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華僑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洪湧翔:中國廣闊市場為外資銀行提供發展契機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9 08:13:11

          每經記者 張祎 李玉雯    每經編輯 張益銘    

          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關系持續強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出海”的目光投向東盟地區。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達6.41萬億元,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4%,連續4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達到5.09萬億元,同比增長9.4%,較全國整體水平高出4.1個百分點。

          龐大的貿易流和資金流,為金融業帶來了巨大機遇。身為東南亞第二大金融服務集團及新加坡歷史最為悠久的本地銀行,華僑銀行集團正憑借其在大中華和東盟地區的廣泛網絡,把握貿易與投資雙向流動所帶來的發展機會,積極實施“大中華——東盟地區戰略”。

          作為華僑銀行集團在中國的全資附屬公司,華僑銀行中國自然成為這一戰略的中堅力量。2023年底,華僑銀行中國表示,將致力于支持大中華區與東盟貿易和投資雙向流動,并提出在2026年實現跨境協作收入達到人民幣10億元的目標。

          站在外資銀行的視角,如何看待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前景?中國通過高水平開放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區域經濟增長,將為外資銀行帶來哪些新的機遇?綠色轉型的時代浪潮中,銀行如何將可持續經營理念內化為戰略和目標?

          2024年,《每日經濟新聞》在創刊20周年之際,特別啟動“智見未來——全球高端人物專訪系列”。作為該系列訪談的一部分,華僑銀行中國首席執行官洪湧翔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圍繞上述一系列問題,暢談了他在中國工作近10年來的觀察和思考。

          “東盟與大中華地區的貿易和投資流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捕捉這些資金流帶來的機會是我們企業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洪湧翔介紹,華僑銀行中國正通過集團旗下各附屬機構“一體化”的通力協作,全力支持客戶把握日益增加的大中華-東盟地區貿易和資金流動中涌現的商機。

          展望未來,洪湧翔認為,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將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他也堅信,以華僑銀行中國為代表的外資銀行們能夠借助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以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支持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再度提升。

          貿易合作帶來巨大機遇

          談及集團戰略,洪湧翔說,東盟已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們看到,好多中資企業往海外發展,首選地就是東盟。”

          這對于同時在多個東盟國家運營的華僑銀行集團而言,無疑迎來了展現其業務實力的絕佳機遇。目前,華僑銀行集團已在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420家分行及代表處,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大中華區正是其四大核心市場。

          “東盟與大中華地區的貿易和投資流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機遇,捕捉這些資金流帶來的機會是我們企業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洪湧翔預判,今年東盟也極可能繼續第五年蟬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同樣也會為東盟國家帶去巨量投資,“在這樣的互動下,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機會。”

          首先,華僑銀行集團同時在多個東盟國家運營,已打造出“集團一體”的服務模式。當中國企業需要同時在東盟多地發展業務時,華僑銀行集團可以通過旗下各附屬機構跨業務、跨地域的團隊合作,充分發揮協同效應,為客戶打通不同國家間的壁壘,及時滿足客戶業務需求。

          其次,從服務內容看,華僑銀行集團也具有“本土優勢”。例如,自1917年起,華僑銀行集團就開啟了在馬來西亞的運營,如今在當地已擁有近40家分行。“對于出海的中國企業客戶而言,華僑銀行集團在東盟地區是一家本地銀行。”他指出,華僑銀行集團擁有廣泛的服務網絡、完善的貨幣和支付系統,不但對當地金融市場的運營規則、監管規則及各項政策了解深入,而且擁有語言和文化優勢,這些都能夠更好地支持客戶的業務需求。

          在集團的“大中華-東盟地區戰略”中,華僑銀行中國也有著清晰的定位。在洪湧翔的構想中,該行是一座連接大中華區和東盟的“橋梁”——既能積極支持中國企業“出海”東盟,也能為東盟企業投資大中華區提供助力。

          在這樣的定位下,過去一年,華僑銀行中國在跨境業務協作上動作不斷。比如,與集團協作推出首個由新加坡發行人發行的自貿區離岸債券,幫助客戶實現了更大的財務靈活性和更低的融資成本。又比如,成功搭建上海自貿區全功能型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幫助集團客戶解決了對境內外集團成員間財務管理和流動性管理的需求。

          “在中國,我們扮演著全球‘客戶經理’的角色。”洪湧翔表示,該行積極支持客戶在東盟地區建立司庫,并提供現金管理、貸款服務等支持。同時,通過數字化轉型更有效地滿足東盟地區客戶的需求,確保他們與在中國的總部進行良好對接。在他看來,未來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將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帶來更多的合作機遇和發展空間。

          對中國經濟非常有信心

          目前,已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其中,華僑銀行集團與中國更是淵源深厚。自1925年在廈門設立第一家分行起,華僑銀行集團一直保持著在中國的持續經營,近100年來從未間斷過。

          2023年上半年,隨著武漢分行正式開業,華僑銀行中國在中國內地的布局再下一城。至此,華僑銀行中國以上海為總部,在上海、蘇州、紹興、深圳、廣州、佛山、廈門、珠海、重慶、成都、武漢、北京、天津、青島這14座城市開設了15家分支機構。

          作為華僑銀行集團在中國的一項重要戰略性部署,武漢分行將立足武漢,覆蓋湖北,輻射華中地區。對于再次設立新分行,洪湧翔直言:“我們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特別是中長期發展,抱有相當大的信心。”

