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央媒看四川丨四川持續打造西部重要增長極

          經濟日報 2024-12-10 17:57:13

          對四川這個中西部經濟大省而言,如何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穩增長重任,奮力攻堅克難,以四川發展之“進”,服務全國大局之“穩”?

          四川通過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正在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今年以來,四川全省上下盯住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細化落實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拿出超常舉措,做深做細工作,努力在后半程跑出加速度。

          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表示,四川在全國發展版圖中具有舉足輕重而特殊的地位,必須胸懷“國之大者”,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穩增長重任,奮力攻堅克難,挺身應對挑戰,以四川發展之“進”,服務全國大局之“穩”。要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鑄強工業脊梁

          今年三季度以來,四川工業生產逐月回升。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其中,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分別較8月、7月回升2.3個、4.0個百分點。“隨著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出臺,市場正逐步活躍,預期持續好轉。”四川省統計局局長曾俊林說。

          “工業既是‘壓艙石’,也是‘主引擎’。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穩住工業經濟增勢,著力推進工業興省、制造強省,一刻也不能放松。”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說。今年前10個月,四川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6.9%,起到較強支撐作用。同時,動力電池、釩鈦稀土、新型顯示、白酒等優勢產業持續鞏固提升,鋼鐵、水泥、食品、汽車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人工智能、綠氫、核醫療、量子科技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逐步培育壯大。

          通過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四川工業“脊梁”越來越堅挺。依托鏈主企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先后培育壯大15條重點產業鏈。實施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成德高端能源裝備、成渝地區電子信息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新創建成渝地區生物醫藥、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重大產業項目助力四川工業“強筋壯骨”。在成都,國內首條8.6代AMOLED生產線——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日前在成都全面封頂,這個總投資630億元的項目成為四川工業發展史上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在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手訂單超過6億元,相較于去年大幅增長。今年前9個月,綿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在宜賓,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建成全國電池產能最大的城市,成為四川省首個完成光伏全產業鏈布局的城市。

          堅持高質量抓項目、抓高質量項目,四川以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等為契機,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力實施“智改數轉”、設備更新、新型技改等行動,持續蓄積發展后勁。今年前10個月,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7.1%。

          曾俊林認為,四川工業新動能加快成勢增強了經濟上行動力。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速持續領跑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增加值同比增長8.5%;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釩鈦產業分別增長41.7%和18.4%,單晶硅、多晶硅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1.9%和45.7%。

          建設創新高地

          四川一手抓提升科技創新內核能級,一手抓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4家天府實驗室、4家國家創新中心取得實質性突破,區域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居西部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26%。18個創新主體揭榜8項國家全面創新改革任務。

          布局在四川的國家大科學裝置達10個、居全國第三位,建設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錦屏深地實驗室……四川正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技術創新策源地,有序推動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0家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今年10月,四川省啟動涉及電子信息、先進材料兩個領域的新一批34家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實驗室與創新平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四川將基本完成現有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到2027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運行良好、創新能力強的省重點實驗室體系。

          在四川,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走向深度融合,越來越多企業加快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不少“鏈主”企業瞄準行業痛點,以科技賦能助推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為解決建筑行業大宗物資供需匹配這一共性難題,我們研發打造數字化招采服務平臺,累計完成交易額約9萬億元。”位于成都的中建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單惠德介紹,公司近5年科技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35%,為建筑業裝上“智慧大腦”。

          四川加大力度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四川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打通成果轉化堵點卡點,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學華說。四川積極推廣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和資產單列管理,累計確權成果2400余項、帶動投資超220億元。

          四川出臺全國首個產業科技人才教育一體發展規劃,持續實施“天府峨眉計劃”“天府青城計劃”“四川海外智力集聚計劃”,創新“候鳥式”“離岸式”引進模式,靶向招引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新鋰想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昊說,公司所在的遂寧市近年來十分注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從薪酬待遇、晉升培訓等多方面為人才提供服務。

          各類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為四川營造一流的創新生態創造了有利條件。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加快建設。四川已組織實施“揭榜掛帥”項目68個,組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基金,“天府科創貸”發放貸款216.5億元。

