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31 16:54:25
“AI對于理想意味著全部”。“消失”9個月的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一回到公眾視野就這樣說道。
在12月25日-27日,理想汽車連續三天開展了《2024理想AI Talk》的直播內容,人工智能是貫穿這三場內容的主題。
在這次訪談中,李想對人工智能侃侃而談,愈顯沉穩且思路清晰地向外界傳達了理想接下來的發展戰略思路——要做一家人工智能企業,并解釋了為什么做、怎么去做,又憑什么做成。
不過,這樣的轉變也讓業內外倍感疑惑,交付量屢創新高的理想,為何要脫下車企的外衣,為自己打上人工智能企業的標簽?
“我要選擇一個森林”
在業內外看來,被譽為產品天花板的李想極具洞察力,在整車企業行業中,無論是增程動力形式的選擇,還是四屏交互、車載冰箱的使用,無一不體現著李想這一能力。就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而言,李想的洞察力又在這一賽道上進行了充分的體現。
2022年12月,ChatGPT橫空出世,不僅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歷史分水嶺,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技術時代。而在此之前的兩個月,李想早已在公司內部做出戰略級的預判:人工智能是未來車企之間的核心較量,并在此后的2023年1月,將企業愿景升級為在2030年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
事實上,汽車是人工智能技術非常適合落地的場景之一,智能駕駛體驗對于用戶購車決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語音是智能座艙最高頻的交互方式。“2023年初發布的愿景,我們把人工智能從一個隱藏的戰略變成一個開放的陽謀的戰略,這樣我們才能吸引足夠多的人才。”李想這樣解釋道。
不過,李想的遠景顯然不至于此,“造車肯定是要造的,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但我認為,這個智能化講的不是傳統的軟件智能,而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這是造車往下延續的一個必經之路。汽車將從工業時代的交通工具,進化成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空間機器人。”李想說。
對于這樣的決策,李想表示:“在選擇進行第三次創業的時候,我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選擇一個森林,要做那個森林里最大的,無論要我經歷什么的困難,我絕對不只做一棵樹了。我們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并將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
李想認為,人工智能將成為所有設備、服務、應用和交易的核心入口,對蘋果而言,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如今這樣的判斷,同樣成為理想命運的拐點。在公司內部,李想更是對其高管說過,“如果不做人工智能,我們將什么都不是”。
就人工智能的發展而言,李想將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增強我的能力”,即人工智能作為輔助工具;第二階段是“成為我的助手”,即人工智能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第三階段是“硅基家人”,即人工智能成為家庭的重要成員,甚至能夠延續人類的記憶。
如今,李想為了保持對人工智能的專業技術輸入,仍然保持著接近前線的管理角色,每周大約參與4至5次人工智能相關的會議,閱讀最新的學術論文,并密切關注團隊在實際應用中的進展情況。因為在李想看來,AI對于理想而言,(在愿景上)意味著未來的全部。
一年研發投入有一半在AI
在成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的愿景下,理想也在近期展示了其在整車企業運營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這些成就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其中,智能駕駛和“理想同學”已經成為其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在智駕領域,理想率先通過大規模投入,在智能駕駛開城之戰中,做到了“全國都能開”的智能駕駛第一梯隊名額。隨后,理想汽車迅速采取行動,全面轉向“端到端+VLM”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的領先地位。
近期,理想還計劃將“高速端到端”伴隨OTA推送至理想AD Max用戶。成為繼特斯拉之后,全球唯二家將端到端技術應用到高速(及環路)NOA場景的車企。至此,理想端到端+VLM智駕也實現了“全場景端到端”能力。
此外,理想的智能駕駛還將繼續快速迭代。其中,“行業首創AI推理可視化”也將伴隨OTA進行推送。該功能首次將智能駕駛模型的思考推理過程以視覺形式展現,并且展示One Model端到端模型輸出軌跡路線能力;讓駕駛員提前理解AI的思考和執行過程,更安心地使用智能駕駛。
“理想同學”方面,去年12月,“理想同學”背后的大模型Mind GPT發布上車,提供車載智能助手功能,同時積累了大量汽車行業數據,了解車輛使用的場景。而在12月27日,“理想同學”App也走出汽車,從智艙助理變身為類似ChatGPT、豆包、Kimi的通用人工智能應用。
談及這種變化時,李想表示,一個真正的大模型產品一定是能夠去自主使用所有的設備,擁有所有的服務,這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在李想看來,一個真正的AI超級應用,得自主地使用所有設備,具備所有服務。“理想同學”將來不僅可以在車上,還可以出現在手機、電腦,甚至智能眼鏡上。
人工智能成果不斷涌現背后,是理想長期不斷地投入。李想稱,理想不僅在智能駕駛領域投入巨大,還在基座模型、端到端和視覺語言模型(VLM)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布局。他提到,理想的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其中近一半用于AI領域。李想認為,隨著大模型的出現,人類將迎來根本性的改變。
面向更長遠的未來,理想也正在規劃分三步走,首先在中國市場爭取成為第一,然后考慮在受美國限制以外的市場做到第一;2025年,理想欲實現在中國的空間智能領域成為第一,在大語言模型及所提供的服務方面進入前三;再往后,把語言模型和智能駕駛合成更大的VLA模型,全面進入智能體階段。
文/李念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