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2/3的腫瘤可通過“防篩”預防或治愈 未來腫瘤一定會從“絕癥”成為慢病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24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樊代明,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和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他被稱為“中國消化病學第一人”,開創了胃癌特異性血清學診斷先例,并榮獲80多項國家或國際發明專利,多項成果震動全球醫學界。

          他被媒體親切地稱為“網紅院士”,發言犀利,談吐幽默,每次公開演講現場總能不時爆發出掌聲和歡笑聲。

          近日,樊代明院士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雖已年過古稀,但他驚人的記憶力仍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他為中國的抗癌事業殫精竭慮,并長期致力于提高腫瘤學的影響力,進而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特別是腫瘤學素質。

          早在14年前,樊代明院士就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整合醫學的理念,這一理念也指引著他所領導的全國抗癌協會對腫瘤防治的實踐。

          疾病的整合診治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

          NBD:您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整合醫學理念,能否請您談談何為整合醫學?

          樊代明:醫學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但現代醫學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對此我們不可小視。以慢性病為例,目前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左右。慢性病基本是無法治愈的,現有的治療多是聚焦一些特定指標進行治療,比如血壓、血糖是人體的基本指標,其高低總是有原因的,一旦出現血壓、血糖高的癥狀,我們就抓住血壓、血糖往下壓,終身吃藥。其實,血壓、血糖高只是身體出現異常的一個提示,我們把這個異常去掉,但可能并沒有治本。就像常說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即便出一個來使就斬一個,出來多個斬了多個,但那個敵人應該還在那里,并沒有被消滅。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醫學體系必須要改,因為一些碎片化的知識可能形成了阻礙。基于此,中國學者在2010年提出了整體整合醫學理論。要點之一就是需要把現有浩如煙海的生物醫學研究知識有機整合起來,做成知識網、知識庫,就像打魚一樣,用一根絲線是打不了魚的,要做成一個網才行。

          要點之二是要對疾病進行重新分類,100年前愛爾蘭做的國際疾病分類只有81種,現在已經細分到4萬種,甚至一個癥狀、一個指標就叫病,其實單純的高血壓、咳嗽都不是病種,所以要重新分類,至少要把多種分小了的疾病進行整合。

          例如一個人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壓、冠心病,還有痛風,其實這個人主要患的是代謝病,如果把每一種病都分開治,就會出現“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情況,如果能從根本上把“漏水”放掉一些,特別是找到漏水的水龍頭,把它關掉,那“葫蘆”和“瓢”也就都下去了。因此一定要加以整合。

          美國繼我們之后提出了全民健康整體計劃,其實就與我們的整體整合醫學概念是一個意思。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健康全覆蓋”的概念,要把很多因素整合起來才能解決健康問題。所以國外現在有一句話,疾病的整合診治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不是之一,沒有之一,只能整合,不容置疑。

          中國現在整合醫學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理論和實踐。去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此指引下,今年6月,百名兩院院士和百名醫科大學校長(院長)聯簽署名的《整合醫學宣言》正式發布。

          在這個宣言中,我們提出十大主張和十大思維。比如,整合醫學主張整體大于其局部之和。我們在局部的所作所為甚至所成,必須放到整體這個背景下進行分析和評估,不應將其刻意或無意地加以放大和強調,使得整體分析失真、處理失當、療效失常。

          再比如整合醫學主張要針對細菌、病毒、癌細胞這些天敵而有所作為,更要充分調動人體自然力,如自愈力或免疫力來防治疾病或保持和恢復健康。

          十大思維中,比如整合醫學主張整體思維、類比思維、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反向思維、辯證思維,等等,不是單純的邏輯思維。

          舉例來說,科學是有參數的,但醫學沒有固定的參數,只有無限的變量,所以簡單的數理推導、統計劃線和邏輯求證對醫學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只有多因素聯因分析,再動態地觀察,最后才能用于醫學,所以我們倡導任何科學研究的結果,必須放在醫學實踐中進行檢驗,要有效有益,才能用到臨床或者健康呵護中去。這就是整合醫學。

          10年間中國腫瘤病人5年生存率升10個百分點

          NBD: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癌癥發病人數也比較高。您曾擔任腫瘤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中國抗癌協會的理事長,能否談談整合醫學理念在腫瘤學中的應用?