          拓展外貿空間

          “從成都出口歐洲,比從東部沿海地區更便捷。”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戶成都3年多的經歷,讓公司供應鏈負責人舒永君得出這樣的結論。舒永君說,從東部沿海地區走海運到歐洲要40天左右,而從成都只要13天。

          近年來,四川堅持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治蜀興川的大事要事來抓,堅持“西拓、南進、東接、北融”方針,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新格局。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副主任柳樹國介紹,目前成都已構建西至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網絡體系,今年前10個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5208列,同比增長12.1%。

          空中優勢同步加強。11月28日,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我國內地第3個年航空旅客量突破8000萬人次的城市。截至目前,成都在飛的國際及地區定期直飛客貨運航線達73條,航線數量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多,躋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強”。

          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帶動大發展。2022年,四川率先成為中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超萬億元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資常年居中西部地區第一位,空客全生命周期項目等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相繼落地,四川外資企業突破5000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81戶。近3年,全省進出川大通道增加12條、總數達到50條,自貿試驗區實有企業數量超過24萬戶,綜合保稅區數量居中西部地區前列。

          今年前10個月,四川實現進出口總額8420.8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9.7%,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今年四川外貿規模穩步擴大、出口穩中有進、市場不斷拓展、企業持續活躍,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與活力。”四川省商務廳廳長惠朝旭說。

          與往年相比,今年四川外貿呈現更多亮點。最值得關注的是進出口結構更加均衡。今年前10個月,進口3524.8億元、增長22.8%,增速高于全國19.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進口連續保持增長,其中8個月增速達到兩位數,補齊了長期以來的短板。

          產業與外貿的聯結更加緊密,傳統優勢產業“穩外貿”作用功不可沒。在出口方面,前10個月,汽車、集成電路、工程機械、醫療儀器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在進口方面,電子元件、電腦及零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生產資料進口十分突出,分別增長30.4%、137.5%、45.2%。

          主要貿易伙伴穩定增長。四川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東盟、美國、歐盟進出口分別增長28.1%、32.1%、19.5%。同時加強與新興市場貿易往來,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進出口增長13.5%,對非洲、印度、巴西進出口分別增長9.1%、9.9%、7.1%。

          奮力沖刺目標

          在攀枝花市美利林釩鈦新材料股份公司,總經理葉福生正查看繁忙的施工現場。“公司正加緊建設總投資60億元的釩鈦耐磨鑄造百億元產業園。一期效益很好,我們正加力推動后面的項目盡快投運,盡早見效。”

          冬日的四川,各處項目建設工地都是一派火熱繁忙景象。今年以來,四川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高質量抓項目、抓高質量項目,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密集落地、加快建設,不斷夯實投資增長基礎。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重點項目管理與督導處處長王勇介紹,今年前10個月,70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851.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04.3%。成都高新區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G0611線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準環對稱仿星器等175個重點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漢巴南鐵路南充至巴中段、天府新區至邛崍高速公路、綿陽京東方高端模組項目等20余個項目建成投用。300個川渝合作共建項目完成投資4208.2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98.9%。

          成都市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探索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不少問題得到現場解決、限時辦結,民營經濟成為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服務民生的“生力軍”。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8321.4億元,民營經營主體達到379.6萬戶,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綿陽市踐行“一線工作法”,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一線紓困”專項行動。瀘州市開展“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

