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3 07:42:39
近期,人形機器人概念備受關注,尤其在CES展后,相關概念股再次成為市場焦點。1月12日,中堅科技(SZ002779)發布公告稱,公司涉足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但該業務尚處于早期階段,尚未對公司業績產生貢獻。此外,巨輪智能(SZ002031)也發布公告稱,盡管其機器人業務收入有限,但智能裝備制造業務營收增長顯著。
每經編輯 畢陸名
人形機器人概念熱點不斷,近期在CES展上大出風頭后,相關概念股再獲市場熱炒。近兩日,異動股紛紛回應涉機器人業務的具體情況,提示投資風險。
1月12日晚間,中堅科技(SZ002779)發布股價異動公告稱,公司涉足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受外部市場和技術研發進度等各種因素影響,在人工智能機器人業務領域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尚未對公司業績產生貢獻。
中堅科技是國內園林機械行業的重要生產銷售企業,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積極推進戰略升級,加大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內的開拓和資源投入。上周,中堅科技累計漲幅超20%。
近期,中堅科技在接待調研時密集回應了在機器人領域的一系列布局:成立上海中堅高氪機器人有限公司專門研發新一代割草機器人產品,設立控股子公司江蘇堅米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靈睿P1四足機器狗,投資人形機器人公司1X。其中,1X于今年8月底對外發布了其新一代家用人形機器人NEO Beta,可協助完成煮咖啡、煎牛排、整理衣物功能等家務。
與此同時,上周累計漲幅超20%的巨輪智能(SZ002031)也在當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關注到有媒體將公司列為“機器人概念”相關股票。巨輪智能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相關業務收入對公司短期業績影響有限。
以輪胎模具開發為主業的巨輪智能曾披露,公司機器人產品主要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RV減速器,冷鏈物流、機器人拋光打磨等自動化集成線。2024年上半年,巨輪智能智能裝備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上升165.45%,其中智能伺服硫化機與機器人核心部件及成套裝備等均實現增長。
除巨輪智能、中堅科技之外,在上周五(1月10日)異動股麥迪科技、弘訊科技也以股價異動公告的形式,回應了公司涉機器人概念的情況。
其中,麥迪科技表示,去年9月公司與優必選合資成立蘇州優麥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截至目前,蘇州優麥已設立完成,項目目前投入較小,后續進展存在不確定性。弘訊科技則明確表示公司目前主營自動化、數字化和新能源三大業務板塊,不涉及人形機器人業務。
近日,英偉達在CES上發布世界基礎模型Cosmos,該模型可以將圖像和文本轉換為機器人的可操作任務,集成視覺和語言理解來執行復雜的動作。
美東時間1月9日(周四),馬斯克接受采訪時談到,特斯拉在2025年將生產數千臺Optimus人形機器人,并在工廠進行初步測試。如果一切進展順利,2026年人形機器人產量將增加10倍,目標是生產5萬到10萬臺人形機器人,后年再增加10倍。
馬斯克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是歷史上最宏大的產品。他預測,未來人形機器人與人類的比例可能達到5:1,全球將有300億臺人形機器人運行。
中信證券稱,近期多方信息表明特斯拉的Optimus項目有望在近期迎來重要版本更新,并在2025年進入正式量產。高盛預計,到2035年,人形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80億美元。
對于Optimus的未來發展,德銀持樂觀預期。該機構在一份報告中預計,到2035年,特斯拉來自Optimus的年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Optimus銷量將達到20萬臺。同時,德銀的模型預測顯示,到2030年,如果特斯拉工廠內有20%的員工被Optimus取代,那特斯拉每年的人工成本可以減少5.09億美元。
美銀分析師John Murphy表示,Optimus在特斯拉計算資源中的占比目前只有個位數,隨著機器人出租車技術的成熟,這將加速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并在2026年及以后提高生產效率。Murphy認為,這種資源的重新分配“將推動Optimus能力的加速提升,并促進2026年產量的增加,同時降低成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市公司公告、公開信息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