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37
每經記者 黃名揚 余蕊均 劉艷美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劉艷美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每日經濟新聞·城市進化論與騰訊財經聯合打造“大家的經濟公開課”欄目,第一時間連線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深入解讀關鍵數據、前瞻預測未來走勢。
張軍表示,從數據看中國經濟出現了改善跡象,三季度部分指標要比二季度好。同時,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旨在靶向式解決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從短期數據看有一定效果,大概率能支撐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在他看來,這輪刺激政策不是政府直接花錢補內需,而是通過政策調整幫助釋放內需。他強調,不同于2008年“四萬億”計劃推出時中國經濟主要面臨供給約束,當前的主要挑戰在需求側,有效需求不足迫切需要改變資源分配方式和財政支出結構。
對于下一步政策走向,張軍建議,應更加關注家庭,各級政府對經濟的治理應逐步從生產投資轉向家庭福利,重在提高居民收入、減輕家庭壓力。
“我們的社會也好,城市也好,變得對家庭特別友好,這是我們大家非常期待的目標?!痹谒磥?,這個目標遠勝過GDP“百分之幾”的增長,雖然背后還是要靠GDP的增長,但增長的來源已然發生了變化。
大概率能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城市進化論:前三季度中國經濟GDP增速是4.8%,其中三季度增速4.6%。您如何評價這一表現?是否符合您的預期?
張軍:我覺得總體而言,經濟還是有改善跡象。雖然從GDP的初步核算結果來看,前三季度4.8%的增速略低于上半年的5.0%,但應該看到,宏觀層面至少沒有出現進一步大幅下滑的現象。特別是分季度看分項數據,應該說三季度部分指標要比二季度好一些。
同時,我們關注短期的經濟態勢變化,除了看同比增速,更重要的是環比,這也是我更關心的。從這個指標來看,三季度GDP環比增長0.9%,對比二季度環比增長0.7%,相對來說是有一些改善的。
當然這是一個很粗略的環比數據,沒有經過季節的調整,因為每個季度的工作日不一樣。調整以后,我預計三季度的季環比折年率大概也在4%以上。
城市進化論:這種改善趨勢能否支撐全年5%左右的目標?
張軍:目前看還是有一定空間。從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來看,應該說離5%不是很遠,但這取決于四季度的數據能不能往上再拉一把。
尤其是9月份以后,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政策,這些政策的實質效果很多都是在逐步落實當中,所以我想四季度的數據大概率比三季度要好,這樣全年四個季度的增速平均能夠達到5%,甚至略高一點,我認為這個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當前供需不對稱制造業不能“一枝獨秀”
城市進化論:您給出了比較樂觀的預計,這背后的主要支撐是什么?
張軍:大家知道,三個產業的增加值加起來就是我們的GDP,增加值里面亮點在哪里?就是制造業增加值,或者說二產增加值,增速表現非常好,尤其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長5.8%,這是很明顯的經濟恢復過程。二產大概占到GDP比重的1/3,如果四季度這個趨勢能夠保持,可以說幾乎是全年實現5%左右增長目標的“定心丸”。
再從需求側來看,就是出口、投資和消費。首先出口一直保持著相對較好的表現,前三季度全國進出口同比增長5.3%,出口增長6.2%,比GDP增速要高得多,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因素。
第二是投資,房地產投資下滑是過去幾個季度整個宏觀經濟當中拖累最大的領域。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下滑了10.1%,雖然仍然是負值,但降幅比1~8月份略有收窄,沒有進一步下滑。
特別是9月份以后,我們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各個城市基本上都放松或取消了限購,同時通過“白名單”制度對房地產開發商給予了金融、信貸方便的支持。所以我認為房地產投資四季度的下滑趨勢有望進一步收窄,這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另外,投資里面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數據,就是制造業投資增長9.2%,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速。這跟工業增加值基本上可以匹配起來,工業增加值增長快,是因為制造業產出增長比較快。從支出端來講,這也反映了制造業投資的增長相對比較快。
城市進化論:那當前我們還面臨哪些潛在的拖累因素?
