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2 00:03:51
眼下,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產業發展是重中之重。要突出差異化、特色化,注重與周邊地區、珠三角地區產業的聯動錯位。其中汕頭著力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一代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產業,湛江著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輕工紡織、農產品進出口加工等產業。
每經記者 楊歡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21804
2月21日,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廣東省建設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的謀劃部署以及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政策支持舉措等。
根據建設方案,汕頭臨港經濟區總規劃面積104.93平方公里,湛江臨港經濟區總規劃面積148.81平方公里。朱偉介紹,具體內容可以簡單概括為一條主線、三個功能定位、五方面重點任務及系列支持措施。
其中“一條主線”,就是依托全省制造業的獨特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世界級臨港產業集群和臨港經濟區,力爭到2030年,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匯聚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關鍵企業,成為國內外產業轉移重要目標區域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新典范,在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解讀:廣東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個老話題。一個比喻是,廣東的輪廓就像一個呈東西走向的“大雞腿”,雞腿有肉都在“中間”。早在2017年底發布的《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中,珠海、汕頭、湛江成為廣東劃定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這是省政府文件首次明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文件。
這當中,汕頭是粵東大潮汕地區的中心,湛江則是粵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在當地專家看來,粵東粵西沿海的地理條件優越,擁有很多天然優良港灣,且平原較多,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將東西兩翼打造成為沿海經濟帶新的增長極,既是沿海經濟帶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重塑廣東經濟版圖的重要抓手。
但以去年的經濟數據來看,廣東全年GDP邁上14萬億元新臺階,總量連續36年居全國首位。這其中,珠三角9市貢獻全省GDP的80%,而粵東西北12市中,僅茂名GDP剛剛跨過4000億量級,處在3000億+梯隊的湛江、汕頭,GDP分別為3839.93億元、3167.97億元,增速分別為1.2%、0.02%,排名全省倒數后兩位。
排名倒數,很大程度是源自于工業失速。以二產來看,2024年汕頭第二產業增加值1301.07億元,同比下降6.8%。汕頭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濟回升向好面臨較大壓力;產業規模總量不大,產業層次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缺乏大型骨干企業和重大產業項目拉動。
眼下,汕頭、湛江臨港經濟區建設總體方案發布,產業發展是重中之重。要突出差異化、特色化,注重與周邊地區、珠三角地區產業的聯動錯位。其中汕頭著力發展新能源、生物醫藥、食品加工、新一代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產業,湛江著力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輕工紡織、農產品進出口加工等產業。
此外,廣東將通過珠三角與粵東西北經貿合作招商會,推動優質企業、優質項目向兩個經濟區有序轉移。還將兩個經濟區納入2025“投資廣東”百場重點招商引資活動計劃中,精準對接境外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招商,同時大力組織跨國公司投資考察。
上海建設世界級旅游地標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全面推動上海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其中提出,建設世界級旅游地標。加快推進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推動世界級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推進上海國際郵輪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世界領先的郵輪旅游港。堅持三島聯動,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旅游目的地。
上海發布21項減輕企業負擔舉措
2月21日,據上海發展改革委消息,減輕企業負擔是宏觀政策支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重大舉措。為切實回應企業訴求,提振經營主體信心,促進經濟回升向好,今年上海將實施五方面21項舉措,包括降低稅費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能成本、降低融資成本、優化包容審慎監管等方面。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廣州市中心可打自動駕駛出租車
2月21日開始,廣州首次將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開進廣州市中心、機場和高鐵站。廣州街坊或游客,只需要在手機app上選擇好地點,預約好出發時間,就能在市中心約到一臺廣州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專線的車輛,體驗到往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和廣州南站的自動駕駛服務。
廣州文和友正式歇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顯示,廣州文和友所在建筑的改造申請,已經獲得規劃許可,進入“批后公示”階段,有望正式進入動工改造階段。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的改造方案效果示意圖中,廣州文和友所在的天河區匯坊被改造后,廣州文和友將不在其中。今年2月春節休市后,廣州文和友并未重新開業,而文和友總部近日確認,廣州文和友租約到期,不再續約。
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江蘇出臺15條舉措
2月20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召開發布會,發布《江蘇省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主要提出了包括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四個方面15條一攬子政策措施,積極呼應群眾關切,為生育減負、為生活提質。
人大法工委回應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關切:修改完善后盡快出臺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2月21日表示,即將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將對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進行二次審議。二審之后,常委會法工委還將進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草案,保證民營經濟促進法盡快審議出臺。
2024年京津冀區域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
2月2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11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消息,11年來,京津冀區域經濟總量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2024年區域經濟總量達到11.5萬億元。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達到5.2%、5.1%、5.4%,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0多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40多億元,年均增長率25%。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長到2024年的1萬多家。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設立僅一年,就促成了34個重大項目落地、120余項產學研合作開花結果。
2024年,港口群完成貨物吞吐量19.8億噸、同比增長3.4%,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穩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天津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09.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8%。天津港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簽署一致行動書,進一步優化港口群功能布局,深化合作完善航線布局。2024年,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5億人次,同比增長22.5%。
腦機接口產業區域大數據:廣東企業數居首,北京專利第一
賽迪顧問近日公布的《中國腦機接口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顯示,2024年,中國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為32億元,增長率為18.8%。
從重點企業數量來看,2024年,中國腦機接口重點企業(即擁有腦機接口產品注冊證或擁有在研產品的企業,下同)數量排名前十的地區分別是廣東、江蘇、浙江、北京、湖南、上海、四川、河南、河北、湖北。其中,廣東省重點企業數量有80家,居全國首位,具有斷層領先優勢;江蘇、浙江、北京三地重點企業數量在20-40家之間,居于全國第二梯隊。
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截至2024年底,中國腦機接口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地區分別是北京、廣東、天津、浙江、上海、陜西、江蘇、山東、湖北、湖南。其中,北京市重點申請專利數量484項,居全國領先地位。其次是廣東省360項、天津市294項、浙江省246項,上海市230項,一線城市創新資源較為豐富。
綜合來看,廣東腦機接口產業資源和創新資源集聚度較高,企業數量和專利申請量居全國前列,區域創新活力高漲;北京市腦機接口企業數量較少,但專利申請量全國第一,技術研發水平高,腦機接口創新優勢突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