          他介紹,在設立武漢分行之前,華僑銀行中國在華東、華南、華西、華北等地已有全面布局,而在華中地區,該行也接觸到了許多需要去到東盟的優質客戶。現將武漢作為華中地區總部,有助于充分發揮“集團一體”優勢,為更多優質的中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一攬子銀行金融服務,滿足企業跨境投融資等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華僑銀行中國武漢分行不但是該行在中部地區設立的首家分行,也是湖北省近3年來新批設的唯一一家外資銀行地區總部。自武漢分行籌備設立起,當地政府在籌備申報、選址裝修、政策獎勵等多個方面給予了積極協助。

          “中國在營造公平、公正、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們見證和積極參與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歷程。”洪湧翔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有序推進,取得積極進展,廣闊的市場為外資銀行提供了發展契機,很多變化也更有利于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

          洪湧翔說,華僑銀行集團所在地新加坡的營商環境在世界名列前茅,有長期的愿景、積極主動的行動計劃、系統的成果跟蹤、宣傳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與私營部門的廣泛接觸,是新加坡營商環境的主要特征。“中國具備所有這些重要特點,我們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非常有信心。”他強調。

          當然,信心也源于其強勁的財務表現。財報顯示,2023年,華僑銀行中國凈利潤達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創歷史新高。2024年前三季度,華僑銀行集團取得了59億新幣(新加坡元,下同)的凈利潤,再創新高,其中有19%的營業利潤來自于大中華地區。

          展望未來,洪湧翔對中國金融業進一步開放抱有積極預期,“我堅信以華僑銀行中國為代表的外資銀行們能夠借助這個良好的營商環境,以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支持生產力和經濟增長的再度提升。”

          在未來業務布局上,他表示,華僑銀行中國將不斷推進數字化轉型步伐,借助集團私人銀行業務產品、渠道及經驗優勢,拓展本地私人銀行業務,加強與本地金融同業的合作,特別是拓展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廣度和深度等各項舉措,推動銀行業務持續發展。

          將更加支持綠色產業

          2023年,華僑銀行中國迎來在推進ESG進程中的一座新里程碑:首次在本地成功實現銀行運營排放碳中和目標,并獲得了上海環境與能源交易所頒發的“碳中和”證書。

          “這離不開我們全體員工的努力。”洪湧翔介紹,在自身經營活動中,華僑銀行中國會有意識地減少碳足跡,并不斷通過數字化創新以實現節能減排最大化,“比如,我們在全行范圍內推行無紙化辦公,去年一年的印刷用紙相比前一年減少了34%。”

          除此之外,華僑銀行中國還貫徹執行了一系列減少碳足跡的措施,包括將公務用車逐步升級換代成電動車,辦公場所和網點采用LED照明和帶有起泡器的節水型水龍頭等。洪湧翔特別提到:“我們也會做一系列的培訓,更好地去向同事們傳遞節能環保的理念,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家庭里,大家都能夠去運用起來。”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這與集團的戰略和目標一脈相承。2022年,華僑銀行集團宣布加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發起的“凈零銀行聯盟”,致力于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并設定了到2030年的中期目標。

          華僑銀行集團承諾,不僅在運營中要實現凈零排放,而且貸款和投資所涉及的業務也要實現凈零排放,并提出“在2025年之前將可持續融資額提升至500億新幣”的目標。2023年,集團發布《華僑銀行凈零排放目標》,公布了包括石油與天然氣、電力、房地產、鋼鐵、航空和航運業等六大重點行業在內的脫碳路徑和目標。

          洪湧翔介紹,目前,國際認可的脫碳途徑目標是,到2050年,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我們集團就設計了一個符合1.5攝氏度目標標準的貸款。客戶獲得貸款,承諾通過不同舉措降低碳排放,從而達到不超過1.5攝氏度的升溫目標。如果客戶達到目標,我們將會降低其貸款利率。”

          實際上,作為集團在中國的全資附屬機構,華僑銀行中國早在2021年就開啟了減碳環保之旅,將綠色金融作為業務創新的重點。其成立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特別工作組由洪湧翔親自掛帥,負責推進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在中國的落地執行,并根據國際綠色金融政策方面的要求及時地調整和本地化。

          除了可持續發展工作組,華僑銀行中國還專門設立了可持續發展融資部和新能源行業組,持續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產品及方案,目前已成功落地綠色貸款、綠色貿易融資、自貿區離岸綠色債券(境內外聯動)、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及雙邊貸款、企業社會責任貸款(境內外聯動)、可持續發展存款等綠色產品。

          2022年,華僑銀行中國在中國境內發行外資銀行首單綠色金融債券,并于2023年完成第二期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募集資金專項用于符合條件的綠色信貸項目。截至2024年上半年,該行可持續融資規模已經達到總貸款授信的15%。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在重視ESG,許多企業甚至會主動找到我們,希望將案例和經驗與他們分享,我覺得這可能將是接下來幾年里比較大的一個趨勢。”洪湧翔表示。

          在洪湧翔看來,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日益重視,綠色金融市場迅速擴大,未來金融資源的配置也將更加傾向于支持綠色產業,“作為金融中介機構,銀行在助力綠色轉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們也將堅持可持續發展目標,拓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提供境內外綠色金融解決方案,以金融力量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亚洲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 | 亚洲人成色77777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