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史無前例,黑馬之城拿下“雙第一”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4 22:03:23

    過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改變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城市格局。一些傳統汽車工業城市由于轉型不及時,汽車產量逐漸下降;也有一些城市抓住機會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地位迅速提升,深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個幾乎只生產新能源車的城市,超越其他具有深厚汽車工業基礎的城市,成為這場行業大洗牌中極具象征意義的里程碑事件。

    每經記者 唐俊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49039

    誰是汽車第一城?當很多人還將目光鎖定在廣州與重慶的角逐時,萬萬沒想到,這次的贏家是深圳。

    1月13日,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唐上興在公開活動上透露,2024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93.53萬輛,問鼎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城。

    這也意味著,在繼續坐穩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同時,深圳又晉級汽車第一城,史無前例拿下“雙第一”。而在此之前,廣州汽車產量已連續五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過去10年的新能源浪潮,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改變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城市格局。一些傳統汽車工業城市由于轉型不及時,汽車產量逐漸下降;也有一些城市抓住機會大力發展新能源,行業地位迅速提升,深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個幾乎只生產新能源車的城市,超越其他具有深厚汽車工業基礎的城市,成為這場行業大洗牌中極具象征意義的里程碑事件。

    比亞迪效應

    深圳汽車的產業崛起,要從比亞迪說起??梢哉f,比亞迪幾乎貫穿了深圳的整個汽車產業發展歷程。

    時間回到2003年,深圳方面提出,要利用華南地區大港口優勢、財政比較寬裕的優勢,以及地緣優勢,搞出口型汽車工業。

    此前,深圳一度希望引入合資車企,但頻頻受阻。2003年,總部位于深圳的比亞迪收購陜西西安秦川汽車,由此獲得生產資質,當時是吉利之后第二家民營轎車企業。

    但汽車生產資質與公司屬地綁定,這意味著比亞迪理論上只能在陜西生產汽車。為了發展汽車產業,深圳主動找到比亞迪,在龍崗坪山為其批復了180萬平方米土地,通過深圳分公司的名義實現生產。

    20多年前埋下的種子,現在長成了參天大樹。深圳總部之外,比亞迪還在西安、長沙、合肥、常州、鄭州等地以及海外多個國家建廠。2024年,比亞迪銷售了427萬輛汽車,同比大漲41%。

    比亞迪生產的汽車全部是新能源汽車,其中一部分是純電動車,一部分是插電式混動車。只看純電車,比亞迪2024年銷售量達到176.5萬輛,逼近特斯拉全年178.9萬輛的交付量。

    事實上,雖然比亞迪自2003年起就開始生產汽車,但真正崛起是在2021年之后。2021年之前,比亞迪的汽車銷量還在50萬輛左右,但2021年之后以驚人的速度持續飆升:2021年至2024年,比亞迪汽車銷量分別達到73萬輛、187萬輛、302萬輛、427萬輛,是四年前的近10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對城市進化論表示,比亞迪轉型比較快,汽車銷量大幅提升,由此拉動深圳汽車產業發展。

    2021年時,深圳汽車產量僅29.95萬輛,但2022年就躍升至87.47萬輛,2023年再漲至173萬輛,直接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最高的城市。

    在此之前,2021年上海以63.2萬輛新能源車奪冠,2022年西安以101.55萬輛新能源車位居榜首。2024年,深圳繼續穩居新能源車第一城,并成為新晉汽車產量第一城。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曾將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破200萬輛的時間點設在2025年,而眼下,這一目標已經提前完成。

    All in新能源

    在國內各大車企中,比亞迪是最早提出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廠。2012年前后,國家提出要著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之后,比亞迪汽車更是把主力放在新能源車上。

    2022年3月,比亞迪宣布停止生產燃油汽車,全力擁抱新能源。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等大型傳統車企,由于體量大、慣性強,新能源轉型并不及時,也無法完全拋棄燃油車,導致產銷量下滑。

