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傳承與創新讓“瀘州河”川劇重新被看見

          瀘州市融媒體中心 2025-01-11 19:35:48

          非遺檔案

          “瀘州河”川劇

          “瀘州河”川劇是一種以高腔特色為主的藝術表演形式,具有地域特色的川劇流派,其器樂打擊在川劇界獨樹一幟。

          2007年,“瀘州河”川劇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24年12月28日至29日,備受矚目的四川省首屆中小學生戲曲傳承展演暨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由瀘州市戲劇家協會指導創編的原創少兒川劇《戰友情》和《蝶·別》榮獲一等獎,《將進酒》榮獲二等獎,瀘州成為唯一同時有2個節目獲得一等獎的市州。

          榮譽的背后,離不開“瀘州河”川劇省級非遺傳承人沈敬東的努力。從5歲首次登臺至今,沈敬東已堅守在川劇舞臺半個世紀,見證了川劇從興盛到落寞到再興起的過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讓更多人看到川劇,喜歡上川劇。

          川劇當胎教 他5歲首次登臺

          “我的胎教就是川劇。”說起和川劇的結緣,梨園世家出身的沈敬東有著說不完的故事,“父親是我川劇路上的啟蒙老師,他的言傳身教讓我感受到了川劇人的精氣神。”

          沈敬東的父母都是川劇演員,從小他就在鑼鼓聲和川劇唱腔中長大。兒時的記憶里,大人忙著在臺上排戲,小孩子們就在臺下“咿咿呀呀”地跟唱,“那時川劇團的子女,隨便拉一個出來都能唱上幾段。”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沈敬東5歲時就迎來首次登臺的機會。當時,沈敬東的父親沈均懷所在的劇團正在排《向陽商店》這出戲,里面有個小孩的角色,但定下的小演員因突發情況無法登臺。由于平時跟著練習,沈敬東會唱小演員的所有戲,加上自己也非常想登臺,所以他悄悄地去問母親能否代替小演員登臺。就這樣,沈敬東迎來了自己的首秀,也感受到了父親常說的“救場如救火”是什么意思。但沈敬東沒想到,他這一唱,就是半個世紀。

          50年時間 川劇經歷大起大落

          雖然5歲登臺到現在已有半個世紀,但這50年并非一帆風順,沈敬東的生活和川劇一起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

          20世紀70年代末,川劇迎來了最繁盛的年代,不少人為了看戲通宵排隊買票。“那時的票一開售就賣光了,還規定戲班演員只能買一張票。”沈敬東說。

          然而,這樣的光景沒有持續太久,20世紀80年代末,流行文化的興起很快搶占了傳統戲劇的市場。到20世紀90年代初,瀘州市川劇團再也沒有排隊買票的盛況,甚至連20%的上座率都達不到,團里的演員們陸續“南漂”,轉職當起了流行歌手。

          面對生存的壓力,沈敬東也選擇了停薪留職,南下掙錢,但在他的行李箱里一直帶著一雙靴子,那是生角練功和上臺穿的靴子。“每天我都堅持練功,多年的習慣舍不得放下,總想著哪天要回到川劇舞臺。”沈敬東說。

          2000年,堅守川劇舞臺一輩子的沈均懷退休,他給尚在異鄉打拼的兒子提出要求:回瀘州來,繼續守著川劇這個舞臺。沈敬東帶著父親的囑托和對川劇的情懷回到了故鄉,踏上了重鑄川劇輝煌的道路。

          “那時,還有很多外出的‘瀘州河’演員和我一起回到了瀘州。”沈敬東說,多年的打拼,讓他們對時代的流行審美有了新的認識,大家一致認為要創新。2001年,沈敬東排練了一出名為《梨園芳華》的戲,不僅將傳統川劇所有的行當和絕技融合在一起,還加入了不少當時流行的創新元素。

          這個節目演出后立刻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不少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表示,“這種川劇好看,大家都看得懂”。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關注“瀘州河”川劇。

          2007年,“瀘州河”川劇被四川省政府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年,“瀘州河”川劇在沈敬東的帶領下,開始打造現代川劇,摸索創新和傳承的發展路徑。“在現代川劇中,我們從服裝、妝造、舞美、唱腔等方面,以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標準進行設計創新,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接受和聽懂。”沈敬東說。

          傳承創新 更多“小傳承人”加入

          2022年8月,由瀘州市梓橦路學校原創的川劇《戰友情》被授予“小梅花優秀集體節目”稱號,這是瀘州首次獲得全國“小梅花”獎。時隔兩年后,由瀘州市忠山學校原創的川劇《蝶·別》再奪全國“小梅花”獎。這兩個節目的獲獎離不開沈敬東(兩個節目的負責導師之一)的創新和堅守。

          為了讓“瀘州河”川劇得到更好的傳承,沈敬東帶著“瀘州河”川劇走進了瀘州多所中小學的四點半課堂,建立起多個“瀘州河”川劇傳習普及基地,建立起一支1100余人的“小傳承人”隊伍,搭建起展示和學習“瀘州河”川劇的平臺,先后有600余名學生獲得參加省、市等各級川劇傳習普及展演的機會,200余名學生走上國家級演出舞臺。

          在沈敬東看來,“瀘州河”川劇進校園不僅是對川劇藝術的傳承,還可以讓青少年感受到文化遺產的魅力,也可以讓更多人關注到川劇。沈敬東笑著說:“家里一個娃娃學川劇,就會帶動一家至少6個人去關注它,這樣關注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隨著“瀘州河”川劇的不斷推廣與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受到“瀘州河”川劇的魅力。沈敬東希望,為“小傳承人”們種下川劇種子后,能有更多人加入其中,生根發芽,發揚光大。

          川劇遠遠不止吐火和變臉 有50個字的表演技法

          沈敬東說,“瀘州河”川劇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其中包含了川劇里面的“五個第一”,例如第一女子幫腔和第一個班社,對于川劇來說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據史料記載,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瀘州20多名藝人到成都開班,正式拉開川劇歷史,“可以說整個川劇的歷史都是從‘瀘州河’開始的”。

          “一說到川劇,大家往往只記得吐火和變臉,但川劇遠遠不止吐火和變臉。”沈敬東說。在川劇中,“瀘州河”以高腔見長,有藏刀、耍胡子、耍燭等眾多絕技,還有“月、風、云、雷、雨、雪、你、我、來、去、轉”等50個字的表演技法,每個字都有一套特定的動作,每個動作都栩栩如生,讓觀眾通過動作就能了解演員所處的環境、時間、狀態等,而一出戲中會將這50套動作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呈現。

          過去,整個川劇圈子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跑得灘,瀘州河去搭班。”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川劇攤子在瀘州都能活下來,那么在全四川都是很不錯的。沈敬東說,過去瀘州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水陸碼頭城市,往來商客眾多,以前很多戲班想要了解自己到底受不受歡迎,都要來瀘州演上一場。

          責編 胡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最大色区在线电影 | 日韩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