          四川省商務部門主動作為,持續開展“擴進口”行動,及時兌現擴進口政策資金1.32億元,穩定企業預期。加大參與廣交會、進博會組織力度,持續組織5場四川整車貿易“全球行”推介活動,累計簽約超200億元;培育裝備制造產業出口新增長點,推進汽車產業出海,整車出口超170億元、增速超2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超100億元、增速超50%。四川特色農產品出口取得突破,魚油、檸檬出口保持全國第一,魚子醬出口居全國第二位,合江橄欖、巴中海鮮菇、樂山姜黃等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對四川這個中西部經濟大省而言,如何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穩增長重任,奮力攻堅克難,以四川發展之“進”,服務全國大局之“穩”? 四川通過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正在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今年以來,四川全省上下盯住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細化落實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拿出超常舉措,做深做細工作,努力在后半程跑出加速度。 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表示,四川在全國發展版圖中具有舉足輕重而特殊的地位,必須胸懷“國之大者”,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穩增長重任,奮力攻堅克難,挺身應對挑戰,以四川發展之“進”,服務全國大局之“穩”。要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鑄強工業脊梁 今年三季度以來,四川工業生產逐月回升。前10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7%,高于全國0.9個百分點。其中,9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分別較8月、7月回升2.3個、4.0個百分點。“隨著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出臺,市場正逐步活躍,預期持續好轉。”四川省統計局局長曾俊林說。 “工業既是‘壓艙石’,也是‘主引擎’。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穩住工業經濟增勢,著力推進工業興省、制造強省,一刻也不能放松。”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說。今年前10個月,四川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增長6.9%,起到較強支撐作用。同時,動力電池、釩鈦稀土、新型顯示、白酒等優勢產業持續鞏固提升,鋼鐵、水泥、食品、汽車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人工智能、綠氫、核醫療、量子科技等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逐步培育壯大。 通過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四川工業“脊梁”越來越堅挺。依托鏈主企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先后培育壯大15條重點產業鏈。實施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成德高端能源裝備、成渝地區電子信息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新創建成渝地區生物醫藥、成德綿自涼航空航天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重大產業項目助力四川工業“強筋壯骨”。在成都,國內首條8.6代AMOLED生產線——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日前在成都全面封頂,這個總投資630億元的項目成為四川工業發展史上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在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浩說,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手訂單超過6億元,相較于去年大幅增長。今年前9個月,綿陽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在宜賓,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建成全國電池產能最大的城市,成為四川省首個完成光伏全產業鏈布局的城市。 堅持高質量抓項目、抓高質量項目,四川以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等為契機,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力實施“智改數轉”、設備更新、新型技改等行動,持續蓄積發展后勁。今年前10個月,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7.1%。 曾俊林認為,四川工業新動能加快成勢增強了經濟上行動力。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速持續領跑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增加值同比增長8.5%;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釩鈦產業分別增長41.7%和18.4%,單晶硅、多晶硅產品產量分別增長71.9%和45.7%。 建設創新高地 四川一手抓提升科技創新內核能級,一手抓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完成重組,4家天府實驗室、4家國家創新中心取得實質性突破,區域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居西部首位,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26%。18個創新主體揭榜8項國家全面創新改革任務。 布局在四川的國家大科學裝置達10個、居全國第三位,建設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錦屏深地實驗室……四川正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打造技術創新策源地,有序推動8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40家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今年10月,四川省啟動涉及電子信息、先進材料兩個領域的新一批34家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實驗室與創新平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5年,四川將基本完成現有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整;到2027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運行良好、創新能力強的省重點實驗室體系。 在四川,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走向深度融合,越來越多企業加快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不少“鏈主”企業瞄準行業痛點,以科技賦能助推轉型升級、降本增效。“為解決建筑行業大宗物資供需匹配這一共性難題,我們研發打造數字化招采服務平臺,累計完成交易額約9萬億元。”位于成都的中建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單惠德介紹,公司近5年科技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35%,為建筑業裝上“智慧大腦”。 四川加大力度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四川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打通成果轉化堵點卡點,鼓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學華說。