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2 18:51:52
阿里巴巴集團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阿里云季度收入達296.1億元,同比增長7%。阿里云智能國際總裁袁千透露,過去五年阿里云海外收入增長超20倍,國際業務顯著增長。未來三年,阿里云將在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墨西哥投資新建數據中心,并加大本地化服務和生態體系建設。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今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阿里云季度收入296.1億元,同比增長7%,對比上一季度265.49億元,環比增長11.5%。這是阿里云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增速上漲。其中,阿里云整體收入(不計來自阿里巴巴并表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過7%,由公共云業務的雙位數增長帶動,AI(人工智能)相關產品采用量提升。
面對全球AI浪潮,阿里云一方面在加大AI基礎設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希望通過AI產品,推動更多算力服務落地使用,從而實現云服務的規?;?。
在這份成績單中,阿里云并未具體披露國內與國際業務的份額占比。但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到,自2014年開啟出海業務的阿里云,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迅猛增長。12月10日,阿里云智能國際總裁袁千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過去5年間,阿里云海外收入增長超20倍。
袁千表示,未來三年,阿里云將在全球五個國家投資新建數據中心,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大本地化的服務和生態體系建設。而自2024年年初阿里云宣布海外核心云產品全線降價外,近期阿里云也針對國際生態伙伴計劃,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包括將技術伙伴上架費從13%降至3%等。
2024年,國內企業出海方興未艾,出海已歷十年的阿里云,也將目光錨定服務中國企業出海。值得注意的是,AI、生態服務和價格力,正在成為阿里云服務中企出海、加碼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阿里云智能國際總裁袁千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今年9月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CTO周靖人宣布,阿里云全面投入升級AI大基建,正在圍繞AI時代,樹立AI基礎設施的新標準,全面升級從服務器到計算、存儲、網絡、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平臺的技術架構體系,讓數據中心成為一臺超級計算機,為每個AI和應用提供高性能、高效的算力服務。
其后,在11月的阿里電話會上,對于阿里云的業績增長,阿里高管曾表示:“云業務是一個技術和規模效應并重的領域。我們多年的投入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規模效應,這使得我們的云服務在保持增長的同時,也能看到利潤率的改善。”
在海外市場,阿里云新一輪海外基礎設施將重點布局AI基礎設施。據了解,未來三年,阿里云將在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墨西哥投資新建數據中心,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大本地化的服務和生態體系建設。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8個地域運營著85個可用區。袁千表示,在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建設數據中心,屬于加投建設,亞太市場的數字化需求非?;钴S,而在墨西哥投放數據中心,袁千認為這是基于5年~10年的長期考量。中國企業出海拉美等新興市場以及當地企業自身的數字化需求仍然相對旺盛。
除了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阿里云在服務和生態方面也做了大量投入。阿里云在全球建設了2個全球服務中心、4個區域服務中心和18個本地服務團隊,與全球12000家合作伙伴緊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云加投亞太地區數據中心、布局新興市場數據中心建設,那么,日益增長的海外市場云服務需求來自哪里?
除了服務全球化企業、海外數據中心本土化企業外,服務中企出海成為一股趨勢。袁千認為,當前中企出海步入以產品力、品牌力為導向的4.0階段。
成功的出海企業主要聚焦于互聯網、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能源行業、裝備制造業等中國具有技術優勢的領域。袁千梳理發現:“從中企出海的變化趨勢來看,阿里云最早服務的出??蛻舾嗍腔ヂ摼W企業,現在有很多的車企、制造型企業也在出海的路上或者是已經出海。”
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輔助駕駛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占據優勢地位,近年來出口規模大幅度增長,我國已建立起一套較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得益于產業鏈優勢,中國新能源整車的生產成本平均比歐洲低近1萬歐元/臺,成本優勢明顯。
而在這輪出海浪潮之下,袁千表示,數字化驅動中企出海成為當下中企出海新趨勢,數字化改造已經成為企業出海的必然選擇,數字化轉型可賦予企業更多的生命力與創造力,在未來,出海企業又將會朝著智能化方向轉變。
AI智能成為阿里云加速國際化業務的一個重點領域,即通過智能計算、全體系的模型與開源戰略及AI工具鏈支持企業AI能力構建。
阿里云智能國際副總裁宋瑛橋認為,今年出海最大的趨勢變化,是從“單個行業出海”切換到“各個行業全面出海”。他表示,過去企業只考慮產品出海,但現在除了業務一張網以外,企業同樣會考慮如何設計技術架構的一張網、如何更好地支持合規以及未來業務發展的可能性。
“越來越多的出海企業在考慮效能和效率的問題,企業可能從原來的純人工、純線下模式,轉變為要考慮到線上和數字化模式,數字化服務則在其中起到加速器的作用。”袁千認為。
對阿里云而言,一邊是高投入,一邊要實現持續盈利,如何做到?
規模化。
阿里云智能集團資深副總裁、公共云事業部總裁劉偉光曾表示,阿里云為數百萬客戶提供一個可復用的全球云計算網絡和資源池,用的客戶越多,供應鏈采購成本、均攤研發成本和資源閑置成本就能不斷降低。因此,用阿里云的客戶越多,規模越大,云的價格就會越便宜。而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技術的紅利就會持續被釋放出來回饋客戶。
降價,是2024年阿里云推動用戶規?;褂霉苍品盏囊淮蟛呗?。而這不僅僅體現在國內市場,在海外,阿里云也重塑價格力。
今年4月8日,阿里云正式宣布,海外市場全線降價,覆蓋全球13個地域節點部署的核心云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平均降幅23%,最高降幅59%。
在剛剛結束的阿里云國際伙伴大會上,阿里云再次新增一系列對國際生態伙伴的激勵政策,包括降低技術伙伴上架費,加強ISV技術伙伴和分銷伙伴的協同效應,提供更多培訓和資金支持等。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曾向媒體表示,對于云計算廠商,用戶使用越多,其算力和運行成本越低,有顯著的規模優勢。
除了價格力,服務頂級體育IP賽事也成為阿里云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識。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有超三分之二的直播信號基于阿里云向全球分發,云轉播首次成為奧運直播信號分發主要方式。AI技術也在這次奧運會中大放異彩,奧運會也成為阿里云加速走向國際化的一座橋梁。
出海已十年,面向下一個十年,阿里云國際化之路如何布局?
“第一個十年過去了,我們把云服務國際化最基本的平臺、能力都搭建起來了,下一個十年,尤其在AI的時代,我們要抓住機會,用我們更好的算力、產品和AI的能力,和客戶一起共同成長。”袁千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