          樊代明:如何解決我國腫瘤高發這個問題?最近幾年中國抗癌協會作為國家一級學會,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

          多年以來,我國一直按照國外指南或規范來治療病人,常常產生水土不服、療效不佳的問題,所以中國需要一部適合中國本土、中國病人的,能夠突出中國醫生經驗的指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抗癌協會最近7年來做了18項工作,都是以整合醫學理念為指引,我們稱為整合腫瘤學。

          具體而言,包括擴充會員隊伍,統一規范,撰寫系統的腫瘤學書籍,加強國際交流,組織13000多名專家編寫出適合中國病人的整合診斷治療指南《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并對《指南》進行宣講,將其引入高校作為教材,并做成思維導圖發給醫生學習,還為此設置專門的考試,通過考試的優秀醫生授予相關專家認證證章。在《指南》編寫過程中,我們對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做研究,并將研究進展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

          與此同時,我們還在每個省份建立診斷治療基地、培訓基地、預防篩查基地、康復基地。通過“合縱連橫”把《指南》推廣下去。“合縱”就是把一個腫瘤的各種專業委員會整合起來,形成一個隊伍;“連橫”就是把一個方法在不同腫瘤中的應用橫著拉一條線,如此整合推進,推向全國各地的基地。

          基于這些工作,我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個重要的統計指標顯示,10年前我國腫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33.3%,去年這個數字提高到43.7%,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不要小看這10個百分點,因為它是全國范圍內,全國每年新增近500萬腫瘤病人,這意味著每一年有大約50萬腫瘤病人都活過了5年,放在過去這些人可能已經病亡了。這就是整合醫學在腫瘤學中間的實踐。

          整合醫學注重改變醫生思維方式

          NBD:您覺得在整合醫學理念之下,我國現有的醫療體系需要做怎樣的變革?

          樊代明: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我們的最終目的是人要活得長、活得好,也就是生存時間要長,生存質量要高或者越來越高,而不是單純地把某個指標降低,所以一切有利于“雙生”的目標我們都要去做,而不單純是靠手術刀和藥片。手術刀和藥片只能解決生命不夭折的問題,解決不了生命長壽、生命質量提高的問題。

          所以一切和健康有關的因素都要整合起來,除了手術刀和藥片,還要做到比如醫體整合、醫工整合、醫藥整合、醫護整合、醫學與心理整合、醫學與營養整合,使病人更長壽和健康。

          整合醫學不是一個學科,也不是一種技術,而是教醫生改變思維方式的“道”。醫學不光是技術,還要有人文關懷。如果醫學被技術綁架,就沒有溫度;如果醫學被資本綁架,就會失去人性,把開 刀做手術作為賺錢的手段就要出大問題。所以醫學是一個人學,跟簡單的科學是不一樣的。

          NBD:您認為當前亟需開展哪些變革,比如科室設置方面或是其他的?

          樊代明:我前面講的整合腫瘤學是通過我們做的腫瘤學工作來徹底改變目前的現狀,當然對其他的病也是一樣,我國的衛生體系、制度,包括醫院的設置、年輕醫生的教育等都要跟上。

          比如226個大學引進《指南》,不單單是引進技術,更是引進整合的思維。同樣是一個腫瘤患者,我們有幾十種診治方法,每一種方法對腫瘤都有效,但并不是所有方法全都要用上,具體先用哪個后用哪個,多用哪個不用哪個,這就是整合醫學的思維。針對每個患者都用上所有方法,或者每個患者都用一樣的方法,那肯定是有問題的。

