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4 20:57:13
春節假期期間,DeepSeek概念股節前走強,多家券商發布相關研報并舉辦路演會議。美國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表示,公司沒有計劃起訴DeepSeek。DeepSeek以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市場波動,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在AI賽道的技術潛力。節前20%漲停的A股公司每日互動發布異動公告稱,未持有DeepSeek股權,也尚未向其提供語料數據。
每經編輯 畢陸名
A股市場上,DeepSeek概念股節前悄然走強。農歷春節假期期間,人工智能(AI)無疑是一大熱門談資,DeepSeek今日又沖上熱搜。
據媒體報道,記者關注到,春節假期期間(1月28日至2月4日),多家券商發布了DeepSeek相關研報,主題涉及DeepSeek的創新性、與OpenAI的對比,DeepSeek是否將顛覆現有行業格局、改變AI投資范式,又將如何影響科技股表現等。
不僅如此,圍繞上述熱門話題,春節假期里,券商路演電話會不間斷。據公開信息,除夕(1月28日)至今,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多家券商舉辦了超60場路演會議。部分券商的單場路演吸引了超四千次瀏覽。
趕在開市前,2月4日,與之相關的路演還在舉辦。當日,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海證券等均有DeepSeek相關的路演會議。
與此同時,2月4日,據參考消息援引德國之聲電臺網站2月3日報道,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2月3日表示,該公司沒有計劃起訴中國AI初創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我們打算繼續打造出色的產品,并在模型能力方面引領世界,我認為這樣會很好。”
這個春節假期,DeepSeek無疑是C位中的C位。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布與DeepSeek的對話,從點評學校風格到銳評各個手機廠商的優缺點,萬物皆可“DeepSeek”。DeepSeek“毒舌”點評也一度沖上熱搜。
據媒體報道,有觀點認為,DeepSeek憑借低成本、高性能優勢引發市場波動,或推動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在AI賽道的技術潛力。圍繞DeepSeek,市場仍有多重關切:DeepSeek是否將顛覆現有行業格局,改變AI投資的邏輯?又將如何影響科技股?
圍繞上述種種問題,券商春節“不打烊”,加班加點產出分析觀點。不僅有券商分析師除夕當天發布研報,相關路演會議也從大年初一(1月29日)便連續“營業”。
除夕當天,1月28日,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等發布了主題為“DeepSeek是否會改變AI投資范式”的報告。之后,該券商產出了多篇研報,主題涉及“淺談DS的創新性,對比科技巨頭和OpenAI”“DeepSeek發布后的美國科技投資八大預測”等。
據Choice數據統計,春節假期期間,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浙商證券、方正證券等也發布了DeepSeek相關研報,涉及行業、宏觀等多個角度,主題包括DeepSeek觸發模型降本,打開AI應用產業上升通道等。
不僅加班發研報,券商還辦起了數十場路演“暢聊”DeepSeek。
記者在某公開平臺看到,除夕當晚,華泰證券舉辦了“DeepSeek•拆解:多模態大模型Janus-Pro”電話會,主講人為華泰證券電子與計算機首席研究員謝春生,吸引了超四千次瀏覽。
此后,中信證券、國投證券、天風證券、國信證券等陸續舉辦DeepSeek相關電話會,會議主題涉及DeepSeek對AI模型、算力與應用的啟示,DeepSeek加速AI大時代等。
2月3日晚間,兩家龍頭券商舉辦電話會,中金公司以“從DeepSeek看全球算力與應用的演化”為主題,公司研究部多位分析師主講;銀河證券主題為“DeepSeek:技術顛覆or創新共贏”,多位行業首席參會。
2月4日,春節假期最后一天,券商相關電話會更加密集。當天晚間西部證券、廣發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等召開DeepSeek相關路演會議。
據證券時報報道,多位分析師在春節期間發布研報對此進行分析。多數分析師認為,短期內,部分AI上游算力硬件可能受到一定沖擊;但長期來看,成本的降低將加速下游AI應用的落地,算力需求仍將增長,全球AI競爭背景下,國產替代是算力增長的核心。
華泰證券分析師黃樂平認為,DeepSeek主要創新是通過在預訓練階段加入強化學習,DeepSeek V3訓練成本相當于Llama3系列的7%,對當前世代AI大模型的降本做出了重要貢獻,有望降低現有模型的訓練和推理成本。目前北美四大AI公司主要通過擴大GPU集群規模的方式探索下一代大模型,DeepSeek的方式是否在下一代模型研發中有效還有待觀察。
浙商證券廖靜池認為,DeepSeek大模型以其顛覆性的成本優勢,一方面可能使得傳統以“高投入、高算力”為核心的研發路徑受到一定沖擊,部分AI上游算力硬件可能受到一定負面影響,美股科技巨頭若估值下修或會加大納指波動;另一方面有利于AI下游應用和商業化場景的落地,有助于加速AI對相關產業的賦能進程,利好機器人、消費電子、智能汽車、計算機、傳媒等AI下游板塊。廖靜池還提到,中國科技企業長期依賴進口技術的局面有望出現積極變化,國內自主可控情緒或受明顯提振,民族自信力量回歸有望帶動A股風險偏好回升。
