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6 22:14:11
3月26日,在中聯重科2024年度業績交流會上,公司董秘陶兆波表示,傳統板塊已在2024年觸底,預計2025年將恢復增長。2024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收454.78億元,同比下降3.39%,但歸母凈利潤35.20億元,同比增長0.41%。其中,混凝土機械和起重機械等傳統產品收入下滑,為應對國內工程機械市場的低迷,中聯重科積極轉型,培育第二增長曲線和第三增長曲線。
每經記者 吳澤鵬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傳統板塊2024年已觸底,2025年有望駛入增長軌道。”3月26日下午,在中聯重科(SZ000157,股價7.71元,市值669億元)的2024年度業績交流會上,公司董秘陶兆波如是介紹。前一日,該企業交出了一份收入微降、歸母凈利潤微增的2024年年報,其中,傳統產品板塊收入有較大下滑。
中聯重科的傳統產品主要是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2024年收入同比分別下滑了6.80%、23.35%,是細分產品類別中下滑較大的板塊,對應的收入占比也在下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發現,若對比高峰期2021年,上述兩大產品收入合計超過500億元,收入占比近八成。而去年這兩大板塊收入合計未超過230億元,收入占比在50%左右。
整體來看,2024年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454.78億元,同比下降3.39%;歸母凈利潤35.20億元,同比增長0.41%。其中,境外收入233.8億元,首超境內收入(220.98億元)。
根據中聯重科年報披露,傳統產品中,去年混凝土機械收入80.13億元,同比減少6.80%,收入占比為17.62%,減少0.65個百分點;起重機械收入147.86億元,同比減少23.35%,收入占比32.51%,減少8.47個百分點。
在國內工程機械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公司2025年業績增長支撐來自何處?陶兆波介紹稱,公司全力加速向多元化、全球化、數字化轉型,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曲線,這些轉型舉措顯著增強了公司發展的穩定性,讓企業進入非周期、可持續的發展通道。
多元化方面,據陶兆波介紹,中聯重科大力培育了土方機械、高空機械、農業機械、礦山機械等第二增長曲線,截至2024年末,第二增長曲線的業務收入占比已超過48%。同時,公司也布局了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作為公司的第三增長曲線。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近三年中聯重科第二增長曲線各大產品的收入發現,除高空機械外,其余產品似乎還并未形成穩定增長的趨勢。
例如,2024年中聯重科農業機械收入46.5億元,同比增長了122.29%,但2023年這兩項數據分別是20.92億元,同比下降2.17%,2022年則是21.38億元,同比下滑26.43%;土方機械2024年收入66.71億元,同比僅微增0.34%,但2023年、2022年分別是同比增長89.32%、同比增長8.50%,2024年增長“失速”。
高空機械則在近幾年保持著穩定增長,2021年至2024年收入分別是33.51億元、45.96億元、57.07億元及68.33億元,近三年的同比增速分別是37.15%、24.16%及19.74%。
高空機械板塊業務高速增長,中聯重科此前有分拆該板塊上市的計劃,但在去年9月宣布終止。
“全球化”是中聯重科2024年年報的亮點之一。從收入占比來看,去年中聯重科首次實現境外收入對境內收入的反超,收入占比達到51.41%。記者查詢到,在2021年時,中聯重科境外收入占比還不足10%,可見增長之迅猛。
陶兆波也介紹稱,公司參與全球的競爭,過去三年境外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59.23%,公司避開了國內市場的內卷,可以為各大業務板塊拓展至少兩倍的發展空間。
記者查詢到,過去三年(2022年~2024年)中聯重科境外市場毛利率分別是22.02%、32.23%及32.05%,高出國內市場不少。其中2024年境內市場毛利率為24.06%,境外市場高出近8個百分點。
此外,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中聯重科介紹,按產品類別看,混凝土和起重機械的海外收入占比在其板塊銷售收入的占比已過半。海外市場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公司高度重視海外市場的品類拓展,已將超過半數的研發資源投入海外。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12月31日,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原值和長期應收款(含一年以內到期的長期應收款)原值分別為288.74億元及146.14億元,壞賬準備分別為43.66億元和7.13億元。按賬齡統計的應收賬款中,1年以內(含1年)為168.76億元,1年至2年為37.87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