四川積極推廣職務科技成果權屬制度改革和資產單列管理,累計確權成果2400余項、帶動投資超220億元。 四川出臺全國首個產業科技人才教育一體發展規劃,持續實施“天府峨眉計劃”“天府青城計劃”“四川海外智力集聚計劃”,創新“候鳥式”“離岸式”引進模式,靶向招引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新鋰想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昊說,公司所在的遂寧市近年來十分注重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從薪酬待遇、晉升培訓等多方面為人才提供服務。 各類創新要素的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為四川營造一流的創新生態創造了有利條件。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加快建設。四川已組織實施“揭榜掛帥”項目68個,組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轉化綜合基金,“天府科創貸”發放貸款216.5億元。 拓展外貿空間 “從成都出口歐洲,比從東部沿海地區更便捷。”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戶成都3年多的經歷,讓公司供應鏈負責人舒永君得出這樣的結論。舒永君說,從東部沿海地區走海運到歐洲要40天左右,而從成都只要13天。 近年來,四川堅持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治蜀興川的大事要事來抓,堅持“西拓、南進、東接、北融”方針,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開放新格局。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室副主任柳樹國介紹,目前成都已構建西至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網絡體系,今年前10個月,中歐班列(成渝)開行5208列,同比增長12.1%。 空中優勢同步加強。11月28日,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我國內地第3個年航空旅客量突破8000萬人次的城市。截至目前,成都在飛的國際及地區定期直飛客貨運航線達73條,航線數量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最多,躋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強”。 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帶動大發展。2022年,四川率先成為中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超萬億元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資常年居中西部地區第一位,空客全生命周期項目等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相繼落地,四川外資企業突破5000戶、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81戶。近3年,全省進出川大通道增加12條、總數達到50條,自貿試驗區實有企業數量超過24萬戶,綜合保稅區數量居中西部地區前列。 今年前10個月,四川實現進出口總額8420.8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9.7%,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今年四川外貿規模穩步擴大、出口穩中有進、市場不斷拓展、企業持續活躍,表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與活力。”四川省商務廳廳長惠朝旭說。 與往年相比,今年四川外貿呈現更多亮點。最值得關注的是進出口結構更加均衡。今年前10個月,進口3524.8億元、增長22.8%,增速高于全國19.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進口連續保持增長,其中8個月增速達到兩位數,補齊了長期以來的短板。 產業與外貿的聯結更加緊密,傳統優勢產業“穩外貿”作用功不可沒。在出口方面,前10個月,汽車、集成電路、工程機械、醫療儀器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增速均達到兩位數;在進口方面,電子元件、電腦及零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生產資料進口十分突出,分別增長30.4%、137.5%、45.2%。 主要貿易伙伴穩定增長。四川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東盟、美國、歐盟進出口分別增長28.1%、32.1%、19.5%。同時加強與新興市場貿易往來,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進出口增長13.5%,對非洲、印度、巴西進出口分別增長9.1%、9.9%、7.1%。 奮力沖刺目標 在攀枝花市美利林釩鈦新材料股份公司,總經理葉福生正查看繁忙的施工現場。“公司正加緊建設總投資60億元的釩鈦耐磨鑄造百億元產業園。一期效益很好,我們正加力推動后面的項目盡快投運,盡早見效。” 冬日的四川,各處項目建設工地都是一派火熱繁忙景象。今年以來,四川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高質量抓項目、抓高質量項目,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密集落地、加快建設,不斷夯實投資增長基礎。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重點項目管理與督導處處長王勇介紹,今年前10個月,700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851.5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04.3%。成都高新區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G0611線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準環對稱仿星器等175個重點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漢巴南鐵路南充至巴中段、天府新區至邛崍高速公路、綿陽京東方高端模組項目等20余個項目建成投用。300個川渝合作共建項目完成投資4208.2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98.9%。 成都市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探索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不少問題得到現場解決、限時辦結,民營經濟成為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服務民生的“生力軍”。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民營經濟增加值8321.4億元,民營經營主體達到379.6萬戶,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7%。綿陽市踐行“一線工作法”,開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一線紓困”專項行動。瀘州市開展“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 四川省商務部門主動作為,持續開展“擴進口”行動,及時兌現擴進口政策資金1.32億元,穩定企業預期。加大參與廣交會、進博會組織力度,持續組織5場四川整車貿易“全球行”推介活動,累計簽約超200億元;培育裝備制造產業出口新增長點,推進汽車產業出海,整車出口超170億元、增速超20%,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超100億元、增速超50%。四川特色農產品出口取得突破,魚油、檸檬出口保持全國第一,魚子醬出口居全國第二位,合江橄欖、巴中海鮮菇、樂山姜黃等農產品實現首次出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春色中文字幕我是洋洋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