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7 18:58:42
2月6日晚,榮昌生物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辭職。何如意曾任多個重要職務,履歷豐富,在榮昌生物任職期間,公司研發取得諸多成績。他還在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榮昌生物表示,何如意已完成工作交接,其離職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公司自有研發團隊穩定,研發活動不存在重大依賴個別人員的情形。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月6日晚間,國內ADC(抗體偶聯藥物)頭部企業榮昌生物(SH688331,股價28.47元,市值155億元)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近日收到公司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職業發展原因,何如意申請辭去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及首席戰略官職務。
公告顯示,何如意曾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2018年10月至今,擔任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醫藥健康首席科學家(后轉為項目評估顧問);2020年1月至2024年8月,擔任榮昌生物首席醫學官兼臨床研究主管;2024年8月開始擔任公司首席戰略官;2020年5月至今擔任公司執行董事。
2月7日,何如意本人未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此事;榮昌生物方面則對記者表示,關于何如意博士的離職,公司已采取適當措施,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
和醫藥行業許多風云人物一樣,今年64歲的何如意有中美雙料背景,他在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過17年,2016年回國后直接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現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擔任藥品審評中心的首席科學家。期間,他加入了國投招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直到目前仍投身于醫藥健康投資決策。
如此豐富的業內履歷,對于任何一家中國創新藥公司都極具吸引力。最終,何如意選擇了位于山東煙臺的榮昌生物,其擔任公司首席醫學官兼臨床研究主管的4年多,榮昌生物在研發上取得了諸多成績。
2020年和2022年,榮昌生物先后在港交所和科創板上市,成為山東首家“A+H”上市的醫藥生物企業;2021年3月和6月,公司首個商業化產品泰它西普(商品名:泰愛)、國內首個自研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先后獲批上市。
除了擔任核心技術人員,何如意還在榮昌生物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上扮演過重要角色。資料顯示,何如意領導公司的海內外臨床及注冊申報專家團隊,曾代表公司在華盛頓搭建了一支“創新藥出海”的團隊。團隊的所在地,距離何如意在馬里蘭的家只有十幾公里,離他工作多年的FDA、工作8年的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距離不過十幾公里。
而且,過去幾年,榮昌生物的海外臨床研究進展顯著。根據公司2024年半年報,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共有6條全球研發管線,前者針對4項適應癥,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重癥肌無力、干燥綜合征、IgA類腎炎;后者針對2項適應癥,包括HER2表達尿路上皮癌、聯合PD-1治療一線尿路上皮癌。
在2023年財報中關于貫徹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方面的表述中,榮昌生物提到,公司建立并將繼續強化國際化臨床及注冊申報體系,保證產品的全球注冊及商業化進程。在2024年半年報中,公司還表示,海外臨床進展加快,導致臨床試驗費、材料費、測試費等費用增加。
不難看出,出海仍是榮昌生物的重要戰略。那么,何如意離職,是否會對公司的國際化戰略,以及相關產品在美國的臨床試驗產生影響?
榮昌生物在公告中給出的回應是,“未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研發實力、核心競爭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認為,何如意已完成工作交接,目前公司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研發工作均正常開展,且自有研發團隊穩定,研發活動不存在重大依賴個別人員的情形。
但正如何如意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中國創新藥出海需要更熟悉FDA的‘游戲規則’”。根據榮昌生物2024年半年報,除了何如意,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還包括房健民和傅道田,前者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后者是公司總裁,具有28年美國生物制藥工作經驗及成功提交NDA(新藥上市申請)和領導臨床開發項目的經驗。
不過,何如意離職后,相關職務由何人接棒,榮昌生物的最新公告并未提及。榮昌生物方面也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關于何如意博士的離職,公司已采取了適當措施,不會對公司經營造成影響。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5621888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