張軍:還是看投資領域,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增長3.4%,其中除了房地產投資是10%左右的負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也只有4.1%的同比增長。
還有消費。季度數據基本上都是公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零數據),前三季度同比增長3.3%,我個人感覺還是偏低了一些,尤其是個人消費的增長。
當然,社零數據是一個窄口徑的消費指標,是不全面的。因為現在很多消費都是服務消費,這些短期內算不出來,寬口徑的消費支出要到年底才能看出來。所以,社零數據并不是代表消費趨勢最好的指標,但從這個指標當中我們也能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就是消費依然不是那么好。
城市進化論:消費需求一定會影響生產供給。
張軍:是的。如果我們看供給端和需求端兩邊的情況,會發現其實是不太匹配的,或者說不那么對稱。
從前面這些數據來看穩增長過程,二產,尤其是制造業,跑在了其他領域前面,但經濟需要相互平衡,我們不可能讓一個部門一直“一枝獨秀”地發展或增長。供給和需求要匹配起來,否則也沒有后勁,所以全年目標能不能實現,我認為要高度關注消費端的增長情況,最終還是要看消費支出的增長。
不必糾結具體“幾萬億”關鍵是積極的預期
城市進化論:您認為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對于改善預期、提振經濟有多大作用?或者說夠不夠?
張軍:政策力度到底夠不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希望從什么地方扭轉整個經濟的態勢。
當前,市場預期轉弱主要與“兩大市場”有關——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所以我們在考慮政策力度的時候,要先找到一個突破口。有了突破口,再看市場的反應。
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一旦不穩定,會波及很多實體領域。資本市場如果低迷,甚至行情遠遠低于我們的預期,這種情緒就會擴散到方方面面。
所以我們看到,9月底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推出多項重磅政策,對整個資本市場來說是非常強有力的刺激,之后A股迅速攀上3000點,這就是市場作出的強烈反應。
房地產市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了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前不久住建部、財政部等在記者會上也談到了一攬子政策助力止跌回穩。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也期待房地產市場會出臺越來越多的政策。
從房地產市場近期的數據來看,雖然交易量、房價等還沒有太大變化,但現在大家對這個市場更關心了,看房的人次、人氣開始慢慢恢復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城市進化論:有了人氣,活力才能恢復。
張軍:所以我認為,現在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并不是一定要告訴大家要有多少萬億的錢投下去,關鍵的問題是,無論資本市場還是房地產市場,都承諾只要這個政策能夠帶動市場恢復,后面就會不斷加碼。它給了大家這樣一個預期,這個政策是“不封頂”的,只要效果好,只要人氣能夠恢復,政策就會不斷加碼。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地說要花多少萬億來刺激經濟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看到政策的發力方向是什么,它想解決什么問題。
我個人的評價是,這次的一攬子增量政策,其實是完全用于解決經濟當中的問題,比如說保交房問題、解決平臺債問題,以及增加特殊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問題等。
如果大家仍然簡單理解現在需要政府花錢,這恐怕是一個誤解?,F在是用政策調整解決過去的很多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會釋放需求,釋放了需求就可以更好地匹配供給。這對整個經濟的恢復、穩定會產生一定的可以預期的結果。
所以,沒有必要過于強調“多少萬億”這個數字,總體上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投入政策,這個“巨大”,你可以有想象力,因為它并“不封頂”,包括我們的債務限額,現在也可以調整。
城市進化論:“不封頂”的政策,會不會導致再次出現房地產泡沫等問題?
張軍:2008年的刺激政策為什么會帶來泡沫,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經濟正好處于一個繁榮周期,屬于需求太多,供給反而跟不上。今天的局面已經完全變了。之前供給是經濟發展的約束,現在是需求,我認為不太可能再出現上一輪的那些問題。
家庭消費支出缺口較大需真金白銀支持中小微
城市進化論: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您認為還有哪些重磅政策應盡快拿出來?
