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36
每經編輯 易啟江 宋紅
“上天入地”,國際科學界對暗物質探索的競爭空前激烈,而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有望引領世界。
看不見摸不著、占整個宇宙27%的“神秘物質”被稱為“暗物質”,是解開宇宙奧秘的關鍵。在埋深2400米的四川省涼山州錦屏山隧道,全球暗物質研究領域的杰出代表劉江來和他的暗物質實驗團隊,正在用4噸級液氙探測器,織起一張細密的網,捕捉那些會隱身術的暗物質粒子。
劉江來是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長、PandaX暗物質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江門中微子實驗標定負責人,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時,介紹了中國在暗物質探測領域的最新進展。他表示,暗物質的發現將對基礎科學產生深遠影響,有助于解釋宇宙成長、星系存在等問題。
多次刷新國際暗物質探測的精度和靈敏度
在四川捕捉未知的暗物質,和熊貓一樣難得的PandaX由此得名。2018年新一代實驗的工程建設期,實驗室里的科學家劉江來首先要做好一個基建“包工頭”。那段日子,他頻頻來往于學校和錦屏之間,和施工單位斡旋,“踩過很多坑”。
PandaX的“入地”方式是直接觀測,由于暗物質粒子與普通粒子碰撞發出的信號極為微弱,要想聽到這樣的信號,必須將探測器放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地方。越往地下,宇宙射線的干擾就越少,越有機會“守株待兔”。除了直接觀測,“上天”是探測暗物質的空間間接探測,“悟空”是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遨游太空試圖撥開暗物質的烏云。
探測暗物質是解開宇宙奧秘的一把鑰匙,國際科研團隊“貼身競爭”,都希望能率先發現新成果。
NBD:在埋深2400米的隧道中搭建一個暗物質觀測實驗室,聽起來不可思議。是怎么做到的?
劉江來:我們說的埋深2400米,不是往地下鉆2400米的洞,其實是水平進入的隧道。錦屏山隧道是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為了建設水電工程,建造的一條穿山隧道。由于錦屏山很高,隧道的中間位置朝上看,巖石距離山頂達到2400米。
事實上,深地實驗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絕佳實驗室,在極深的地下做研究,能屏蔽掉地表的各種宇宙射線干擾。
2009年,清華大學與雅礱江公司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的錦屏地下實驗室一期建成投運,填補了我國深地實驗室的空白。而首批入駐的清華大學CDEX實驗組和上海交通大學PandaX實驗組填補了我國暗物質研究的空白。
我們把氙冷卻到零下100攝氏度,做成探測器來捕捉暗物質的碰撞。自2009年起,PandaX實驗組已建設三代暗物質探測器,從120公斤到580公斤,現在的是4噸級的探測器。多次刷新國際暗物質探測的精度和靈敏度,與國際上規模更大、經驗更豐富的研究團隊同臺競技,成果交互領先。
十多年來,錦屏地下實驗室的條件也越來越好,目前已經成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平臺,支撐著中國很多科研團隊在這里開展工作,成為一個交叉學科的研究場所。比如華西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把癌細胞放在那,觀測其生長速度的變化。(據四川觀察報道,華西醫院深地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江稱,腫瘤細胞放到地下以后,生長會變慢。給它放入一些化療的藥物,它有增敏的現象,更有利于殺傷這個腫瘤細胞。記者注。)
NBD:暗物質探測的國際競爭目前處于什么態勢?
劉江來:非常激烈。2016年我們和美國科研團隊在同一天發布研究結果,2017年同意大利團隊的結果發在同一期的期刊上。今年我們比意大利團隊早兩三個星期投稿,但11月,又發在同一個期刊的同一期上。
2014年,錦屏地下實驗室開始規劃建設二期項目,建設周期很長,一直到2023年底才結束?;üこ瘫囟〞绊懙綄嶒炦M度,而美國、歐洲和中國在暗物質研究方面,已逐漸形成激烈競爭的態勢。當時我們的實驗升級裝置已經“箭在弦上”,為了跟國際上其他團隊競爭,必須盡快投入運行。
我們跟實驗室管委會申請,爭取在整體大設施建設的同時,讓我們的小實驗室同步運行。后來,我們得到很大支持,可以說是在工地上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相對封閉的空間用于實驗運行,當然也是一個潔凈的空間。那段時間,實驗室外面在進行基礎建設,而實驗室里面一直在產出科學成果。雖然現在大家還沒有找到暗物質,但正是這個機會能夠使我們始終站到科學問題最前沿。
基礎科學突破將會帶來什么?
