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比亞迪出手,布局機器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16 07:48:42

    12月13日,比亞迪通過官方招聘渠道發布信息,面向2025屆全球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招募具身智能研究團隊,主要針對機械類、自動化類等專業背景,職位包括高級算法工程師、高級結構工程師等,研究方向涵蓋深度學習、感知、人形機器人等。比亞迪自2022年成立具身智能研究團隊以來,已開發出多種類型的機器人產品,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

    每經編輯 畢陸名

    12月13日,比亞迪發布的一則招聘信息引起廣泛關注,而招聘的方向正是當今大火的具身智能賽道。

    據比亞迪招聘官微消息,比亞迪將面向2025屆全球高校碩士、博士畢業生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團隊。境內院校畢業時間為2024年9月~2025年8月,境外院校畢業時間為2024年7月~2025年12月。


    需要的專業包括機械類、自動化類、力學類、計算機類、數學類、電子信息類、電氣類等。招聘崗位主要涉及高級算法工程師、高級結構工程師等,研究方向涉及深度學習、感知、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狗等。

    據比亞迪介紹,其具身智能研究團隊于2022年成立,通過深入挖掘公司規?;膽脠鼍靶枨螅归_各類機器人本體及系統的定制開發,不斷增強機器人感知與決策能力,推進具身智能在工業領域的落地應用,目前團隊已開發完成工藝機器人、智能協作機器人、智能移動機器人、類人形機器人等產品。

    作為連接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橋梁,“具身智能”是指將AI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像人一樣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一詞本身具有濃厚的技術哲學色彩。1945年,法國哲學家莫里斯·梅洛-蓬蒂提出“具身性”概念,認為人類需通過身體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和感知,進而理解世界。1950年,被稱為“AI之父”的英國計算機科學家圖靈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這一概念。

    事實上,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的工業機器人(機械臂)早已在制造業廣泛應用,帶來質效提升。但傳統工業機器人是“固定程序+機械臂”的組合,而“具身智能”賦能的機器人則是“多模態感知+大腦決策”的迭代。

    以大語言模型的突破為契機,通過賦予AI具體的物理實體(如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等),使其能夠和現實世界交互,具身智能成了AI通往物理世界的鑰匙。這個熱門賽道也吸引了國內的華為、小米等科技龍頭公司紛紛入場。

    近日,小米集團核心創始團隊創業的大模型機器人公司——小雨智造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北京信息產業發展投資基金。此次融資將用于加大研發力度,推動產品創新,提升市場競爭力。這也是小雨智造獲小米集團、中關村智友科學家基金、北京智源研究院等天使輪投資后,再次完成億元級別融資。

    11月,在“前海·寶安AI向未來—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成果”發布會上,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簡稱“華為具身智能中心”)宣布正式運營。具身智能(擁有物理形態的人工智能系統)作為人工智能的前沿領域,強調智能系統與環境的實時互動能力。該華為具身智能中心依托寶安區強大的制造業基礎,結合前海深港科技創新政策優勢,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國際前沿發展。

    會上,華為具身智能中心與16家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涵蓋樂聚機器人、拓斯達、兆威機電等多家知名科技企業。該中心旨在聯合企業協同創新,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提供一站式產品技術交易服務,助力全球具身智能產業鏈的集散與升級。成立此中心不僅顯示華為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深入布局,更將為深圳乃至全球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注入新活力。

    據新華社報道,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許華哲認為,未來機器人將呈現多姿多彩的形態:雙足、四足、輪式,機械狗、智能無人機甚至機械小蜜蜂,但人形機器人對人類社會適配性最佳,將成為最能夠幫助人類的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可解決生產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很多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無法靠流水線統一組裝,這就需要具有泛化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來“幫忙”,把批量生產的零部件按客戶的定制需求組裝成產品。在家庭服務、公共服務等更復雜多變的場景中,人形機器人也更具優勢,可適應不同的環境和需求完成多種任務。

    浙商證券認為,特斯拉Optimus作為具身智能的先行者,有望率先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國內廠商在人形機器人本體結構、運動控制算法、軟件工程等方面持續迭代,并積極探索下游產業化應用場景。行星滾柱絲杠、六維力矩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空心杯電機、軟件系統是當前國產化提升空間較大的核心環節,同時也是技術壁壘較高的零部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比亞迪招聘官微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機器人 自動化設備 遼寧省 新型工業化 機器視覺 國家大基金持股 比亞迪 乘用車 深圳市 新能源汽車 鹽湖提鋰 比亞迪概念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