪未來產業的競速中,應該“四面出擊”還是“以特爭先”?

    從TOP10園區來看,園區布局未來產業各有側重,只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接近“六邊形”,同時中關村科技園大興和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在六個未來產業賽道上表現也相對均衡。


    TOP10園區六大細分賽道表現雷達圖

    “特色型選手”中,光谷生物城、深圳灣科技生態園、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分別依靠在合成生物、生成式人工智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的強勁表現,均以單項第二的成績推高綜合得分,最終躋身“未來力”TOP10之列。

    這也說明,布局未來產業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集中力量,以特色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容易突出重圍。即便是全能型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也是從2021年就開啟分園改革提升,“1個分園布局不超過3個主導產業,1個細分領域布局不超過3個分園”。

    通過創新鏈、產業鏈和園區鏈的優化重組,中關村科技園區在多個未來賽道表現突出。數據顯示,首批23家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已經覆蓋海淀園、昌平園、亦莊園等11個分園,年產值超7000億元。

    “未來力”TOP30園區,幾乎都產自“萬億俱樂部”。這些“有能力”的城市對未來產業的發力方向有共識,但起跑時間有先后、用力大小也有差別。作為超大特大城市中最早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城市,杭州未來科技城、錢塘芯谷、杭州江北科技園均在未來產業賽道有不俗的表現。

    常州近年來在新能源產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群,練就一身“無中生有”的本領,也最先捕捉到石墨烯新材料變革的機遇,2011年就引進兩個石墨烯研究團隊,隨即決定建設以先進碳材料產業為特色的常州西太湖科技園,2014年全國首個“國字頭”的石墨烯產業化基地落戶于此,在2024產業園區“未來力”指數(纖維及復合材料)中位居全國第3位,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在搶占未來制高點的競賽中,產業園區如何順應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城市的選擇和行動至關重要。

    可以預見,產業園區未來將通過淘汰低效產能、引入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區域間的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各地應盡快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謀劃“更高更強更具競爭力”的未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未來產業 城市 產業園區 產業園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