          整合醫學不是只涉及一個科室,也不是一個具體的治療方法,而是一個培養醫生品質、能力的方法學和認識論,不只是培養醫生的一雙手,更是培養他一個好的頭腦。

          比如鼻咽癌在最好的醫院其5年生存率是80%,而全國平均水平僅40%,還有的醫院是20%。因此,同樣一個癌,治療的效果差距很大,這跟醫生的治療水平、方法有很大關系。

          像白血病,40年前5年生存率很低,現在變成慢性,90%可以活過10年。其實就是用統一的方案,用不同方法“量體裁衣”,最后使那些過去活不過5年的患者大多能活過5年。

          當然,這里面也有藥品和技術進步的作用,但最關鍵的還是醫生怎么用藥、怎么治療,藥品和技術都是技術,醫生怎么用是藝術。改變所有醫生的思維方式,使對每一個患者的診斷都能成為集體會診的結果,這是最理想的。

          1/3的腫瘤通過預防可以不再患上

          NBD:盡管癌癥發病率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但越來越多數據表明,癌癥年輕化趨勢已成為不容忽視的事實。為什么癌癥會越來越年輕化?

          樊代明: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來看比較高,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排在前面。食管癌和肺癌與吸煙關系非常密切,消化道的癌與飲食習慣有重大關系,肝癌增多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的感染以及其他因素。

          總體來講,這幾種癌在我國占到較高的百分比,而在國外相對比較低,特別是肺癌,國外通過嚴格的禁煙法律,讓肺癌變得越來越少。

          總體上講,癌癥年輕化與當前飲食習慣的改變、環境的變化,加上檢查越來越早,都有一定的關系。

          NBD:就癌癥而言,是不是預防大于治療?腫瘤防治最重要的是什么?

          樊代明:你說得很對,其實很多疾病都是這樣的。就癌癥而言,醫學的療效總體上是比較有限的,如果在得病之前就進行預防,效果肯定最好。

          我們的《指南》覆蓋53個常見瘤種和60個診療技術,共計113個指南。我們認為1/3的腫瘤通過預防可以不再患上,比如肺癌患者中,5個有4個屬于抽煙人群,不抽煙很大程度上就不會得肺癌。

          還有1/3的腫瘤是普查出來的,早篩出來的腫瘤90%以上可以治愈。所以通過預防和早篩,有2/3的腫瘤是可以不患上,或者患病后能治愈的。這就是《指南》所說的“防為上計,篩為大計”,此外還有“診為妙計,治為生計,康為遠計”。就治療而言,我們有60種診斷治療的方法,怎樣排兵布陣,做到“量體裁衣”,最終的診療效果是不一樣的。

          60個治療方法相當于60招,其中,評為首招,評即評估。確診腫瘤后,最好的醫生會進行評估。比如50%的腫瘤病人有貧血,但現在貧血病人直接做手術或進行其他治療的占比高達92.8%;同樣,70%腫瘤病人存在營養不良情況,這樣的情況肯定不能讓病人直接手術。

          第二招是扶為高招,也就是缺什么補什么,缺營養補營養,缺心理補心理,打起精神才能夠抗擊腫瘤。

          第三是控為實招,我們現在不提抗癌,因為人人都有癌細胞,只有長到一定數量、一定體積才叫癌。我們體內的癌細胞通常并不變成癌,它還是我們抗衰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控癌,要從與癌血戰變成與瘤共存。

          第四是護為新招。護即保護,保護正常器官,50%的腫瘤病人不是因為腫瘤而死,而是因為治療腫瘤引起全身正常器官的損害甚至衰竭而死,化療對人體的傷害遠遠大于它對腫瘤的殺傷作用。所以在中國抗癌協會有兩支隊伍,一支專門殺癌,一支專門保護正常器官,一邊唱大刀進行曲,一邊唱黃河頌,交響樂才能成功。

          五是生是絕招,就是我前面講的“雙生”(生存率和生存時間),將來評估腫瘤的效果不再是腫瘤縮小了、切掉了或腫瘤指標下降了,而是誰活得長、誰活得好。

          腫瘤學分類需加以改變

          NBD:您覺得未來的腫瘤學研究是一個怎樣的發展趨勢?

