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4 13:40:25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重揮“關稅大棒”,例如,美國近日單方面宣布對來自中國的所有商品額外加征10%的關稅等。越南政府近日也宣布,自2025年2月18日起,將停止對通過快遞進口的小額商品免征增值稅的政策。
全球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跨境電商行業不得不面對關稅成本不斷走高的挑戰。
企業該如何應對?
降本和提價,成為不少企業可以選擇的兩條路徑。
生產成本可以通過提高生產率的方式來實現,但空間肯定是有限的。繞道第三國和產能出海,是一種降低關稅成本的辦法,但還是有被針對性加稅的風險。
最有利的情況,當然是提高終端零售價。有沒有能力提價,能提多少價,取決于企業產品有沒有差異化和競爭力,取決于消費者的認可度,這些都是品牌價值的體現。
我們研究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倡導品牌出海,意義也在于此。
眾所周知,價格永遠是最有力的競爭武器之一,在同等質量下能做到最低成本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是中國產業鏈的優勢,需要保持。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價格戰容易陷入惡性“內卷”,甚至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極大危害。
客觀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有一個品牌夢,但道阻且長,甚至令人望而卻步。不過,總有人會選擇難而正確的路,成長為榜樣。他們是誰?
最新一期的《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百強榜(2024年四季度)》出爐,讓我們看看新一季哪些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上榜TOP100。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1367661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