A股市場上DeepSeek概念股節前走強。每日互動(300766)在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1月27日錄得漲停板,在此單日20%漲幅前,該公司股價還在一周內錄得近20%漲幅。
2月4日晚間每日互動發布異動公告稱,近期公司關注到部分媒體將我司股票認為是“DeepSeek概念股”,并引起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DeepSeek是深度求索旗下的大模型,在其V3、R1版本發布后,迅速躋身行業前列,并受到國內外廣泛認可,這體現了國內人工智能領域的顯著進步。公司理解資本市場對新興技術懷有熱情,也請廣大投資者理性看待前沿技術快速發展,注意股價波動風險。
每日互動表示,針對資本市場關切的事項,經公司核實,深度求索的關聯公司浙江九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杭州幻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幻方科技”)的一位重要股東確實曾為每日互動創始核心骨干成員,但截至公告披露日,每日互動未持有深度求索和幻方科技的股權,也尚未向DeepSeek提供語料數據。
作為國內第三方推送市場的早期進入者,每日互動在為開發者提供服務的同時持續合規積累了十余年的海量數據,為數據智能業務的拓展建立了穩固的地基。截至2024年6月底,該公司開發者服務SDK累計安裝量突破1100億,覆蓋設備超過10億,其中智能IoT設備SDK累計安裝量超3.7億,SDK日活躍獨立設備數(去重)超4億。每日實時處理和新增的數據量超過55TB,已形成7000余種數據標簽,直接參與計算的特征參數累計超2億。
在2月4日晚間公告中每日互動也表示,公司在較早時間就接入DeepSeek相關版本并完成各方面的評估及利用自有算力進行私有化部署,目前主要用于業務垂直場景使用、研發提效(AI4SE)、知識庫問答以及將其納入數據智能操作系統(DiOS)的功能模塊等。公司作為數據智能領域的開拓者,致力于用數據讓產業更智能,早在2015年,公司就開始深度應用向量化等技術,并在云計算和深度學習及結合知識圖譜利用大模型等前沿科技持續研究探索。
每日互動表示,隨著行業進入大模型時代,公司將擁抱DeepSeek大模型開放的技術生態,發揮公司的數據積累、挖掘能力,以及對行業的場景理解和渠道積累優勢,在大模型落地產業場景垂直應用和為開發者做好服務支撐等方面,創造我們應有的價值。
公司依托DeepSeek大模型打造的數智產品對未來經營業績等影響取決于產品研發以及行業場景落地進度,具有不確定性,請廣大投資者審慎決策、理性投資。除上述事項外,公司未發現近期可能或已經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媒體報道和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信息等。
據參考消息援引德國之聲電臺網站2月3日報道,美國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2月3日表示,該公司沒有計劃起訴中國AI初創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后者在一個多星期前推出了最新版本的人工智能模型,該模型以可媲美ChatGPT的性能、開源以及顯著低廉的成本震驚了全球。奧爾特曼隨后一度警告說,來自中國的一些企業正在試圖復制OpenAI打造的ChatGPT等先進AI模型。
奧爾特曼2月3日在東京對媒體表示,OpenAI沒有起訴DeepSeek的計劃,“公司將繼續打造出色的產品,并以模型能力引領世界,我認為這會很棒。”
他同時贊揚DeepSeek“無疑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并對有了一個新的競爭者表示高興,“我們之前有過很多競爭對手,我認為我們繼續前進并繼續領先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OpenAI在1月29日曾表示,有證據表明DeepSeek使用OpenAI專有模型來訓練自己的模型,并暗示這可能違反了OpenAI服務條款,但沒有進一步提出證據。
1月20日,中國AI初創公司深度求索推出大模型DeepSeek-R1。作為一款開源模型,R1在數學、代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的性能能夠比肩OpenAI o1模型正式版,并采用MIT許可協議,支持免費商用、任意修改和衍生開發等。
不僅如此,據DeepSeek公布的信息顯示,DeepSeek-V3模型預訓練費用僅為557.6萬美元,在2048塊英偉達H800 GPU(針對中國市場的低配版GPU)集群上耗時55天完成。外界預估R1的訓練成本或在600萬美元左右。
DeepSeek迅速在硅谷引發轟動,Meta、微軟、OpenAI、Anthropic等AI公司紛紛關注。投資界大佬們也都現身表態,方舟投資(ARK)CEO“木頭姐”凱西·伍德表示DeepSeek證明了AI領域成功并不需要那么多錢,加速了成本崩潰;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表示芯片禁令倒逼中國做出了更牛的產品,AI狂熱把美股推向千禧危機……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參考消息、證券時報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