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8 12:57:52
央視記者當地時間12月7日獲悉,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于4日遭槍殺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于6日晚宣布,懸賞5萬美元,以獲取能夠逮捕和定罪槍手的信息。
每經編輯 段煉
央視記者當地時間12月7日獲悉,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于4日遭槍殺后,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于6日晚宣布,懸賞5萬美元,以獲取能夠逮捕和定罪槍手的信息。
有視頻顯示,槍擊案發生后,槍手騎自行車進入了中央公園,隨后搭乘出租車前往一個巴士站。該巴士站提供往返新澤西的通勤服務,以及前往費城、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的長途巴士路線。
目前,警方仍未查明槍手的身份、下落或作案動機。調查人員正在調查槍手是否可能為對這家保險公司不滿的員工或客戶。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警方全城大搜捕未果
美國聯合健康集團旗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布萊恩·湯普森4日清晨在紐約市曼哈頓遭槍擊身亡。聯合健康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保險服務提供商之一,在美承保客戶超過4900萬人,去年收入超過2810億美元。湯普森本人去年年薪10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416萬元)。
案發時湯普森孤身一人,沒有保鏢陪同。槍手作案視頻被監控攝像頭全程記錄。他開槍后步行離開,隨后騎電動自行車進入中央公園后失去蹤跡。紐約市警方展開全城大搜捕,動用無人機和警犬搜查中央公園等地,懸賞最高一萬美元征尋線索。
△警方公布槍手容貌,嫌疑人看似面露笑容
據法新社報道,紐約市警察局發言人稱,“將動用全部資源”追捕嫌疑人。5日傍晚,警方公布的監控視頻截圖首次暴露槍手真容,其中一張看似面露笑容。據美聯社報道,這一截圖來自曼哈頓上西區一家旅店。警方5日上午接到線報后搜查了上西區至少兩家旅店。據信槍手入住旅店時使用偽造的新澤西州身份證件。
這名槍手為白人男性,身著帽衫、頭戴滑雪面罩,攜“醒目”灰色背包。紐約市警方說,槍手作案時手槍一度卡住,但他迅速排除故障繼續開槍,顯示槍手熟練運用武器。
據要求匿名的警官向美聯社披露,警方掌握的最新線索是槍手可能于上月乘大巴車抵達紐約,該車始發于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警方希望通過這一調查方向確定槍手身份。警方5日早些時候公布的案件相關證據包括現場附近垃圾箱里的水瓶和能量棒包裝,由槍手在作案前不久購買,已送交實驗室鑒定指紋等生物信息。
因醫保糾紛遭報復?
多家巨頭撤下官網高管照片
槍手在紐約市中心繁華街道公然作案并成功逃脫,震驚全美。據路透社報道,這一案件激發美國民眾“探案”熱情,社交媒體涌現數以百計相關帖子。有人放大警方公布的監控視頻,試圖識別作案所用手槍;有人查找槍手背包的品牌;有人以槍手租用的電動自行車數據推斷逃跑路線。紐約市警方接到大量線報,但其中不少查無實證。
截至5日,紐約市警方認為這起案件“有預謀和針對性”,但未確認槍手作案動機。不過,要求匿名的警官向美聯社披露,案發現場留有多枚9毫米口徑子彈彈殼,上面有記號筆寫下的“拒絕”“爭辯”“罷免”等詞。據媒體分析,這與美國保險企業常用的“延遲”“拒絕”“爭辯”話術類似,意指延遲給付保險金,拒絕理賠并堅持解釋相關舉措的正當合理性。
路透社記者嘗試聯系2010年著書《延遲、拒絕、爭辯:保險公司為何不理賠而你能做什么》批評美國保險業的作者,但這名法學教授拒絕置評。湯普森的妻子在案發后告訴媒體,湯普森曾受過威脅,具體原因可能與醫保有關。
美聯社報道,美國民眾的醫療負擔在世界名列前茅,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等美國醫保企業常因拒絕理賠或復雜化相關程序而遭患者詬病。今年10月時,國會參議院發布報告,指認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等三家企業近年來對特定醫?;颊呔芙^理賠的案例激增。法新社說,美國輿論普遍懷疑,槍手因醫保糾紛而報復。
據路透社報道,湯普森遭槍擊身亡引發美國保險業界對高管人身安全的擔憂。聯合健康集團和另一保險巨頭CVS公司4日和5日先后撤下了企業網站的管理層團隊人員照片。
聯合健康股價暴跌
市值2天內蒸發超40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聯合健康集團在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列第8。
事發后,聯合健康股價連續兩天大跌超5%。截至6日收盤,聯合健康股價報收549.62美元,總市值5058億美元,兩天蒸發超5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70億元)。
而就在事發前一天,當地時間12月3日,聯合健康發布公告稱,預計明年調整后每股盈利將介于29.5至30美元之間,市場預期為29.89美元;營收將介于4500億至4550億美元之間,營運現金流將介于320億至330億美元之間。集團面對政府醫療計劃中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和更嚴格的聯邦支付政策,影響利潤表現。
隨后德意志銀行宣布將聯合健康的目標價從595美元上調至625美元,維持“買入”評級。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聯合健康營收2994億美元,同比增長8%,歸母凈利潤88.62億美元,同比下降47.64%,資產負債率較上年末增加1.24個百分點。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段煉 易啟江
校對|劉思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