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2:37
每經記者 溫雅蘭 每經編輯 張凌霄
商學院作為發展商科教育、培育新型商學人才的重要陣地,在當前的技術浪潮中迎來改革的信號。
“現在的商學院,僅傳遞知識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變成知識的樞紐。如果你問商學院的未來是什么,那一定是我們自己的轉型。”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張純信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享道。
在他眼中,在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模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重塑以及學生素質的提升,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趨勢:技術賦能和終身學習。只有不斷適應和學習,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技術在教育領域所起到的作用,是支持與幫助,而非替代更不是取代。當前,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各類技術,為學生和教師都提供了更多可能。
張純信認為,在技術的幫助下,教育可以實現“減法”。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數學、心理學、編程語言等多種學科。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讀懂某類數據可能會要求學生掌握各類知識。但是在大模型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加持下,學生能夠快速補充知識體系中的短板,在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借助工具就能完整地讀懂數據背后的信息。
“大模型可以對癥下藥,精準地解決學生在技術層面、數學層面、歷史層面等的各類細碎化的問題。這樣的‘減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聚焦于新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獲得感?!睆埣冃耪f。
同時,技術的賦能還體現在教育方法的多樣化上。
教育者必須在技術的發展中不斷接受角色的轉變,而受教育者也需要持續學習,提升適應環境的能力。
張純信表示,在新的金融背景下,要始終謙虛,對技術、知識等都要虛心接受。同時,努力保持開放的心態,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并始終保持對技術的敏銳,也是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的強者所必備的能力?!盁o論是否真的去使用,我們都不能排斥技術。就像炒股一樣,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成百上千只股票背后公司的新聞信息,但是也許可以問問大模型,通過它提供的信息,來判斷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合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