    2024年,上汽集團終端交付量463.9萬輛,雖依然是全國第一,但同比下降20%。廣汽集團去年全年累計汽車銷量200.3萬輛,同樣下降20%。

    這看上去是比亞迪作為一個企業自身發展的故事,但背后離不開深圳這座城市的產業土壤。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曾說,中國最先給了深圳市場化環境,深圳的大環境是比亞迪成功的關鍵。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深圳不像廣州和上海一樣有深厚的燃油車產業基礎,這反而讓深圳得以免去轉型的痛苦,率先發展新能源車,直到“All in”新能源。

    早在2009年,深圳作為“十城千輛”試點城市之一,新能源汽車產業就開始起步。其時,深圳率先拉開政府補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同時以公共交通為突破口推進新能源車應用。

    2017年,深圳成為全球首個實現公交全面電動化的城市;2018年,進一步實現出租車全面電動化。這些車輛,絕大部分都是從比亞迪采購的。截至2024年10月,深圳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75.9%,遠高于全國不到50%的水平。

    與此同時,在土地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深圳依然為比亞迪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空間。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區一、二、三、四期項目覆蓋超過4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設新能源整車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基地。

    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 圖片來源:深汕試點

    目前,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零部件項目滿產,二期整車項目雙班生產,預計三期、四期項目建成滿產后,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年產值超2000億元。屆時,深圳新能源車產業還將進一步攀升。

    憑借起步早、政策利好以及自身產業基礎和消費基礎,深圳圍繞新能源汽車形成一系列產業。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三電系統”,即電池、電機、電控,在深圳都能找到對應企業,甚至是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2022年,深圳市先進電池材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4年,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再度入選。在《2024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中,深圳位列第二,僅次于上海。

    目前,深圳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超過2700家,構建了囊括整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充電基礎設施、汽車后市場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

    2024年10月,深圳成立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專職部門——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辦公室,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深圳希望,到2025年,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核心的汽車創新體系基本形成。

    產業新格局

    2023年,全國城市汽車產量前五名分別為:廣州(317.92萬輛)、重慶(231.79萬輛)、上海(215.61萬輛)、深圳(178.6萬輛)、長春(155.8萬輛)。

    如今,深圳登頂榜首,廣州和重慶誰是第二也再次成為焦點。

    與深圳的高光時刻不同,廣州正在經歷“低谷”。

    2024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處動能轉換深度調整期”,并直接影響當地整體經濟,同期GDP增速只有2%。在外界看來,廣州汽車產業“失速”,主要原因在于廣汽集團向新能源轉型速度過慢。

    2024年8月,廣州出臺《關于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大篇幅提及新能源汽車,顯示出加快轉型的急切信號。

    重慶也曾是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城,但2018年前后,其汽車產業遭遇“寒冬”,第一的地位也被廣州取代,但重慶的轉型速度更快、決心更大。

    重慶汽車轉型的一大戰略是依托賽力斯,與華為聯合打造問界品牌。重慶的傳統車企長安汽車,也積極擁抱新能源車,近年來陸續推出長安啟源、阿維塔、深藍等品牌,逐步取代了合資車的市場需求。

    2024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量超過廣州,短暫占據全國汽車第一城的位置。不過到前三季度,廣州即實現反超。如今2024年全年數據還未出爐,誰會成為第二城暫未揭曉。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298536

    放眼全國,新能源車還在深度影響整個中國的汽車產業格局。

    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128.2萬輛和314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

    這背后,除了深圳、廣州、重慶的變化,西安、鄭州、合肥、常州等城市的新能源車產業正快速發展,產業地位不斷提升,但武漢、長春等傳統汽車重鎮地位卻在下滑,不得不奮力追趕。

    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增長仍將主要來自新能源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5年全國汽車銷量將達3290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600萬輛,同比增長24.4%。

    盡管如此,崔東樹認為,在新能源車銷量上漲之際,2025年油車市場將獲得合理的重新發展機會。“世界從來不缺油,近20年的石油儲量報告證明了油越來越多,2025年從外部宏觀環境來看油價可能會下降,有助于油車銷售。”

    不過,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不可扭轉。競爭愈發激烈,但后發城市仍有機會,中國汽車產業城市格局仍在等待被改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