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4 21:58:45
隨著此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運動從小眾走向大眾,在國內掀起一波潮流,冰雪經濟成為擴大內需的新興力量之一。
晶雪節能參與建設了萬達茂滑雪場、耀雪冰雪世界等項目,被多家券商研報納入“冰雪經濟”概念股。
每經記者 程雅 每經編輯 宋思艱
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
參與建設了萬達茂滑雪場、耀雪冰雪世界等項目,晶雪節能(SZ301010,股價18.55元,市值20.03億元)被多家券商研報納入了“冰雪經濟”概念股。
晶雪節能主要產品為冷庫和工業建筑圍護系統節能隔熱保溫材料。公司圍護系統節能隔熱保溫材料產品大部分應用于冷鏈物流行業中的冷庫圍護系統建設,同時通過優化冷庫門、升降平臺等關鍵子系統設計實現冷鏈物流的全程無縫對接。
1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公司在冰雪經濟方面的業務拓展致電晶雪節能,并按照對方要求將郵件發送至郵箱,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冰雪經濟,是以冰雪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的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的總稱,具有投資相對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顯著優勢。它涵蓋了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設備制造、冰雪文化等多個領域,是一種多元產業融合的經濟形式。
隨著此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冰雪運動從小眾走向大眾,在國內掀起一波潮流,冰雪經濟成為擴大內需的新興力量之一。冰雪經濟的發展也被認為將拉動春、冬季旅游淡季的消費市場,打造多元消費場景,促進消費產業升級。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冰雪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270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9700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萬億元。
2024年12月9日,有投資者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提問:現在政策支持東北冰雪產業,貴公司在東北有冰雪產業的相關業務嗎?對此,晶雪節能回復:公司有涉足到冰雪產業,在東北參與建設了萬達茂滑雪場。
由此,晶雪節能被納入了“冰雪經濟”概念股。除了參建萬達茂滑雪場外,晶雪節能還涉足耀雪冰雪世界等項目。
雖有參建上述項目,但晶雪節能的主要業務并不止于此。公司對外貼式美式冷庫、中央廚房、低溫食品加工車間、環境模擬倉體、室內滑雪場等圍護結構均有應用研究。
晶雪節能的產品具體分為金屬面節能隔熱保溫夾芯板和冷庫門、工業建筑門、升降平臺等配套產品,其中金屬面節能隔熱保溫夾芯板是公司的主要產品。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建造各類冷庫、生產廠房和制造車間。
2021年上市首年,晶雪節能營收、歸母凈利潤雙雙同比增長。但之后,公司歸母凈利潤便開始下滑。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975.71萬元、3819.44萬元,同比下降40.75%、3.93%。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公布的2023年全年冷鏈物流運行數據,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3.5億噸,同比增長6.1%;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585.5億元,同比增長8.2%;截至2023年底,冷庫總量約2.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3%。
當前,冰雪經濟正迎來高速發展階段,在未來幾年,冰雪經濟將向哪些方面發展?有何趨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73057576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賈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的冰雪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從具體的政策方向來看,持續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完善冰雪經濟產業鏈條、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培育壯大冰雪經濟經營主體、促進和擴大冰雪消費、深化冰雪經濟對外合作等具體的發展方向旨在促進行業從完善產業鏈、培育優質企業、激活市場參與主體、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等多方面來提升行業的發展質量。
賈龐表示,預計未來幾年,在消費端,在消費群體持續擴大的同時,中國冰雪消費需求將更加多元,消費者對冰雪產品和服務的品質、體驗要求越來越高,個性化、定制化、體驗式消費需求將不斷增長,特別是對冰雪運動,消費者對冰雪運動體驗、個性化冰雪裝備、冰雪研學培訓等需求逐漸顯現;在供應端,冰雪領域預計將形成以一批龍頭企業,同時創新的中小企業也將增多,將豐富市場上高質量、個性化的冰雪服務和產品的供應。
從區域結構來看,或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主要的北方冰雪資源豐富的地區帶動周圍區域協同發展,從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冰雪經濟集聚區。同時,以室內滑雪場為基礎,冰雪運動將持續“南展西擴東進”,推動冰雪運動在全國普及發展。
另外,當前中國冰雪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
賈龐認為,當前消費結構較為單一,多為體驗式滑雪,長期消費習慣尚未形成。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人均冰雪場地不足,且分布不均,南方地區發展相對較慢。同時,產業鏈不完善,冰雪裝備與文化環節薄弱,資金壓力大,人才短缺,品牌國際影響力不足等問題也制約著冰雪經濟發展。
針對這些挑戰,需采取一系列應對策略。一方面,創新消費模式,打造多元產品,提升游客體驗;合理規劃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品牌建設,推動產業集群化,借助數字化提升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優化產業鏈,強化上下游協同,完善標準與監管;政府可加大政策扶持,提供財政、稅收、土地等支持;強化人才培養與引進,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冰雪經濟可持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