看不見摸不著、占整個宇宙27%的“神秘物質”被稱為“暗物質”。那科學家們又憑什么相信暗物質的存在呢?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就像宇宙中的一個細胞,宇宙中有很多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而每個星系中又有上千億顆恒星,他們都是靠引力的相互作用聚合在一起?!眲⒔瓉斫忉尫Q,“科學界關于暗物質想法的提出,是基于一個驚人的觀測結果。當觀察這些星系中的恒星繞著中心旋轉的速度時,按照引力理論推斷,越往星系外側旋轉速度將越低,但事實卻不是這樣?!?/p>
科學家發現,即使到了星系的邊緣,恒星的旋轉速度還是非常高,大概比超音速飛機的速度還要快1000倍。怎樣才能維持質量如此大的星系有如此高的旋轉速度呢?因此科學家提出,必須在星系中塞入一些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才能解釋。反言之,如果沒有這些暗物質提供的引力相互作用,整個星系就會分崩離析。
宇宙137億年的演化,暗物質起決定作用,如果沒有其存在,可能整個銀河系、太陽系都不是這樣。100年前,很多人都認為相對論、量子力學沒用。但今天,大家手機里所有的芯片、電腦、互聯網的發明都源于100年前的理論。也許100年后,我們的生產生活從早到晚“全是暗物質”。
從大爆炸開始,宇宙已經存在了137億年,而人類文明史不過3000~5000年;整個宇宙中有上千億的“銀河系”,而太陽只是我們所在銀河系里的一顆恒星。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角度上看,人類都是微不足道的。正如科學家季向東所言:“近代科學發展至今不過幾百年,卻已經把世界的規律摸索得這么清楚,很難找到什么東西不能吻合現行的運作標準模型,暗物質粒子的發現還將直接證實標準宇宙學模型的正確性。暗物質決定了我們的過去,決定了我們的未來。暗物質這個謎團,是對人類智慧的又一個挑戰?!?/p>
NBD:你在演講中提到,每秒可能有上億的暗物質穿過我們身體。這個數字是怎么測算的?那么多暗物質穿過人體,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劉江來:這個數字是通過天文學測量的,我們把太陽附近的暗物質密度估算出來。因為我們知道太陽軌道附近暗物質每毫升中所占的重量,大概跟質子的重量差不多,其實是很小的一個量。根據暗物質粒子每一個都比質子重100倍的理論猜想,然后再根據太陽繞著銀河系轉的速度,就可以把每秒鐘有多少個暗物質粒子穿過我們人體這么大的面積給估算出來。
這種影響是非常間接的,沒有暗物質就沒有銀河系,沒有銀河系就沒有太陽,沒有太陽就沒有地球。至于暗物質對生活會不會有影響,我的答案是“NO”,就像每秒有近千億的太陽中微子穿過我們的拇指蓋,對我們也沒有影響。
觀測暗物質是試圖揭開宇宙最深層次的面紗。它能解釋宇宙的成長、星系的存在,揭示物質、能量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而揭秘之后能帶來什么?我認為理解宇宙本源已經夠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這項基礎科學的突破能帶來哪些連鎖反應,只能讓以后的人來說。
NBD:PandaX的氙氣探測器成本大概是多少?
劉江來:所有的科學資源都要花資源。氙氣的價格起伏很大,目前是低點,1公斤的氙氣不到1萬元人民幣。目前4噸級的液氙探測器實驗處于穩定運行期,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開始下一代的實驗——20噸級的液氙實驗,這將使其成為全球體量最大、靈敏度最高的液氙實驗系統。
相對于應用研究,基礎研究的收益性是長線。比如19世紀,在卡諾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前身“卡諾定理”時,其實蒸汽機早就發現并且成功被應用了。但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的不可逆過程、時間有方向、熵等概念,成為現代科學的基石。如果沒有它,今天很多工程技術和發明就不會誕生,可能大家還在琢磨“永動機”呢。
NBD:100年前的物理學界常常是一個人、一個小作坊就做出驚人的成就,現代實驗物理學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和人力投入,切口小、難度大,而且還越來越難取得成果。你怎么看?
劉江來:我覺得科學發現總是遵循著科學發展的規律,同個人對研究范式的“審美”關系不大。我們熟知的精妙絕倫的卡文迪許實驗、密利根油滴實驗等都是“小作坊”實驗,讓我們從小潛移默化產生了某種“審美”偏好。
但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核物理和后來的粒子物理轉變了研究范式,從小作坊到更有組織、更大規模的大型裝置式研究。據說密利根(加州理工大學第一個諾獎得主)本人由于不喜歡政府資助的“大科學”,使得加州理工大學在二戰后粒子物理實驗的高速發展期鮮有作為,落后于伯克利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類似的發展規律在其他領域也比比皆是,就拿大家熟悉的信息技術行業來說,喬布斯他們三個人的團隊在父母的車庫里做出了第一代蘋果電腦,但現在的AI、超級計算機皆需要巨大的計算資源、資金資源、人力資源投入。當然,我也不認為現代科學一定需要大科學裝置才能有所突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審美”偏好,但是“審美”要和科學發展規律吻合才能取得突破,我們對待不同的科研范式還是需要足夠的包容性。
科學的投資總有成功和失敗,而且看你怎么定義“失敗”?發現了一個新現象當然是成功,但不是唯一的成功方式。一個工作是不是走在了科學的最前沿,這本身就很重要,本身就是成功。
十年磨一劍是快樂!劍沒磨出來怎么辦?
