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5-03-19 18:40:15
3月18日的《四川新聞聯播》,關注了由星河動力資陽基地制造和總裝的“四川造”第二枚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消息。
資陽,從“檸檬之鄉”變身“航天新貴”,只花了3年多時間。但它的“野心”遠不止于此——火箭量產、電磁彈射、衛星組網……當“谷神星一號”再次劃破天際,資陽已按下“星辰征途2.0”加速鍵。
眼下,星河動力已啟動“谷神星二號”研發,采用電磁彈射技術,運載能力提升至3.5噸;星河動力二期基地也將于年內開建,目標年產24發“谷神星二號”,同步布局液體可回收火箭“智神星一號”。
而資陽的下一張王牌,藏在電磁彈射“黑科技”里。當前,國內首個基于超導磁懸浮技術的電磁發射驗證平臺正在資陽調試,目標是2028年實現電磁彈射火箭首飛。這項技術可將火箭加速至超聲速后點火,載荷翻倍、成本驟降,還能像高鐵般實現“航班化發射”。
當我們把視線從企業轉向政府,《資陽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三年實施方案》正在加緊編制,一個了不起的“小目標”逐漸清晰:除了推進星河動力二期、商業航天電磁推進試驗系統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方案還明確提到要“加速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企業協作配套”。計劃到2027年,資陽將建成全國知名的商業火箭生產基地和國內領先的可重復電磁發射應用平臺。
“全國知名”“國內領先”這些充滿力量的詞語背后折射的是資陽發展的強勁勢頭——從“造得出”到“飛得遠”,從“放衛星”到“織星鏈”,資陽的每一步,都堅實地邁在助推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第一線”。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