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創新動力在實踐中奔涌——四川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紀事

    四川日報 2025-01-07 21:09:54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挑戰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承壓前行、砥礪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邁出堅實步伐。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2025年省兩會召開前夕,記者進園區、看企業、訪鄉村、走城市……對話各行各業為夢想拼搏的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從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故事里,看全省上下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行的生動實踐,受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脈動。

    涼山錦屏山下,錦屏深地前沿科學及暗物質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一系列前沿技術領域將取得突破;成都未來科技城內,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基地開建,四川低空經濟乘勢騰飛……回顧2024年,巴蜀大地,處處可見向新求質、換擋升級的故事。

    2023年7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部署,引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四川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立足基本省情,發揮好經濟大省、科教大省綜合優勢,找準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重點,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向新

    科技創新“開花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一線故事:

    取得技術創新,“大塊頭”有大能量

    1月3日,四川盆地沐浴在冬日暖陽中,從成都出發約2個小時車程,記者來到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國內首個“專用堆”、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醫用同位素堆的建設現場。人員忙碌、車輛穿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四天前,這里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該醫用同位素試驗堆從開建時的大土坑,迎來廠房拔地而起、成功封頂,為2025年轉入設備安裝階段奠定重要基礎。

    “看著廠房封頂的那一刻,心情很激動,新的一年要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該醫用同位素堆項目總設計師李慶信心滿滿。

    核醫療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醫用同位素則是核醫療的“子彈”。有了它,才能研制用于殺死癌細胞的“核武器”。當前,四川生產了全國一半以上醫用同位素,正全力開展大規模生產技術攻關。

    發展醫用同位素依賴反應堆,80%以上的醫用同位素由反應堆輻照產生。“不同于常規反應堆,該醫用同位素堆以硝酸鈾酰水溶液作為燃料,具有創新性強、設計難度大等特點。”廠房封頂儀式上,李慶介紹。

    這具體體現在項目攻關中取得的諸多關鍵技術創新。對此,李慶如數家珍——硝酸鈾酰燃料反應堆設計技術、緊急排料停堆技術、低功率密度反應堆設計技術、同位素直接提取技術……“這些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譬如,锝-99m是醫用同位素中使用量最多的一種,被稱為核醫療“診斷專家”,可用于人體器官的顯像和功能檢查,以及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的輔助診斷。它是放射性同位素鉬-99通過原子衰變釋放β粒子(電子)轉變而來。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醫用同位素研發技術負責人張勁松說,該醫用同位素堆中的燃料溶液裂變后會產生大量鉬-99,反應堆停閉后,用氣壓將這些含有鉬-99的燃料溶液壓入分離系統,鉬-99就被分離系統的吸附裝置吸附。再通過淋洗、分離、純化等一系列化學工藝,就可直接發往醫院使用。“這一生產技術先進,產生的放射性廢物少,經濟效益高。”

    攻克關鍵技術讓“大塊頭”有著大能量——該醫用同位素堆預計2027年建成投產后,鉬-99、碘-131等醫用同位素的年生產能力將分別達10萬居里和2萬居里,帶動下游產業集群發展,填補國內醫用同位素大規模生產空白,并解決兩種同位素長期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

    “這將使國內醫用同位素藥品價格降下來,讓更多人用得上、用得起。”展望未來,李慶認為,憑借安全性更好、成本更低、運行方式更靈活等優勢,能使我國從進口國轉為出口國,為搶灘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以核醫療為代表的生物制造為例,目前四川瞄準前沿科技,聚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制造、清潔能源、先進材料六個領域,布局實施六個重大科技專項。接下來,四川將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打好創新突圍攻堅戰。

    求智

    開辟產業“新賽道”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一線故事:

    四川人形機器人“跑步”進場

    69天,完成人形機器人產品從草圖設計到整機組裝。這是成立僅幾個月的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交出的一份答卷。

    不久前的新品發布會上,具身人形機器人公司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天行者一號”。它身高165厘米、體重約50千克,是四川首臺全尺寸、直立行走商業化人形機器人。具身人形機器人公司負責人馮振宇介紹,該產品計劃于2025年初步推動量產,后續將“入職”制造企業,發揮雙手搬運、靈巧操作工具、自主行走等運動能力。

