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06 21:43:25
3月6日,京東物流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京東物流營收達1828億元,同比增長9.7%,經調整后凈利潤79億元,同比增長186.8%。京東物流表示,2025年還將進一步實現海外倉面積翻番。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認為,京東物流已進入相對良性循環,社會化物流開拓及旗下公司整合是今年兩大看點,此外還有出海速度及京東航空機隊建設。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董興生
3月6日,京東物流(HK02618)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京東物流營收達1828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9.7%。其中第四季度營收達521億元,同比增長10.4%。
營收增長稍顯平穩,但利潤增幅可觀?!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2024年,京東物流經調整后凈利潤達到79億元,同比增長186.8%,利潤率為4.3%,均達上市以來最好水平。
不過,對京東物流而言,2024年最大的收獲無疑是接入淘寶、天貓平臺,業務覆蓋國內主流電商平臺。這點也體現在財報上,2024年,京東物流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1278億元,同比增長9.6%,占總收入近七成。
由于去年第三季度才開始接入,業績上的反饋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這仍具備十足的想象空間。快遞市場增量難尋,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排位賽”越來越難打。
今年1月,申通單月業務量和業務收入超過韻達,為近幾年來首次。極兔速遞首次扭虧,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近16%,中國市場包裹量同比增長29%。誰都有機會翻盤,但也是誰都有可能掉隊。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京東物流收入由一體化供應鏈客戶和其他客戶兩部分構成。分業務板塊來看,2024年,京東物流來自其他客戶的收入約955億元,同比增長12.1%;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約874億元,同比增長7.2%。
對于兩項收入的增長,京東物流在財報中解釋稱,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增加,主要歸因于兩方面,一方面是京東集團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是受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增加帶動。
財報顯示,帶來收入貢獻的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由2023年的74714名增加至2024年的80703名。其他客戶收入的增加則主要受快遞快運服務業務量增加所帶動。
收入來源上,2024年,京東物流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1278億元,同比增長9.6%,占總收入比例近70%。
成本方面,記者注意到,2024年,京東物流營業成本為1641億元,同比增長6.6%。此外,營業成本占收入百分比由2023年的92.4%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至89.8%。京東物流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歸因于產品及網絡結構的優化、技術驅動和精細化管理等。
還有一部分成本增加明顯,是參與倉儲管理、分揀、揀配、打包、運輸、配送及客服等運營員工的員工薪酬福利開支由2023年的553億元增加11.2%至2024年的615億元,主要受運營員工的數目增加所帶動。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運營超過1600個倉庫、近1.9萬個配送站及網絡,擁有超過37萬名自營配送等操作人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郁彪 攝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以來,京東物流已經進入相對良性的循環。
“一個是在社會化物流方面,京東物流一直在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另一個是加大對旗下德邦、跨越以及達達等的整合力度。這是今年京東物流的兩大看點,特別是第二個,如果能做好多方業務協同,京東物流會再上一個臺階。”趙小敏同時強調,“此外還有出海速度以及京東航空的航空機隊建設。”
海外業務方面,京東物流表示,至2025年京東物流還將進一步實現海外倉面積翻番。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京東物流擁有超100個保稅倉庫、直郵倉庫和海外倉庫,總管理面積超100萬平方米,海外倉已覆蓋全球19個國家和地區。
出海找增量,是近幾年國內頭部快遞物流公司幾乎一致的步調。從京東物流的表態來看,在穩住國內業務增長的基礎上,新一年海外市場布局顯然將進入提速期。
而國內快遞物流市場的競爭,似乎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今年1月,申通單月快遞收入和業務量超過韻達,為近年來首次,這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信號。此外,極兔剛剛發布的最新業績顯示,2024年,其營收同比增長近16%,中國市場包裹量增長29%。
趙小敏告訴記者,極兔2024年業績也超預期,收入排在順豐、京東物流之后,業務量在中通、圓通之后。“極兔相對來說‘包袱’最輕,彈性比較強,今年的排名和綜合競爭力可能會有進一步提升。”他表示。
針對“通達系”方面申通和韻達今年的“搶三”大戰,趙小敏認為,可能需要等前5個月的數據出來再進行判斷。“前5個月累計數據排名墊底的,想要再反超,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可能就很難了。”他補充解釋。
特別是在快遞物流市場“反內卷”和快遞員保障機制亟需提升的當下,以及行業全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指引下,“通達系”快遞之間的爭奪或許還有更多新變化。“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快遞業的‘價格戰’如果繼續開打就是與高質量發展及反‘內卷’相違背,會備受競爭和輿論的壓力。”趙小敏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