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5 17:00:00
◎金地集團2024年實現營收753.44億元,同比下降23.22%;歸母凈虧損61.15億元,為上市24年以來首次虧損。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銷售規模下降、結轉規模減少及結算毛利率下滑,同時公司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
◎今年1月以來,金地集團重返土地市場,在杭州和上海新增地塊,計劃2025年新開工面積127萬平方米,同比增加25.7%。盡管銷售規模連續三年下滑,公司仍堅持多元化發展,優化產品結構并挖掘存量資產價值,力求穩步改善經營狀況。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每經編輯 魏文藝
3月24日晚間,金地集團(SH600383,股價4.56元,市值205.87億元)發布2024年度業績報告,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3.44億元,同比下降23.22%;歸母凈虧損61.15億元,同比下降超過788%,為金地集團自2001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金地集團在年報中表示,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銷售規模下降,開發業務結轉規模和結算毛利率下降。另外,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經營及銷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基于謹慎性原則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
事實上,去年金地集團在毛利率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實現收入同比增加11.84%,而在毛利率高且創造主要收入來源的華東地區和北方地區,收入卻同比分別減少49.95%和21.3%。
金地集團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步入償債高峰期以來,金地集團將確保現金流安全作為公司發展的首要任務,2024年足額償付共約200億元公開市場到期債務,有息負債余額由上一年末的919億元降至735億元,資產負債率由上一年末的68.7%降至64.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以來,金地集團重返土地市場,開始陸續在杭州、上海兩地補倉住宅地塊。據年報披露,2025年金地集團計劃新開工面積127萬平方米,同比將增加25.7%。
作為金地集團主營業務的房地產開發,去年營收下降明顯。
年報顯示,2024年金地集團的房地產開發、物業出租及其他分別實現收入600.26億元、42.8億元,同比分別減少29.77%、8.23%;物業管理實現收入78.08億元,同比微增0.78%。
從地區收入占比來看,2024年金地集團在華南、北方、華東、東南地區分別實現收入136.56億元、188.87億元、201.82億元、99.52億元,同比分別減少8.3%、21.3%、49.95%、2.69%;在中西部實現收入94.37億元,同比增加11.84%。
商業物業方面,去年金地集團的寫字樓物業在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南京、武漢、昆明和蘇州等地新租、續租面積合計超過20萬平方米,出租率為77%;產業園項目累計出租率81%,金地威新累計簽約12個招商代理及研策咨詢類項目,提高輕資產拓展能力;長租公寓方面,成熟期項目出租率約93%。
金地智慧服務通過對政府公建、設施服務、合作醫院、合作院校等業務的突破,在報告期末實現在管面積約2.52億平方米。
與此同時,代建作為金地集團的多元化業務之一,在報告期末布局全國超60座城市,累計簽約管理面積約3831萬平方米,新開拓了南京、武漢、蘇州等地市場,并在深圳、西安、杭州、天津等城市區域持續深耕,主要包括保障房、人才公寓、產業園、企業總部、存量更新、市政工程等業態項目。
各項業務穩步開展,銷售規模位于行業第一梯隊,但與往年業績相比,金地集團仍處在低谷期。房地產銷售金額從2021年2867億元,連續三年下滑至685.1億元,相比上一年的1535.5億元減少約55%;簽約面積471.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25%;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14.11%,同比下降2.05個百分點。
在現有項目去庫存的同時,金地集團去年實現房屋交付9.92萬戶。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團總土地儲備約2916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1245萬平方米。而公司上一年的總土地儲備約410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1800萬平方米。
華南區域作為金地集團的大本營,面對房地產市場的激烈競爭,公司采取新的獲客模式,構建涵蓋全民營銷、社群運營、線上營銷等獲客體系。東南區域則是通過戶型拼接及改造,以“一戶多型”豐富產品線推動嘉興錦粼鳴廬、舟山海絲未來社區等存量項目現房銷售。
從持續經營的角度,“降負債”是金地集團2024年的重頭工作。
報告期內,金地集團足額償付共約200億元公開市場到期債務,未出現債務違約。截至報告期末,金地集團的有息負債余額從2023年末的919億元降至735億元,下降18.9個百分點;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05%,較上一年度下降31個BP;貨幣資金由上一年的297.4億元減少至227.3億元,為近8年來最低。
目前,金地集團的有息負債中96.3%為銀行借款,資產負債率為64.8%,扣除合同負債后的資產負債率為59.7%,較上年降低1.6個百分點,凈負債率為49.1%。
在收入和利潤下降的同時,金地集團壓降了營業成本和三費支出。報告期內,公司減少了銷售推廣服務費以致整體銷售費用同比下降26.87%至21.74億元;發生管理費用同比下降36.33%至29.32億元。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金地集團因存貨資產計提減值、表外項目形成投資虧損等原因,歸母凈利潤最終同比轉虧至61億元,符合預期。公司在報告期內盤活資產、籌措資金,實現經營性現金凈流入136億元,順利完成公開債兌付壓力過峰,且時隔16個月后重啟拿地投資,公司經營表現有望穩步修復,實現從財務到經營的“困境反轉”投資邏輯切換。
“金地集團順利渡過信用債兌付高峰期,剩余存量債務問題亦有改善。信用債務集中兌付高峰為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底,當前財務壓力緩釋已較充分。”中金公司研報指出。
金地集團方面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行業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有大量的改善需求和城鎮化需求支撐行業發展。公司將繼續堅持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在立足住宅主業的前提下,緊跟客戶需求,大力挖掘存量資產運營價值,同時積極應對地產行業的變化,探索行業新發展模式,更好地順應行業周期變化進行多元化發展。
“近年來,公司將確保現金流安全作為首要任務,自2022年開始縮減土地投資,新開工和竣工面積亦逐年下降。”金地集團介紹,根據公司經營調度安排,2025年計劃新開工面積127萬平方米,竣工面積468萬平方米。未來,公司將繼續堅持安全審慎原則,根據市場情況和自身資源情況,擇機進行投資拓展工作。同時,合理安排新開工和竣工計劃,嚴控交付進度和品質。
今年1月以來,金地集團在杭州臨平老城區和上海松江新城各獲取一宗宅地,合計全口徑金額10億元,權益比例26%。中金公司研報認為,金地集團年內或將延續體量小、流速快、以合作為主且布局核心城市的投資策略,或逐步帶動銷售表現改善,形成經營端良性循環。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分指指出,金地集團通過經營性物業抵押和股權質押等多種融資方式,將銀行端負債規模和融資成本保持在合理區間。整體來看,金地集團財務壓力緩釋,2025年恢復拿地,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