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9 20:48:48
3月28日,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開幕。在3月29日的高層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呼吁以技術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共同塑造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輛,出口首次超過200萬輛,汽車整體出口達641萬輛,連續16年居全球汽車出口第一。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實習編輯 余婷婷
3月28日,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拉開帷幕,本屆論壇以“夯實電動化、推進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政府決策者、行業領袖與科技先鋒,將展開為期三天的深度對話與產業共振。
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在3月29日舉行的高層論壇上,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機關黨委書記盛秋平表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出口量首次跨越200萬輛,推動中國汽車整體出口達到641萬輛,同比增長23%,連續第16年穩居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商務部通過實施汽車以舊換新、深化汽車流通消費改革等措施,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汽車消費。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的穩定發展期。而在當下,智能化、價格戰成為了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焦點。圍繞電動化與智能化的熱點問題,車界大咖在本次高層論壇上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沒有智駕就不能參與未來競爭”
進入2025年后,汽車行業在智能化的賽道中被按下了加速鍵。“(汽車行業)整個智能化為什么2025年能爆發?我想要感謝DeepSeek,把全民的熱情都調動起來了,實現了大模型普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
阿里云副總裁、汽車&制造行業總經理李強則表示,DeepSeek的出現,讓包括汽車產業在內的所有產業,對整個算力的需求突然間呈幾何倍數增長。過去一年規劃的算力需求,變成了一個月之內的需求。
在智能化的賽道中,智能駕駛成為了主角。今年以來,“智駕平權”已經成為車企們重點宣傳的方面和追逐的目標。對此,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智能化的下半場變革更快,可能也就2~3年,以前我們用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來衡量行業的發展速度,從今年起還要用高階智駕來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李強認為,2025年是全民智駕提速的關鍵一年。全棧AI(人工智能)云正在加速汽車產業升級,加速車企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則表示:“沒有智駕能力就沒有參與未來競爭的入場券。”
“智駕市場已經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進入平權時代,高速NOA、城市NOA已向主流價格區間普及。”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單記章預測,到2025年年底乘用車NOA滲透率將達到20%,到2030年國內L2級以上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90%,NOA標配搭載量將突破2400萬輛。
在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看來,自動駕駛一旦到了L3級別,在部分場景里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到了L4級別,會催生很多拓展應用內容的消費。他預計,未來三年之內,可以實現100%的“脫手開”。
值得一提的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行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多模態大模型作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賦能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但還要解決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問題。L3級自動駕駛需要盡快解決法律法規問題,L4級自動駕駛需要積累經驗循序漸進,暫時不宜提全民自動駕駛。”歐陽明高表示。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則補充道:“智駕的體驗或許有不同,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到安全平權。因為安全是技術發展的底線,沒有安全托底的汽車智能化,只能是根基不穩的空中樓閣。因為安全關系到人的生命,也關系到社會公共利益。安全是吉利造車的第一優先級,因為安全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它需要正確的價值觀的取向,更需要企業安全體系能力的形成。”
除智駕之外,飛行汽車、智能汽車操作系統也是不少汽車在智能化賽道中重點布局的領域。在今年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透露,在過去十年里面,小鵬汽車生態企業小鵬匯天在飛行汽車融資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飛行汽車研發人員有1400人,2025年將投入30億元在飛行汽車領域里面。當前,小鵬汽車已經在廣州市開始了工廠建設,預計年產能可達1萬臺,這將是全球首個流水線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預計2026年能夠達到量產并且實現交付。
理想汽車董事長、CEO李想則透露,理想汽車開源的汽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OS將在4月上線開源社區,“理想星環OS預計可以讓供應商和主機廠每年節省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操作系統授權費用。”李想表示。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天蔚來第三代技術平臺首款車型ET9正式交付,搭載自研5納米智駕芯片和整車全域操作系統“天樞 SkyOS”,這標志著中國智能電動車底層核心技術的突破。“自研芯片和系統將顯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性能,未來蔚來將推出9款新車進一步優化成本。”李斌說。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則認為,當前國產車都在向高端挺進,而且在科技的突破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這背后是技術為本,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預計今年小米在汽車上的投入也將超過300億元,只有這樣海量的投入,才能真正把技術做好。”雷軍說。
多方呼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智能化之外,持續多年的價格戰依舊是汽車行業的熱詞。今日,比亞迪宣布針對王朝網部分車型非智駕版本推出限時一口價活動。前一日,比亞迪海洋網三款車型同樣推出限時一口價購車政策。而在業內看來,汽車行業的價格戰還將持續許久。
“我認為首先不要打‘價格戰’,還是要踏踏實實地提升技術水平,同時做好品質,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我們要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來打造品牌。如果大家都這么做了,可能‘價格戰’也就停下來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
有觀點認為,行業價格戰的下一步將是淘汰賽,能從價格戰中突圍的企業才有望進入下一階段,更是有企業高管認為,未來汽車行業將僅存幾家企業。對此,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CEO鄧承浩直言,并不認同“未來可能只有3~5個品牌”的觀點。“汽車市場在重塑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品牌會消失掉,最后可能會有不超過20個品牌(留下來)。”鄧承浩認為。
在價格戰、淘汰賽的背景下,這兩年來不少業內人士在呼吁要拒絕價格戰,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本次高層論壇中,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針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AI+。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平衡創新與責任,安全是不折不扣的底線,大家需要堅守;二是關于國際政策和標準的協調。寶馬很高興看到,中國繼續在參與國際政策和標準協調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寶馬也很愿意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任何幫助;第三是健康增長與技術開放。高質量發展是汽車產業鏈中盈利和可持續增長最重要的特征,而行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將會惡化市場秩序。”
在高翔看來,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擴張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行業的成熟,我們認為下一階段的行業增長應側重于市場驅動為主。”高翔稱,市場驅動環境下,消費者偏好良性競爭和技術突破。
“高質量發展是必須的、必要的,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總量還是智能化水平,我們都占據了領先地位,但是我們在‘質’上是不是能夠穩固住,能夠把它打造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這是更加重要的。”師建華表示。
盛秋平透露,2025年,商務部將繼續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一是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資金擴大到3000億元,重點支持綠色智能產品;二是持續培育汽車消費新增長點,開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三是深化汽車產業貿易投資合作,支持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優化外資環境。
陳清泰也表示,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建議汽車企業從多個方面戒驕戒躁,夯實和鞏固這些基礎。
“首先要堅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不能動搖,繼續強化頂層的規劃指引,鞏固生產消費各個方面的預期;其次是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作用,特別要加速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第三是繼續完善充電設施、金融保險、維護維修、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務體系;第四是要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的對接,發揮電動汽車的碳減排作用;要同步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服務支撐體系。”陳清泰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