找到一個研究領域,一頭扎進去。在劉江來看來,“數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劍”都不是痛苦,是科學家的快樂。而在世俗的理解中,這種“值得”,常常以成功的結局為前提。如果這把劍被競爭對手搶先磨出來,會遺憾嗎?
NBD:在探測暗物質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劉江來:我們做實驗經常說Devils in the detail(魔鬼藏在細節里),任何一點細節出錯,都會導致最后結果有問題。錦屏山雖然環境特別好,能夠屏蔽掉很多宇宙射線,但仍有很多“背景噪音”是地下實驗室屏蔽不掉的。我們每一代新的實驗都會發現一些以前探測不到的“本底事件”。
我們要理解這個事件到底從哪來的,到底是什么,再想辦法從實驗中去除。所以總體來說,我們的目標是暗物質,但研究中總是跟非暗物質的事件打交道。在最新一代的探測器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本底,探測器中被摻雜了一些少量的氚元素,氚是不穩定的,半衰期大概12年,探測器運行了95天,發現每公斤氙中有20個氚原子。你聽上去沒有概念,但是對比一下,每公斤飲用水中有5萬億的氚原子,我們可以把它喝下去,所以我們實驗中的氚本底是非常小的,可以說我們建設了一個全世界最好的氚探測器之一,才能看到這樣的本底。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把氚的本底降低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但依然能看見它的蹤跡。
我希望再過幾年,我們能給探測器中的每個氚原子都起一個名字,貼一個標簽,探測器要靈敏到這種程度,才能更有效地探測暗物質。
當然,有時候我會樂觀地想,也許明天暗物質事件就在我們探測器里面出現。但是“出現”后面,緊接著我們就會不停地問自己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因為有很多其他的干擾因素,證明過程也會很漫長。
NBD:如果沒有找到暗物質呢,或者別的團隊先找到了,會感到遺憾嗎?
劉江來:我只能用同類實驗做類比。目前國際上有三個實驗組利用液氙探測器搜尋暗物質,分別是美國、意大利和我們PandaX。雖然現在大家均未捕獲暗物質,但始終站在科學最前沿非常重要。
我承認,假如最終我們的競爭對手先找到了暗物質,我肯定會感到失望,會檢討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但結果是一回事,過程則是另外一回事了,沉浸在探索中,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
選擇基礎物理首先要有濃厚興趣
在劉江來看來,選擇基礎物理,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才能長期堅持。其次,要有樂觀精神,科研中受挫是常態,心理要足夠強大;第三,要有工匠精神,淡泊名利。最后,還要有創造力。他招博士生,最看中的品質是“90%腳踏實地,10%抬頭看天”。而作為導師,他有責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把10%的靈氣給補回來。
NBD:現在的教育非?!熬怼?,你既是老師又是家長,怎么培養自己的孩子?
劉江來:我就沒法讓我的孩子對物理興趣濃厚,這不是看點書或者上個興趣班就能培養出來的。都說現在的教育很卷,但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自從我們卷以來,所謂的“成功率”增加了嗎?
我們上學的時候也卷,我也算是用功吧,但一天踢一場球的時間還是有的,現在的孩子連這個時間也沒了。我認為就是按照自己孩子的興趣發展,珍視并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別干什么都有這么強的功利性。
NBD:找到自己的興趣并成為人生職業,這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但即使熱愛并堅持某項事業,也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你怎么看?
劉江來:我認為堅持來自專注,而專注來自興趣。當然有的時候興趣得翻過一座山,這是考驗意志力的。我女兒跳芭蕾舞給我的感受挺深的,最開始她也覺得基礎訓練是枯燥辛苦的,但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她現在每天不跳反而難受,到這個份上我想就是純粹的、沒有任何功利性的熱愛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10000小時原則吧。
我相信科學家都是熱愛自己工作的。之前有人去錦屏實驗室參觀,說你們科學家坐“冷板凳”是不是很寂寞?我有個同事說得非常好,說我們研究的問題是全世界科學家都想知道的問題,是全世界“最熱的板凳”,為什么會覺得我們痛苦呢?可能同一個領域持之以恒的人有1000個,最后“成功”的或許只有1個,999個都是“炮灰”。通常的敘事中是不會講“炮灰”的,但是他們也是開心的“炮灰”,因為他們是在做熱愛的事,這也就是成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