張軍: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房地產投資下滑趨勢雖然穩住了,但還沒有真正收窄,從這個意義上說,保交房政策,包括處置房地產市場困局的一些政策,還需要更加有力、更有針對性。
另外是針對消費需求較弱的問題,實際上從數據來看,我們整個家庭的消費支出還沒有回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值(2017年~2019年)。而且這個缺口目前不但沒有縮小,甚至還有所擴大。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目前政策層面對于增加家庭收入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我們要高度重視如何讓家庭消費能力恢復,因為疫情三年中,家庭消費能力受到了比較大的傷害。很多家庭是自我就業的,比如開一個店養活一家人,可是疫情對這些脆弱人群帶來了比較大的沖擊,有很多過去開店的,現在只能去開網約車,甚至可能還因為投資欠債,這種情況肯定不在少數。
城市進化論:家庭消費支出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張軍:我們做過一個研究,國家統計局將消費支出劃分為八大類(注:住戶調查中居民消費支出可劃分為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其中消費支出水平跟疫情前差距最大的幾個領域,一個是住房消費,大家現在買房的能力降低了,這是很大的問題;二是醫療保健消費;還有教育方面的消費開支。
消費能力受收入影響,我們研究過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現在也沒有回到疫情前。從收入來源來看,主要是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受到了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就像我前面說的,我們的就業當中,絕大部分勞動力是自我就業,疫情影響了他們開的各種小店、生意。無論是餐館、培訓機構,還是一些馬路邊的店面,如果不能幫助他們恢復經營,可支配收入就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城市進化論:要恢復家庭消費支出水平,回到比較正常增長的區間,宏觀政策層面應該怎么做?
張軍:首先要解決疫情三年導致的家庭消費能力受到的傷害,對家庭經營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應該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政策包,甚至拿出“真金白銀”,幫助他們慢慢恢復經營,這個我認為更重要,經營恢復以后消費能力也就能夠慢慢恢復了。
從數據可以看出,當前很多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制造業恢復得比較好,但這些家庭經營的生意沒有很好地被政策覆蓋。實際上疫情當中我們針對這類群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應該保留下來,甚至要保留相當長的時間,從金融、工商、稅收等方面給他們更好的支持。這部分群體,我認為需要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關注。
經濟治理模式應逐步從生產投資轉向家庭福利
城市進化論:所以要讓大家真正敢消費,關鍵還是在增加居民收入。
張軍:是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已經變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疲軟,這需要我們改變資源分配方式、財政支出結構,把家庭放到最中心的位置,而不是生產。未來的財政支出方向,不能再以生產、投資為中心,而應該逐步轉向以家庭為中心,讓家庭可以獲得更多來自政府的轉移支付。
我并不是說不管你收入多少,都可以享受政府轉移支付。而是說對平均收入以下的家庭,能不能出臺更多福利政策?包括教育支出、醫療開支等,比如小孩的托育成本能不能減掉?老人的看病費用能不能減掉?國家要為家庭,特別是特殊年齡段人群提供更多社會福利和支出責任。
當然,從全國來看,有些地方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投資、更多的園區,但有的地方已經過了這個階段。所以轉變我們的思路,才能轉變我們的發展方式。我們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就是要讓更多經濟發展成果、更多GDP分配到家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個大城市可以率先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便投入更多資源,讓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對于看病、小孩讀書以及養老等不再像過去那樣憂心忡忡,減輕家庭壓力,我相信這個城市的形象會更好,人才吸引力也會更強。
我們得想通一件事,一個城市如果對老人、對孩子非常友善,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并不會比之前以生產、投資為主的階段來得差。
城市進化論:“以家庭為中心”我們非常期待,但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張軍:就是我前面說的,中國經濟從宏觀層面來看,現在面臨的主要約束已經從供給轉向需求,我們的宏觀管理方式、支出結構、資源分配方式等都要逐步轉變。我希望未來“十五五”能夠把重心的轉變真正提出來,并且能夠逐步在一些領域開始落實。
當然,要從根本上改變以生產、投資為中心的發展模式,需要有更緊迫的認知上的改變,需要整個體制層面進行大的調整。尤其是各級政府的經濟治理模式,應該逐步從生產投資轉向家庭福利。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個共識,而且可以在未來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想我們今天面臨的產能問題、內卷問題、家庭最關心的支出壓力等問題,都能夠逐步得到緩解。我覺得這個目標要遠遠勝過百分之幾的GDP增長。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服務業要在經濟增長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是我對未來的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