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1-16 07:44:34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
NO.1 碧桂園發布2023年及2024年中期財報
1月14日,碧桂園披露了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中報。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4010億元,同比減少6.8%;稅前全年虧損約1673億元,歸屬股東的虧損為1784億元。2024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收入1021億元,同比減少54.9%;稅前虧損約108億元,較2023年的461.48億元大幅縮窄;歸屬股東的虧損為128.42億元。碧桂園回應稱,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及對手方負面財務狀況等多重不利因素疊加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計提了相當大額的存貨減值準備。
點評:碧桂園強調將保交房作為首要任務,并通過極限收支的運營策略和與主要承建商及供應商協商合理的付款計劃,確保項目的正常運轉。雖然其在短期內面臨財務困境,但仍在積極履行企業責任,持續探索和實施可行的策略以改善經營狀況。其核心團隊相對穩定且具有較強執行力,加之公司資產水平仍豐厚、凈資產保持為正,未來仍有機會實現復蘇。
NO.2 旭輝集團未足額籌集一到期債券分期償還資金
1月14日,旭輝集團公告稱,原定于2025年1月14日分期償付的“H21旭輝3”,償還比例為債券本金的2%,及自2024年9月14日至2025年1月13日期間的對應利息。本期債券發行金額為18.75億元。旭輝集團指出,公司資金狀況較為緊張,尚未足額籌集本次本金及利息償付所需資金。公司承諾,在寬限期內將結合政策及市場行情、自身經營及現金流狀況,進一步考慮、尋求綜合解決方案,爭取早日化解債券風險。
點評:此消息對旭輝集團的股價和債券市場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反映出公司當前面臨的財務壓力。市場對該公司的財務穩定性和未來償還能力可能持更加謹慎的態度,進而影響其融資成本和投資者信心。同時,這也可能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情緒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對房地產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更加敏感。
NO.3 重慶建工與恒大系企業完成111筆債務重組
1月15日,重慶建工公告稱,公司新發生與中國恒大集團及其所控股、參股企業(以下簡稱恒大系企業)相關的債務重組共111筆,成交金額合計4589.62萬元,產生債務重組收益362.56萬元(數據未經審計)。因恒大系企業以其開發的住宅、商業和車位等資產抵償工程欠款,經與重慶建工合作的供應商友好協商,公司將前述抵債資產轉抵供應商,用于償還對供應商的相關賬款。
點評:重慶建工與恒大系企業完成111筆債務重組,成交金額超4500萬元,還產生了一定收益。通過資產轉抵供應商償債,這種做法既解決自身賬款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債務風險 。
NO.4 2024年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創近五年新高
1月14日,戴德梁行發布2024年中國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市場回顧。報告提到,2024年內地大宗市場成交金額保持在220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6.3%,成交宗數371宗,創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長23.3%。單宗成交中位數為2.70億元,單宗平均成交金額為5.98億元,約74%的項目成交規模低于平均值,防御型個人投資者出手頻繁,小規模精品項目市場熱度提升。其中,上海蟬聯全國成交TOP1,成交額707億元,全國占比32.0%。
點評:這表明市場對優質房地產資產的興趣仍然濃厚。大宗交易的活躍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市場對稀缺優質資產的追求、投資者對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前景的看好、以及政策環境的變化等。這對房企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可能意味著更多的融資機會和資產優化的空間,仍然存在增長和發展的機會。
NO.5 萬科多只境內外債券跌幅擴大
1月15日,萬科多只債券擴大跌勢,其中境內債“22萬科07”跌15.7%至56.9元,邁向上市以來最低。其他境內債亦多數下跌,“20萬科04”“21萬科02”價格亦邁向上市以來最低。美元債方面,萬科旗下2029年到期、票面利率3.5%的美元債每1美元面值買價跌4美分至30.6美分;旗下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3.975%的美元債下跌4.5美分至32.2美分,兩只債券價格均勢創紀錄新低。
點評:債券價格的下跌可能源于多種因素,包括市場對萬科未來現金流和盈利能力的擔憂、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投資者對房地產行業風險的重新評估,可能會增加公司的融資成本,影響其未來的融資計劃。萬科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一挑戰,以恢復市場的信心,并確保公司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