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1 21:57:38
3月10日,亞信科技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財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66.46億元,同比下降15.8%;凈利潤約為5.16億元,同比增長0.7%。亞信科技首席執行官高念書表示,傳統業務下降幅度較大是收入下滑的主因,公司正努力用新的AI工具對沖,并聚焦5G專網、AI大模型應用交付和數智運營等業務。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董興生
3月10日,亞信科技(HK01675)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財報顯示,2024年,亞信科技營業收入為66.4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5.8%;凈利潤約為5.16億元,同比增長0.7%。
在3月11日的亞信科技2024年度業績媒體溝通會上,亞信科技首席執行官(CEO)高念書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傳統業務下降幅度比較大,是亞信科技2024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公司在努力用一些新的AI工具去對沖傳統業務收入下滑的趨勢。
此外,高念書還表示,未來,亞信科技將進一步聚焦,重點關注5G專網、AI大模型應用交付和數智運營。
亞信科技在財報中表示,在6G到來之前,通信行業整體投資持續處于周期低谷,公司傳統BSS業務(指業務支撐系統)面臨轉型升級需求,以降本增效應對傳統業務收入下降,以科技創新和客戶拓展增加新的收入來源。
2024年,受運營商客戶投資模式轉換影響,公司的BSS等傳統業務也相應轉型求新,但不可避免承受壓力,收入下行,利潤微增。
具體而言,2024年,亞信科技BSS等傳統業務收入為40.46億元,同比下降18.9%;OSS業務(指網絡支撐系統)收入為8.18億元,同比輕微下跌1.8%。三新業務(即數智運營、垂直行業數字化、網絡支撐系統)短期下滑,收入約為25.99億元,同比下降10.3%,占總收入比重提升至39.1%,比上年增長2.4個百分點。
高念書表示,公司2024年總體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業務即BSS業務收入的下降幅度比較大,達到了18.9%,而OSS業務,基本保持穩定,出現1.8%的收入下降。
高念書表示,傳統業務收入下滑,一方面是受到外部壓力影響,與此同時,2024年以后,運營商大幅削減成本,特別是部分省份運營商在營業成本上的壓縮,進一步加劇了亞信科技在傳統業務領域的下降幅度。
不過,高念書指出,盡管部分運營商在BSS領域的投資呈現下降趨勢,但公司也在致力于采用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來減緩傳統業務收入下滑的趨勢,并助力運營商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業務賦能。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新的客戶群體,尤其是在海外市場。目前,東南亞國家的新興客戶正在拓展中,傳統領域也在不斷吸納新客戶。
此外,2024年,亞信科技三新業務中的數智運營業務收入回升,實現收入約11.06億元,同比微增0.4%,按結果及分成付費模式的收入占數智化運營業務收入的25.4%。高念書表示,2023年因受收購艾瑞咨詢的影響,使得相關業務邁入“回升期”,現在看來相關業務已經度過收購以后的整合期,回到健康穩步上升的過程中。
亞信科技在財報中提到,2024年,公司更加注重發展節度和質量的平衡把控,依靠公司成熟的訂單質量準入流程,精準識別和主動放棄高風險大額政企訂單超10億元。公司在垂直行業市場重點聚焦發展5G專網與應用、AI大模型應用與交付兩大領域。
2024年,亞信科技垂直行業數字化業務收入由9.65億元下降至6.76億元,同比下降30.0%,占公司整體收入比重為10.2%。
亞信科技在財報中表示,上述下降是由于該部分業務受核電5G專網建設周期調整影響,精準識別主動放棄高風險訂單。
“2024年,我們也主動在垂直行業方面‘踩剎車’,我們看到它的支付能力、資金來源或者是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那我們寧可把這些訂單主動放棄。”高念書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公司在垂直領域會進一步聚焦在5G專網和AI大模型應用交付兩大方向,亞信科技致力于成為5G專網與AI大模型應用交付的頭部企業。
高念書表示,未來,5G專網是亞信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和方向,同時也是公司在垂直行業進一步聚焦的產品方向。此外,在AI大模型應用與交付方面,公司也致力于開拓市場。高念書介紹,2024年,公司在運營商領域實現了眾多大模型的交付,在非運營商領域也有超過30個大模型交付案例,“我們重點發力在非運營商行業的大模型交付”。
財報顯示,2024年,亞信科技5G專網累計出貨核心網50套、基站超2.1萬臺;大模型交付業務形成覆蓋200余個項目的工具方法論體系,非運營商領域案例超30個。
高念書介紹,AI大模型應用與交付,5G專網和數智運營這三大領域會成為公司未來的增長引擎。“傳統業務BSS領域,我們通過交付隊伍的優化,AI工具的引進,把我們的交付成本降低。而這三個新的領域會驅動我們的業務收入增長,是我們發力的方向。”高念書表示,預計公司2025年的業績將在2024年基礎上有比較好的回升。
封面圖片來源:亞信科技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