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08 23:47:20
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2021年,受益于煤炭價格大漲,太原經濟總量一舉突破5000億大關,排位上升6位進入全國前五十強城市;增速9.2%也處于百強城市靠前位置。不過之后幾年,太原未能維持住高速增長,2022年GDP增速3.3%,2023年3.8%,到了2024年則僅為1.2%。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16331
2月5日,山西太原2024年經濟年報發布。據該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5418.87億元,增長1.2%,低于全省1.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3.8個百分點。
同天,太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范兆森深入市統籌謀劃重大項目工作組,主持召開座談會,對“開門紅”各項工作再研究、再部署。他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不充分是太原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項目建設是解決發展問題的關鍵抓手。
他強調,要固化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項目謀劃,深度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持續儲備、熟化牽引全局的重大項目,加快推動項目從“紙上”落到“地上”。要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統籌抓好新建項目開工、續建項目復工,確保各類項目按時間節點壓茬推進,合力打好開年“第一仗”。
解讀: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2021年,受益于煤炭價格大漲,太原經濟總量一舉突破5000億大關,排位上升6位進入全國前五十強城市;增速9.2%也處于百強城市靠前位置——也是在那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太原提出2025年GDP向萬億規模邁進。
不過之后幾年,太原未能維持住高速增長,2022年GDP增速3.3%,2023年3.8%,到了2024年則僅為1.2%。從三產結構上看,2024年,太原三次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0.9%、30.7%、68.4%,增速分別為3.5%、0.1%、1.6%,第二產業規模及增速雙項勢弱。
工業是一大短板。2024年,太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增長0.2%,其中作為規上工業三大類的采礦業增加值下降1.2%。與此同時,全市建筑業總產值3710.86億元,下降11.3%,降幅比前三季度擴大4.2個百分點。
眼下,發展不充分被視為太原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項目建設則是解決發展問題的關鍵抓手。今年初山西發布2025年省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名單,611個項目中,有132個項目在太原建設。
這其中包括一批產業轉型類項目,以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為例,包括太重新能源智能叉車項目、太重中大型工程起重機智能制造項目、山西煤機智能高端煤機裝備項目等6個項目。在傳統產業轉型中創新做法,太原還在尋找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太原已經推遲了“晉級萬億”時間表——2023年末,太原就提出,到2025年,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到2027年,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規模。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依然不是一個容易實現的目標。
2025年鄭州GDP預計增長6%左右
2月8日上午,鄭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市長何雄作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鄭州市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建筑業總產值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
青島深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2月8日上午,青島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代市長任剛作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青島全市生產總值預期增長5.5%左右。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青島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包括結合實際,探索形成擴大內需的長效工作機制,服務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更大力度激發消費潛能。深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等。
武漢出臺10條舉措,力促顛覆性技術創新
2月6日,武漢市舉行科技創新大會。會上獲悉,武漢市出臺《武漢市促進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培育顛覆性技術項目200項以上,20項以上進入國家顛覆性技術項目庫,在漢落地孵化創新型企業50家以上,建設1個顛覆性技術創新園、3個顛覆性技術和未來產業孵化基地,將武漢打造成為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網絡中部核心。
湘桂運河進入項目前期工作階段
據永州發布消息,近日,湖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湘桂運河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公開招標采購公告,標志著進入項目前期工作階段。預可研階段是指在項目正式立項前,對項目的功能定位、客貨運量、建設標準、線路走向、樞紐方案、投資估算等進行初步研究的過程。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為項目立項提供依據,據此編制項目建議書,并作為可行性研究編制的依據。
江蘇省委機關報連發三問:為什么南京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
據澎湃新聞消息,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旗下“交匯點”客戶端在2月7日晚、8日上午連續發布了三篇專稿文章《DeepSeek為什么會出現在杭州?》《為什么南京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文章從DeepSeek的火爆現象出發,進而延申開討論城市對于新技術產業的吸引力,并直接拋出問題,對標同在長三角的浙江杭州,江蘇南京為什么發展不出“杭州六小龍”?上述文章中重點對比了南京與杭州在不同的城市定位與產業戰略、政策與營商環境、不同高校科研投入與側重、科技產業化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不同。
并表示,“一個城市的最終發展水平決定了這個城市絕大多數企業、絕大多數工作人口、絕大多數老百姓的經濟收入、幸福感。我們希望南京可以發揮自己的長板優勢,并能迅速彌補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城市氛圍更寬容、更包容民營力量的生長(而不是漠視或打壓)、更注重小微企業。”
浙江民營企業在冊數量公布,區域分布梯度明顯
據浙江發布消息,近日,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發布了《2024年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簡報》。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民營企業在冊總量350.53萬家,占企業經營主體總量的92.06%,同比增長5.41%,每千人擁有民營企業56家。
從市域分布看,全省11個設區市中,杭州共計92.07萬家,占全省民營企業在冊數量的26.27%,居浙江省之首。金華、寧波、溫州等三個地市,分別有55.87萬家、54.40萬家、41.36萬家,杭金寧溫四個城市承載了全省近70%的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在冊數量在20萬家至30萬家之間的為臺州(27.08萬家)、紹興(23.74萬家)、嘉興(22.67萬家);湖州、麗水、衢州和舟山的民營企業在冊數量在20萬家以下,分別為14.50萬家、6.90萬家、6.67萬家和5.27萬家。
廣東21地市GDP全出爐,深圳增速領跑
2月8日,廣東21個地市2024年經濟數據全部出爐。2024年,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萬億級經濟大市,經濟總量占全省達到六成。此外,和2023年相比,部分地市經濟總量又邁上了新的“千億”臺階:“第五城”惠州GDP突破6000億元,中山和茂名的GDP均超過4000億元。
圖片來源:廣東發布
增速來看,去年有10個地市經濟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深圳以5.8%的增速居于全省首位,這主要得益于該市在工業和外貿等領域的強勁表現,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進出口增長16.4%。深圳周邊城市東莞、惠州GDP增速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進出口總額等數據表現同樣亮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