    “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馮振宇常常琢磨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的這句話。

    馮振宇曾先后從事輪式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等研究,但這些都不是他理想中的機器人。“我們想做的機器人,是像《星球大戰》中‘C-3PO’那樣,能夠聽懂人、理解人的機器人,擁有和人類一樣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執行不同場景下任務的能力。這是一個全新的賽道。”

    要把電影中的“橋段”變為現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工智能的發展,讓馮振宇看到了希望。

    具身人形機器人公司辦公室內,工程師正通過自研算法調試“天行者一號”的“小腦”,提升它對任務的執行能力。

    “過去的機器人往往是單一場景下執行單一任務,現在它面臨的可能是多場景多任務。對機器人的智能小腦、空間智能感知認知、通用智能大腦的訓練,將提升其對多任務的處理能力,讓人形機器人更‘懂’人。”馮振宇說。

    除“懂”人外,還得“像”人。過去,有人問過馮振宇一個問題:人形機器人一定要做得像人么?這讓他思考了很久。

    “如果說簡單幾個特定的場景,‘像不像人’這個問題并不重要,但如果要在復雜的環境下作業,考驗的則是上肢的操作能力和下肢的移動能力。”馮振宇說,為讓機器人能流暢運動,他們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等機構,突破關節等支撐運動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為人形機器人打造“四肢”和“肌肉”。“它們不僅要爆發力強,還很輕巧,未來可以應用于服務、家庭等領域。”

    目前,“天行者一號”已實現直立行走。下一步,馮振宇要讓它跑起來、跳起來。可以預見的是,不只是“天行者一號”,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將會有更多諸如人形機器人這樣的未來產業在四川加速“跑”起來。

    逐綠

    為轉型發展注入更多“綠”意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一線故事:

    “捕碳高手”出招,火電將“零排放”

    “相關部門批準立項了”,“抽調精兵強將準備成立專項組”,“設計、建設要快馬加鞭趕上”……1月2日,新年開工第一天,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創新中心基礎研發部部長韋耿接連開會、電話、視頻連線,忙得團團轉。

    韋耿的忙碌和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有關。半個月前,20兆瓦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系統拿到國家重點專項支持,東方鍋爐與合作的電力公司著手“捕碳”工程化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對于東方鍋爐來說,他們要做的事,是要重視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其實現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

    時間回到4個月前,世界最大的5兆瓦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系統在東方鍋爐試驗成功。該裝備通過化學鏈燃燒技術,對化石能源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大規模捕集,從而解決傳統燃燒方式捕集二氧化碳成本高、難度大的問題。

    在傳統燃燒中,燃料一般與空氣直接接觸,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燃燒的氮氣就成了二氧化碳的“藏身之所”,再想把它捕捉出來就很困難。

    “這項創新裝置被稱為‘捕碳高手’,就是避免燃料和空氣直接接觸。”韋耿介紹,裝置中設有空氣反應器和燃料反應器,二者之間,還有一個“氧氣快遞員”——載氧體,負責把空氣中的氧氣帶到燃料中燃燒。燃料燃燒后,沒有氮氣“搗蛋”,直接生成高濃度二氧化碳,“從源頭就能捕捉90%濃度以上的二氧化碳,且捕集效率達95%以上。”

    要知道,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占碳排放的80%以上,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也是減碳的主戰場。5兆瓦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系統試驗成功,驗證了裝備的可行性,特別是為火電廠開展大規模碳捕集提供關鍵路徑,讓火電也可成為“雙零排放”的綠色能源。

    正在開展20兆瓦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系統,是為合作的電力公司量身定制,將直接用于碳回收。韋耿介紹,新裝備高40多米、體型是之前的2倍,形似一座框架高塔。

    除效能增強外,設備上,在原有反應器之外,還將增加熱量回收系統和汽水系統,還有二氧化碳的存儲裝置。“捕集的二氧化碳可注入油藏中進行驅油,提高油田采收率,或合成氣、甲醇、有機化工產品等,實現價值再利用。”

    據悉,首個商業化應用的化學鏈燃燒碳捕集裝備系統將于2028年投用。韋耿透露,當前,越來越多企業關注到這項綠色新技術,尋求合作的電力、供熱、石化、化工、油氣等企業絡繹不絕。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