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呼吁企業更多地關注科技創新,尤其是基礎研究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2 14:15:23

          2025年2月21日晚,在哈爾濱舉行的“202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五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企業發展面臨復雜外部環境,提出利用我國科技創新基礎能力等建議。同時,他認為科研成果轉化需學術界與企業界共同努力,我國在科技、產業、人才等方面有優勢,企業應利用這些優勢在高質量發展浪潮中取得成就。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楊夏    

          2025年2月21日晚間,在哈爾濱舉辦的“202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五屆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白春禮發表主題演講。

          白春禮表示,當前企業在發展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的外部環境,對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面對挑戰,白春禮建議企業充分利用好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能力,倡議企業家應盡早參與技術研究,最早獲取第一手資料,最早與科技界建立聯系。他提到,我們擁有大量的論文和專利,但如何實現這些成果的轉化,需要學術界和企業界雙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動這一進程。

          白春禮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企業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面對創新理念與能力迭代挑戰

          首先,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化變化的當下,企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市場風險與競爭壓力。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方位、深層次地演進,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在增強,科學技術的競爭在加快。

          白春禮認為,外部的發展環境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對于企業而言,尤其是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階段的企業而言有非常大的影響。它不僅考驗企業供應鏈的韌性,更對企業敏捷地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的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所以企業必須積極尋求策略,提升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才能在復雜的國際浪潮當中穩定前行。

          其次,科技創新正在以顛覆性、快速性和交叉性的強勁態勢席卷而來,給企業的創新戰略帶來了重大的挑戰。同時,當前科技創新的步伐日益加快,對企業快速適應創新的能力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白春禮表示,人工智能最早作為一個學科研究領域,幾經起落,如今隨著ChatGPT的出現,已經有研究領域變成了賦能的技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企業如果跟不上這種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很有可能被淘汰。

          第三個挑戰則是國際技術競爭日益加劇給企業帶來了愈發沉重的創新壓力。這場激烈的全球技術角逐當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在技術競爭當中搶占優勢地位,紛紛使出技術封鎖和市場管制的手段,這無疑嚴重束縛了企業獲取技術資源和拓展市場的空間。

          白春禮表示,在這種超競爭的環境之下,技術更新速度更快,企業為了爭取保持領先地位必須不斷地來進行技術創新,尤其是科技型的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生存發展的獨門絕技,否則很難在激烈競爭當中來保持領先地位。

          此外,白春禮指出,企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需要面對創新理念與能力迭代的挑戰。眾所周知,傳統發展模式多依賴于資源投入與規模擴張,而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已適應了相對平穩的發展節奏與市場環境,一旦當企業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時,創新便成為一項重要任務,這要求企業在創新理念與能力上進行轉變。通常,創新投入難以在短期內產生顯著的回報,這要求企業具備長遠的眼光,如果期望短期內的投資即刻獲得回報,對于科技創新而言是很難的。

          白春禮認為,不僅是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也非常重要。如果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研發新技術,可能面臨技術路線錯誤,研發周期長,市場不認可這些風險。這時的企業容易在轉型過程當中,由于短期的業績壓力而動搖戰略的決心,難以堅定地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所以傳統模式下的企業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儲備都相對不足,要實現能力的快速迭代就困難重重,這些都對企業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提出了挑戰。

          科研成果的轉化需要學術界與企業界共同努力

          面對新的形勢,企業如何把握好科技創新發展的規律,利用好我國已有的非常好的發展基礎,推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白春禮認為,首先是要充分利用好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能力。他表示,我國已經建立起了體系化、大規模的創新系統,技術儲備尤其是科研機構和大學具備、較好的創新能力。2023年我國的研發經費支出已經超過3萬億,其中技術經費是2200多億,覆蓋到各個重大的創新領域。SCI(科學引文索引)的論文數量和高被引論文的數量都位居世界第二位,在衡量高質量科研產出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名當中中國也位居世界第二位,這些都是我國創新能力的基礎,值得深入地挖掘和利用。

          白春禮指出,過去有“科技和經濟兩張皮”的觀點,一方面是科學家及科技界對成果轉換的不夠重視或對市場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他強調企業界也應更多地關注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因此,他倡議企業家應盡早參與技術研究,最早獲取第一手資料,最早與科技界建立聯系。他提到,我們擁有大量的論文和專利,但如何實現這些成果的轉化,需要學術界和企業界雙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動這一進程。

          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我國在產業發展上積累的優勢。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具有規模龐大和部門眾多的規模優勢,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貢獻門類的國家,此外,未來產業依賴于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像高速互聯網、5G網絡、數據中心等等,我國已經具備了良好的條件,這些都是承載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要充分利用好我國得天獨厚的人才儲備優勢,在創新人才的規模方面我國長期穩居世界的首位,國內科學技術領域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和工程師憑借龐大的數量,形成了顯著的規模優勢,為各行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出專業人才,尤其突出的是我國的基礎教育根基深厚,優勢顯著。

          白春禮表示,我們國家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潮流當中,快速向前不可阻擋,企業家是洪流中的弄潮兒,相信企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能夠充分利用我國在科技、生態、產業,以及人才方面的優勢,一定能夠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鑄就非凡的成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不卡 | 五月天在线亚洲牛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