          樊代明:隨著我們認識的提高,醫學不斷發展,腫瘤一定會成為一個慢病,而不是現在所說的絕癥。實際上現在有些腫瘤已經成為慢病,比如白血病,又如在國外HPV疫苗普及率比較高,只要打了疫苗基本就不會得宮頸癌,那這種癌慢慢就會消除。未來很多癌都會變成慢病,前景是看好的,要慢慢來。

          但有一點現在必須要做,就是腫瘤學的分類要改。現在腫瘤長在什么器官我們就將其命名為什么癌,比如長在胃部就叫胃癌,長在腸道就是腸癌,其實治療胃癌的方法很多可以在治療腸癌中取勝。

          以往我們認為的腫瘤有幾個顯著特點,比如損害長腫瘤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再比如會把全身的營養奪去置人于死地。但現在有很多腫瘤并不符合這類特征,它只是概念性的癌,不是實際的癌,比如乳腺癌、甲狀腺癌等。所以現在提出新的生物學分類,即按照癌細胞是否死亡以及人是否死亡來分類、用藥,效果就不一樣了。

          首先是天生型的癌,就是父母在孕育孩子時第一個細胞出現了突變,比如由于抽煙、喝酒或者熬夜等,通俗來說,就是基因出了問題,這種癌大概占比在15%~30%。

          天生型的癌一個很大特點是長得慢,不轉移或者寡轉移。這種癌有個很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可以通過手術、放療、化療等方式把原發灶去除掉,只要哪個器官長癌就去除掉癌塊,可能過一段時間其他器官又長,再把它去除掉,不可能趕盡殺絕。所以有的人一生可能要在不同器官長多個癌。

          其次是后生型的癌,也就是基因沒有變化,但出生以后其他因素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又是不同原因導致的,這可以分成5種:

          第一種是中毒性的癌,就是細胞中毒了,比如經常吃霉花生、瓜子等,導致肝細胞黃曲霉毒素中毒,于是肝細胞壞死再長癌;又比如吸煙是肺中毒引起的癌,吃酸菜引起食管癌細胞中毒。這種癌特點是去掉中毒的因素可以不長癌,或者長成這個癌后,進行手術和治療后去掉這個因素,禁煙、禁霉變食品等,就不會復發。

          第二種是感染性的癌,就是人體感染病毒或者細菌。比如肝炎病毒感染肝臟導致的肝癌,EB病毒感染導致的鼻咽癌,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的胃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的宮頸癌等,去除這個因素就不得癌,去除也不會復發或很少復發。

          第三種是內分泌癌,是指身體的激素或者激素受體出現異常,比如乳腺癌,60%~70%甚至更多是激素異常導致的,把激素問題解決掉,不需要手術或者放療化療也可以治愈;甲狀腺癌、女性的卵巢癌、男性的前列腺癌也與乳腺癌相同,很多也都是激素原因造成的。

          第四種是代謝性的癌。肥胖的人由于脂肪過多,失去正常體態,不該長的長多了,該長的沒長夠,身體需要它繼續長,會增加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

          第五種是抑郁性的癌,就是心情總抑郁就容易得癌。對因為抑郁而發生的癌,抗抑郁治療的效果要比手術或放療、化療好。

          除了天生型、后生型,還有共生型的癌,比如一個天生因素加一個后天因素叫天后共生型,或者一個后天因素加另一個后天因素叫后后共生型等。

          根據這樣的分類來進行治療,效果肯定會更好。所以我對腫瘤學的發展非常樂觀,充滿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最新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中文高清字幕 | 日本系列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